那些高开低走的人,都是交浅言深(1 / 1)

王坤是我大学时期的室友之一,他性格阳光,热情又开朗,总喜欢在选修课上结识新朋友。我还记得有一次在逻辑学的选修课上,身旁坐着的都是其他专业的同学,大家彼此都不熟悉,王坤不好好听课,却一心想认识坐在我们前排的一位女生,甚至希望某天有机会能成为对方的男朋友。

课间休息时,王坤拍了拍女生的肩膀,说:“嘿,你上课太认真了吧。我觉得这位老师讲课很一般啊,你不会是被他的外表所吸引了吧?莫非你是一位‘大叔控’!”

女生回过头,特别生气地说:“他是我爸爸。”说完拿起课本走了。

那天,王坤就像打蔫了的茄子一样。

作为目睹这一过程的人,我只能叹息。彼此还不熟悉的时候,千万不要急着表达你的观点,有时一句话就可以永远结束你们缘分。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比如新认识一位朋友,你动不动问人家:“你都三十岁了,为何还不结婚?还不生小孩?”“你一个月赚多少钱?房子买在哪里?”……你以为这样是跟人家熟络,可以让你们看起来关系很好,但心理学发现,让我们烦恼的,往往不是冷漠,而是热情过了度,缺少了边界。

人与人的关系从陌生到亲密,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累积过程的,有时两人的关系只是点头打招呼,或者只是聊工作的同事关系。有多深的交情,就说多深的话。如果所说的话超出交情的范围,尤其是在和谈话对象互相不太了解的情况下,不知道对方的任何情况,你却深入地交谈,那么不仅没有说服力,反而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最终结果极可能是揠苗助长,摧毁了双方进一步深交的机会。

那些高开低走的人,都是交浅言深。

一鸣是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最近他新换了一份部门主任的工作。上班第一天,他就兴奋地告诉我,在新单位遇到一位老乡,而且非常聊得来,属于一见如故型的。人到中年,尤其是在职场,结识真朋友的概率比较低,我由衷地为一鸣感到高兴。可谁知一个星期后,一鸣就开始抱怨连连,甚至想辞职。

问及原因,一鸣非常气愤地说:“我把那位老乡当作好朋友,请他一起喝酒的时候,我和他主动爆出我之前交过三个女朋友,这次换工作希望能够事业和爱情双丰收。可没想到,这位老乡回到公司,转身就和其他同事说,我是一个很花心的人,这次来公司就是为了撩妹,让年轻姑娘们提防着我。就这样,同事们都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就连一开始看重我的领导也开始冷淡我了。”

事后我向一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做得的确不对,但主要责任在你。”

一鸣一脸的不解:“我有什么责任,我只不过是为了增进同事之间的关系才说那么多。”

“你们没那么熟,还没有深切了解对方的前提下,就热情地和对方说出你的秘密,并期望对方为你守口如瓶,你怎么就没有想过万一他就是个大嘴巴呢?万一他别有用心呢?”

果真,后来一鸣了解到,这位老乡在岗多年兢兢业业,一直想升为部门主任,谁知公司却打算另聘人员,也就是一鸣,所以他一心想将一鸣拉下来。而一鸣,恰恰提供了机会给他。

交浅言深的人,往往是想以最快速度获取他人信任,但是如果你连这个人都不了解,却把什么心里话都告诉对方,那么就等你把你的命运交给了对方。因为你交出去的是一颗真心,也是日后他人对付你的匕首。所以,我一直认为,言语在交情之后,只有感情到位了,才有言深的余地。

我一向很喜欢英国人的绅士,为此专门研究过英国人的言行,作家凯特·福克斯所写的《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里面提到这样一段话:

一项英式谈话的潜在规则,就是避免“过分认真”。英国人更在意“严肃”与“肃穆”,“真诚”与“过分认真”的区别。

拒绝过分认真的交流,是英国人的社交准则。据我了解,在英国的语言习惯中,非常重视个人的空间。比如,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因为这是侵犯他人隐私的话题。英国人见面时最普遍的话题莫过于谈论天气,诸如“很冷,不是吗?”

这种语言方式看上去平平淡淡,实际上,对于交情尚浅的人来说,却是最合适的方式。

我们在说话时要注意这一点,掂量一下自己和对方的关系,根据彼此的关系掌握尺度。只有话语合理合度,方式方法适宜,体现出你的好修养、好教养,别人才能够心服口服,最终真正达到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