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追过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外科风云》。在这部电视剧里,女主角陆晨曦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陆晨曦是一名医术精湛的胸外科医师,在医学上颇有造诣。论医术,她是全科室手术做得最好的;论医德,无论何时何地,她总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外科大夫,却是科室主任最想排挤走的人物,也是接到病人家属投诉最多的人。为什么?因为她太不会说话。
比如,有同事劝陆晨曦多写些论文,获取评副高职称的资格,否则没办法提升职级。但陆晨曦自己不屑于职级就算了,还对着大家大谈特谈,称别人是手术做不好,只会在论文里注水;本着为病人着想的初衷,陆晨曦总是力荐患者家属使用自己认为治疗效果最好的医疗器械,并且拒绝向患者家属提供医疗器械使用的选择权,结果被家属质疑医院只顾着谋利,而不顾患者安危。
陆晨曦所说的话本没有什么错,但错在太执着自己的想法,说得越多,就越会与人对立。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原本也没错,如果认不清楚谈话对象,不清楚他们想听什么样的话,他们现在的忧虑在哪里,什么样的话能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等,那么即便只说一两句,对方都会觉得啰唆。
对此,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当感觉不对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少说话,因为在交流中,话一多,就容易失言,更难取得别人的信任。有时候,或许你想活跃气氛,但别人却容易认为你轻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冷场就冷场,并不是你的责任,话不投机就要少说。有些话即使再想说,也要找知己诉说。
熟知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爱表达自己的人,因为我知道有些话只有清楚地表达出来,别人才能清楚地明白。但在个别人眼里,我又是一个“惜字如金”的人,比如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和我讨论北方的面食好吃花样又多,比南方的米饭好吃多了。
每当听到这个言论时,我都会笑而不语。
“难道你也认同这种观点吗?”有人问我。
“当然不,”我直言,“这简直是可笑至极的话。”
“那你为什么不和他理论?”这人继续追问,“你口才好,肯定能赢他。”
“我赢他做什么?”我耐心地解释道,“实不相瞒,我和他身处的文化背景不同,我俩的饮食习惯不同。他只是基于自己的喜好上对其他事物进行否定。我和他话不投机,如果我进一步和他理论下去,他只会拿更多的话反驳我。事实上,不管理论的结果都不会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我们只会越辩越深,如此不如沉默。”
是的,话不投机,与其力争,不如沉默。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那种口才很好的人,但我仍然做不到人人满意。对于那些不满意我的人,我从不会试图去争辩什么,因为在我看来,在10个人中,有3个说你好,有3个说你不好,有4个不说你好,也不说你不好,这样,你就算人缘很不错的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切切实实得出的结论。
或许你时常感到困惑:“我已经做得够好了,为什么还有人有意见?”“我只是一次失败,就被人说无能之辈,凭什么呀!”……其实,别人对我们有意见是很正常的事。这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到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一座山,山就会出现不同的姿态。实际上,世间万物都是如此,展现在不同人的眼中,经过不同的思维加工判断后,就会得到不同的评价。我们不能期待所有人都说自己好,也必须接受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回想一下,当你的老板拍板决定某件事之后,全公司的人表面上鼓掌欢迎,但私底下是不是仍有人表达不满?说到底,一个人做任何事都难以得到所有人的赞同和认可,所以面对和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我们只静静地听着就好了,没必要强迫自己做到完美,更没必要和别人争个高低上下。
人生何必强争,有些话,懂你的人自然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