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地到B地之间有很多路,选择走哪一条路,决定了你将看见什么样的风景、遇到什么样的人、发生什么样的事……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一次次的选择、接受或拒绝中度过的,而与这些选择、被选择相关联的就是通常所说的机会。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面临许多选择与被选择,都会遇到很多机会,无法抓住这些机会,就只能跟机会擦肩而过。
不只是天才才能成功,当你换个思路来想问题时也一样能成功。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找到了能够将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
人的思维最怕僵化,一旦形成定式就会产生误区。这种误区有时可能毁掉一个人的前程,毁掉一个人的科学发明创造。因此,善于创造发明的人,都是善于走出惯性思维误区的人。
前面的案例中,我们曾经提到过牛仔裤的创始人李维·施特劳斯,其实李维的成功,也得益于其思路的转换。
李维·施特劳斯1829年出生于德国,父母都是小职员。李维按部就班地读完中学、大学,然后像父母一样成了一名职员。这时,美国西部发现金矿,李维立刻辞职,加入了淘金队伍。来到旧金山李维才发现,这里到处都是淘金者,但多数两手空空。
李维想,与其像其他人一样到处艰难地寻找金子,不如走一条新路——为庞大的淘金群体提供生活服务。李维就开了一家日用品小店,也是附近唯一一家日用品店,生意异常红火。
一次,李维像往常一样购进了一大批搭帐篷用的帆布。结果,随着淘金者的减少,帆布销量大减。看着手里积压的帆布,李维感到异常发愁。这时,他无意中听说帆布做的裤子又结实又耐磨。
李维灵机一动,想:反正帆布也卖不出去,不如做成裤子,说不定会大受欢迎。于是,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便诞生了,当时叫“李维氏工装裤”。这种裤子比其他裤子结实很多,受到淘金者一致好评,很快被抢购一空。
李维·施特劳斯用粗布做衣服,走出了一条与世界不同的路子。他这一趟美国之行确实不虚此行,挖掘到了“金矿”,只不过是在淘金队伍里发现的。他用自己的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懂得创新,而创新的源泉就是突破自我、突破常规和思维定式,从思想上战胜自己。
思考和创新是一个人能成就大事的两大重要习惯,只有敢于突破经验、创新求变,才能成就大事。什么叫创新?《伊索寓言》里的一个小故事给我们做出了形象解释:
在一个暴风雨的日子,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看到衣衫褴褛的穷人,富人的仆人大喊:“滚开!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
仆人想了想,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时候,穷人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说:“我想煮点儿石头汤喝。”
厨娘来了兴趣:“石头汤?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他答应了。
穷人到路上捡了块石头洗净,放在锅里煮。厨娘看着他的样子,问:“难道不放点儿盐?”厨娘递给他一些盐。之后,想到加一些豌豆、薄荷、香菜等可能会更好喝,于是将这些食材都加入了锅里,还收拾了一些碎肉末放在汤里。最后,穷人把石头扔掉,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故事中,穷人用自己的石头汤换来了一锅美味的汤,试想:如果开始的时候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因此,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就能成功。”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会钻入死胡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喜欢顺着一条道走到黑,头撞南墙不知道转弯。其实,只要换个思路,就会看到不同的出路。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得出来的判断总会大同小异;长期用一种思维思考问题,会抑制创造力的发挥。
人生要有所作为,就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的源泉就是突破自我、突破常规和思维定式,从思想上首先战胜自己。拿破仑·希尔曾说:“创新是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这句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创新与幸福的内在联系,肯定了创新是获得新的幸福的源泉。
怎样才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靠劳动,靠工作,靠为事业奋斗。人们需要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需要的层次也是不断提高的,满足了旧的需要,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高层次需要。要想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需要,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就要转换思路,不断创新。
社会的进步在于创新,人类的幸福和成功也在于创新。换种思路,风景就会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