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来到这个世界,都不想碌碌无为地过一生,都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都梦想着自己有个精彩无悔的人生。可惜,走在理想前进的道路上,掉队的人太多,面对一些不是不能克服的挫折,有些人也选择了低头妥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还没努力拼搏过,怎么知道自己命里就没有?
馆野泉是著名的日本古典音乐钢琴家,1936年出生在东京的一个音乐家庭。受身为职业演奏家的父母的熏陶,馆野泉也走上了音乐的道路,一生举办过3000场演奏会,灌录过近100张唱片。
2002年1月的一个晚上,66岁的馆野泉在他庆祝演奏生涯40周年的钢琴演奏会上演奏最后一支曲子时,突然感到右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意识也有些模糊。馆野泉坚持弹完最后一个音符后,就倒在地上,陷入了昏迷。随后,他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诊断是突发脑溢血。虽然经过医生的努力,馆野泉被抢救了过来,摆脱了死神的魔掌,但他的右半身从此瘫痪。
众所周知,钢琴演奏需要两只手协调配合,只剩左手,怎么弹钢琴?一开始,馆野泉以为做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就能够使右手恢复正常了,并没有在意。结果,出院一年后,右手仍然无法动弹,更不用说弹奏钢琴。
身体上的这一重大变化,让馆野泉培养了40多年的钢琴演奏能力失去了用武之地,他感到非常痛苦。这时,有人宽慰他说:“能抢救过来已经是很庆幸的事了,既然右手动不了,那就认命吧。反正你也一把年纪了,也该享受晚年了。”
馆野泉不想就这么结束自己的演奏生涯,他说:“我不想认命,也不知道怎么认命。我想跟前40年一样弹钢琴,与别人分享我的音乐。”看到自己的右手康复效果始终没有进展,馆野泉有些焦躁、苦闷。
妻子玛利亚看出了丈夫的情绪变化,着急之下突然想出个办法,对馆野泉建议说:“既然右手康复没有进展,要不要试试只用左手演奏?”开始,馆野泉对于用左手弹奏钢琴是抗拒的,他觉得钢琴一定要用双手弹奏才行,单手弹奏简直是对钢琴的亵渎。直到有一天,馆野泉发现了儿子悄悄给他准备的一本乐谱。
那是英国作曲家弗兰克·布里奇为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去右手的朋友谱写的用左手弹奏的乐谱——《左手即兴小品三首》。一方面是感动于儿子的有心,另一方面是觉得这本左手钢琴谱带有一份神圣的情感,于是馆野泉开始尝试弹奏这三支曲子。
渐渐地,馆野泉便沉浸在音乐的美妙气氛和重新弹奏的愉悦中,忘了自己是在用左手弹奏。馆野泉终于认识到:音乐就是音乐,不管用一只手,还是两只手演奏,音乐都是一种情感传达,表演方式只是一种形式。他决定开始练习左手演奏钢琴,重新走上舞台。
当时,单手演奏的乐谱大多都是为在战争中失去一条手臂的人创作的。这种乐谱最大的问题在于乐谱很短,不适合在音乐厅演奏。馆野泉邀请几个作曲家朋友帮他创作用左手弹奏的乐谱。当然,右手的康复训练他也并未放弃。
2003年,馆野泉在日本举办了一系列小型音乐会,用左手为听众演奏钢琴曲。听众都为他左手娴熟的演奏技巧和乐曲中所包含的情感所感动,更敬佩他不屈服于命运打击重新振作起来的意志力。一些同样因病导致半身不遂的老人甚至在听过音乐会后受到鼓舞,专门去培训班报名,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2006年,在一场演出中馆野泉突然感觉自己右手好像状态不错,情不自禁地用右手弹奏了一段简单旋律,居然成功了!在他的坚持下,右手终于也开始回应他的努力。
这个案例中,右半身瘫痪的馆野泉没有放弃对音乐的喜爱,既然右手不能弹奏,就用左手,于是在之后的小型音乐会上就出现了一个用左手演奏钢琴曲的人。这时,人们佩服的不再是他的琴技,而是那种重新振作的意志力。之后,他继续努力,奇迹般地唤醒了右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施正琴从小就很努力,可命运总是跟她开玩笑。为了读书,她6岁起就开始帮父母干活。到了卖柑橘的季节,她常常凌晨两三点钟就得起床,走十多里的山路,帮母亲把柑橘背到街上,然后再赶到学校上课。即使这样,她初中时还是被迫辍学了,因为家里拿不出她的学费。
为了改变命运,施正琴做过建筑工人,摆过地摊,卖过小火锅,承包荒山种苦竹,养鸡,养猪……她尝试过几十个项目,但都以失败告终,连自己也记不清到底经历过多少次失败。
每次失败,施正琴都这样鼓励自己:“一定不能倒下,一定要站起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吃到了一种口感特别的蔬菜。这种蔬菜叫大头菜,是芥菜的一种。她吃到的是朋友陈家华用祖传的手艺腌制的,味道独特,兼具麻辣咸香脆的特点,但又不像传统腌制的大头菜那么咸。她想,如果能把它开发成腌制食品,一定会有很多人像自己一样喜欢吃。
施正琴向陈家华提出了合作开发大头菜的想法,对方一口回绝。原来,陈家的手艺是祖传的,陈家祖上有规矩,腌制大头菜的独门绝技都是直线单传的,即使没有孩子,也不允许外传。
这样的拒绝,并没有让她灰心丧气,因为她早已历经失败的磨砺,不会轻易地放弃。她多次去陈家,但没有死缠烂打地天天讲合作,只是帮忙做些家务,闲扯聊天。时间长了,她与陈家人越来越亲近,陈家人终于被她的诚意所打动,同意合作办一个大头菜加工厂。
初战告捷,施正琴立刻用东拼西凑的4万元购进了7吨大头菜,在家里开始了把大头菜做成腌制食品的试验。传统制作腌菜的方法是:将大头菜一个个串起来,挂在院子里自然风干。成吨的大头菜都挂起来,太耗费人力,为了省工省力,他们决定改进工艺,全部平摊着晾晒。七八天后,当她兴致勃勃地拿起大头菜查看时,心就凉了半截。原来,大头菜朝下的一面,不能跟空气接触,现在已经腐烂变质。
7吨大头菜,没等腌制就全部被扔掉了。施正琴没有气馁,而是四处筹款,再次购进了5吨大头菜,并研究调整晾晒方法。这次他们专门制作了一个铁炉,在大头菜霉变之前进行烘干。然而,试验还是失败了。大头菜一吨接着一吨地被倒掉,借来的钱也跟着打了水漂。
朋友想打退堂鼓,施正琴也心疼,但没路可退,也不能退。在她的坚持下,试验再次启动,只是回归了最原始的办法——人工串挂晾晒。为了节省人工,她成了主要劳力,为了最后的成功,她几乎拼尽全力。有时干到凌晨,大家都受不了,倒下就睡,她非要把手头的菜串完。
串完的大头菜需要挂在架子上,经过20天的晾晒才可以做腌菜。晾好的大头菜,终于做成了腌制食品。当那麻辣鲜香的味道浸满她的口中时,施正琴禁不住热泪盈眶,之后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宜宾市华锐食品有限公司。
对正在创业旅途中苦苦拼搏的人来说,施正琴或许能给出一个令人欣慰的答案:机会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次倒下去,就不愿起来。只要我们永不放弃,主动争取,就能得到更多的好机会。
“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者永不成功”是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的一句话。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只要在一件事情上多多付出,就会得到加倍的回报。就像一粒种子,经过播种、浇水、除草、施肥、杀虫等环节后,就能收获几十倍的回报。所以,一定要懂得付出,不要急功近利。只有永不放弃,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