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学问,既要学,还要问(1 / 1)

所谓“学问”,就是得边学边问。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它意味着真正的前进。”法国文豪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

很多人都问过我一个问题: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之间最大的不同到底在哪里?

这个问题着实不好回答,造成成绩优劣的原因有很多,勤奋、认真、思维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但通过多年的执教经验,我发现,但凡是喜欢问问题、懂得问问题的学生,成绩通常都不会差。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提出过一种名为“发现法”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来掌握知识。我们说过,学习最大的意义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理性思维的发展。

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的学生往往比单纯接受知识而不会深究原因的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更高。我们知道,听讲是一项积极又紧张的思维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你必须让大脑不停地运转,跟随老师的思维,去记住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点,并从这些知识点中辨别出重点与难点,着重进行理解和记忆。

大家都拍过皮球,想要让皮球持续不断地运动,我们就必须以一定的频率去拍它,如果我们停下手不去拍它,那么它的跳动幅度将会越来越小,最终静止在地面上。我们大脑的思维其实就像皮球一样,只有不断地接受刺激,才能保持高速地运转。

很多学生之所以在听讲的时候容易走神,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单方面地接收老师所讲的知识,却没有进行自己的思考,这就好比让一个皮球自己在地面上跳动一样,没有手掌拍打的刺激,终究会停下来。而那些善于思考、喜欢提问的学生则不同,他们一方面接收着来自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一方面在大脑中进行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这样有来有往的刺激下,大脑的运转只会越来越活跃,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随之而提高,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喜欢提问、懂得提问的学生,成绩通常都不会差。

那么,可能有家长会问了:“我家孩子脑子里没有问题怎么办?不知道该问什么怎么办?”有这样困惑的人其实不少,如果你的孩子也是个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那么不妨尝试让他从这三点开始做起:

第一,多问自己“为什么”。

如果你的孩子是个不擅长提问的人,那么不妨帮助他培养一个习惯:多问自己“为什么”。比如学习到一个新的公式时,引导他想一想这个公式是如何建立的,建立之后有什么作用,为什么需要大家进行记忆等。做到某个题目时,引导他多想想这个题目为什么要这样解答,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进行解答等。当他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之后,问题自然就接踵而来了。

第二,多阅读,增加知识储备。

很多时候,问不出问题其实恰恰证明了学生知识的贫乏。当学生对一个东西毫无了解的时候,自然也就无从对它进行思考和提问了。因此,如果你感觉孩子不擅长提问,那么不妨多鼓励他进行一些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当他涉猎的知识面越广,学到的东西越多时,他就越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第三,敢于张口,想问就要问。

在不擅长提问的学生之中,有一部分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敢发问。这样的学生可能是性格比较内向,不好意思提出问题;也可能是因为曾经的某些经历,打消了提问的积极性。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类型的学生,那么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克服内心的羞涩和胆小,让他敢于张口向老师或同学提问,把心中的疑惑解开。

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只要心中有疑惑,就勇敢张口问出来,学问就是在问中学,从而在学中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