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从一个学生写的字判定他是什么性格,你相信吗?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写的字有棱有角,我会说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刚强,谨慎认真、头脑冷静,上课时很规矩,适合担任班长、课代表之类的职务;如果一个学生写的字总是潦草、字形飘忽,说明这个孩子喜欢引起别人注意,喜欢表现,做事比较迅速但却有些鲁莽,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多监督、多督促其学习;如果一个学生写的字很圆润,说明这个孩子性情随和、善解人意,一般在班上是人缘最好的。
透过笔迹去分析一个人的性格习惯,说来有些神奇,但并不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我们常说“字如其人”,字和人一样,也讲究骨、肉、血、精、气、势,字写得好看与否,是一个人对写字的态度问题。就比如我可能因职业关系,平时追求完美,性格比较严谨,我就不允许自己的字迹潦草、杂乱无章。
我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字”是人的第二张面孔。但是,许多学生并不在乎自己的字写得是好是坏,也不愿意在练字上花工夫,甚至认为练字是一件没有意义且浪费时间的事儿。其实不然,练字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我的儿子从小就调皮捣蛋,一到寒暑假,整天都在外玩耍,是小区里不折不扣的孩子王。记得有一次放暑假,儿子因为抢玩耍的“地盘”,和一个年纪相仿的孩子起了争执,冲动的他打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架。回家后,我免不了批评了他一顿。同时,我也觉得,必须要干些什么磨炼一下他冲动的性子。想到他写得惨不忍睹的字,我便觉得练字是个不错的法子,于是给儿子布置了一项练字任务。
儿子苦着一张脸,一脸拒绝:“妈妈,我不要,好端端地练什么字呀?再说,我成绩不错,字写得不好也没关系。”
“字如其人,你写的字不好看,当然要练。而且,练字的好处有许多。等你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后,你就明白练字的妙处了。”我不容拒绝地说。
最终,练字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这项练字的任务具体是,每天描红一页字帖,然后在练字本上独立写十个字。完成这些,大概一个小时就够了。可是,儿子火急火燎,常常是半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完成的质量可想而知,不是字写出描摹的字体外,就是描摹不到位,而练字本上写的十个字,更是丑得让我火冒三丈。
为了好好“治治”儿子,我跟他说,如果哪个字写得不能让我满意,那么就将这个字再写10遍。那一天,一共有5个字不达标。儿子愿赌服输,将那5个字每个都写了10遍。写完后,他准备出去玩,我立马叫住了他:“你还不能出去玩,我还没有检查你写的这50遍字呢。”
儿子一脸不妙,越发觉得我有阴谋诡计,事实也确实如此。我对他说:“这50个字里,有19个字不达标,按照一个字不达标重写10遍的规则,你需要再写190个字。等写好后,我会再检查,写不好的字还会重写10遍。以此类推。”
“妈妈,这样下去,字会写得越来越多。”儿子生气地说。
“这是你自己答应的,如果你反悔的话,那妈妈下一次答应你的事也会反悔。”我一点也不担心儿子耍赖,因为制服耍赖的方法是比他还要耍赖。
经过这一次后,儿子不再赶时间了,每一个字都写得认认真真。看到字写得工整漂亮,他越发有练字的动力,性格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沉稳起来。
从教多年,我发现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凡是字写得好的学生,他的成绩都差不到哪儿去。因为练字是一种心态,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练字需要有耐心,所以练字是戒掉马虎、心浮气躁等陋习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耐心、培养认真学习态度的有效手段。这些好习惯养成了,也让学习受益。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益处是工整漂亮的字迹可以给卷面加分,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试想,老师阅卷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如果学生写的字太潦草,不工整,不仅影响整张试卷的美观,而且让老师辨识起来非常吃力,他就可能把一个单词、一个字等判错,尤其是作文题目,会将作文的分数打得偏低。
写一手好字,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迫在眉睫的事儿,那么该怎么帮助孩子练一手好字呢?
方法一:姿势要正确
有的孩子字写得差,这与其坐姿、书写姿势的错误有关,比如歪着或趴着身子写、本子没有放正、头和书本的距离过近、执笔姿势不正确等。这样一来即使有写好的愿望,书写质量依然较差。因此,在教导孩子练字前,一定要先纠正他们的写字姿态和握笔姿势。写字姿势在于八字真言——“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头正”指坐在桌前,摆正头与颈子,并略微前倾,视线落于纸面。“身直”,指胸部靠近桌边,腰背挺直,肩胛骨和腹部稍微内收。“臂开”,即上臂自然张开,放松前臂、手腕与手。臂膀贴于桌面,一手按纸,一手执笔。“足安”,指两脚落地,脚间宽度与肩膀宽度一致。
至于握笔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书写是否规范、整洁。正确的握笔姿势是右手执笔,在距离笔尖2.5厘米的地方,自然弯曲大拇指与食指的关节,两指紧夹笔杆。中指的第一个关节托住笔杆下端,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蜷缩于手心。笔杆向右后方倾斜,紧贴于食指第三关节和虎口之间。同时,要根据孩子的手选择粗细、重量合适的笔。
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有利于孩子将字写端正,也有利于保护他们的视力与身体的正常发育。这一点,我们家长决不能忽视。
方法二:选一本好字帖
既然要练字,最好要有一本字帖。字帖是学习书法的范本,也是传播中国书法的主要载体。对练字来说,字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就像让孩子画画一样,只有先画得像,然后才能画得真。当然,字帖不能胡乱地选择,也不能胡乱地描红。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字帖时要注意三点:一,字帖要带有笔画步骤,这样可以从“认字”做起,改正写倒笔画字的缺点;二,在小学阶段要选择楷书,从写端正的字开始。楷书练好后,再考虑其他字体的字帖;三,选择著名书法大师的字帖,因为大师的字汇聚了他们的心得体会,字体禁得住考究。
方法三:先观察,后动笔
选好字帖后,不要急着让孩子描红,要让孩子先看,观察字帖上每一个字的框架结构、笔画位置,再让他们说说每一笔画的位置、笔画的先后。等详细了解后,再动手描。经过这一过程,孩子对所要书写的字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写起来自然胸有成竹。根据孩子书写的具体情况,家长还可以提一些建议,如落笔时用劲的大小,用橡皮时要注意轻一点,每一个字都要一气呵成地描好……
这些良好的练字习惯,要从孩子拿到字帖开始描第一个字时培养,并且要长期坚持。练过一段时间的字后,可以鼓励孩子脱离字帖,尝试着自己写一写,不必要求孩子写出某种字体,但必须工整清楚。为此,家长可以多向孩子解释书写不清的坏处和书写清晰的好处。
写一手好字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家长们必须引起重视。但练字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不能急于求成。当孩子产生急躁情绪,甚至想要放弃时,家长要不断鼓劲孩子,对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加以表扬,如此,孩子就会更努力,写的字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