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一张数学试卷中最简单的就是计算题,它可以说是“死题”,因为绝大多数的计算都是单纯的计算,它并不需要学生开动思维,运用逻辑,只要一颗细致的心即可。可是面对这样的送分题,却有许多学生白白地浪费掉了,真是可惜。
几乎每一次数学试卷一发下来,我都会听到不少同学抱怨:怎么又算错了?
为什么又算错了?要想不再计算出错,首先需要找出出错原因。
晓晓是我的侄女,晓晓的数学成绩太差了,她的妈妈为她的数学成绩感到十分苦恼。当然,并不是晓晓笨,她和其他孩子一样聪明。每次学习数学新知识时,她不仅能快速掌握,还能灵活运用。所以,她的数学差,其实是差在计算上。比如在做加减法运算时,她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忘记进位或退位。在做乘除法计算时,老是将乘法当作除法,或将除法当作乘法。
晓晓的计算能力差,其实从小就表现出来了。可晓晓妈妈那时觉得孩子小,所以也没太在意,心想孩子长大点,心思就会细腻些,计算的正确率就能上升。没想到晓晓上六年级了,她计算的正确率不仅没提升,反而下降了。一想到晓晓快小升初了,她的妈妈急坏了,最后没有办法,带着孩子来找我帮忙。
我给晓晓出了一些计算题,在她计算的时候观察了一番,最后找出她出错的三个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晓晓在计算时,常常思维和书写不同步。这表现在一边抄写,一边心里想着下一步的计算方法。一心二用之下,错误就产生了。比如,明明题目上的数字是24,可她写下来的数字就成了42,或是将6看成了9,将3位数看成了2位数,一个步骤计算错了,整道题全错。
短时记忆力弱。我出给晓晓做的计算题并不简单,一道计算题往往需要计算许多步,计算途中需要不停地回忆上一步。晓晓在计算时经常遗忘或记漏步骤。比如,在连续加法中的某一步忘记进位,这样的计算无疑会出错。
不良的学习习惯。晓晓在做题目时,常常是拿到手就写,她在计算时存在的陋习有不仔细审题、算前不分析、不爱打草稿、计算不规范、书写不规范、算后不检查,等等,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导致计算正确率低。
针对这些原因,我给晓晓的解决方法是:
提高注意力。这可以从观察事物的细节开始,比如出门等公交车,在公交车来之前,可以注意有多少辆车开过去了,车是什么颜色的。又比如看一部动画片时,注意里面出现了几个人物。注意力提高了,就能避免在计算中一心二用,正确率就能提高。
用记忆数字的方法来训练短时记忆。比如在纸上列一组两位或两位数以上的数字,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记忆,随着记忆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来增加记忆数字的数量。久而久之,记忆速度便会提高,计算中就能降低遗忘或记漏步骤的概率。
规范计算习惯。我给晓晓制定了一套计算流程:先审题,再动脑,然后计算,最后检算。在计算中,要书写工整,态度认真,格式规范,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晓晓的计算能力提高了许多,正确率也很可观。
据我观察,学生们在数学计算上老出错,除了晓晓身上存在的原因外,还有许多,比如视觉错误、计算能力差、不良学习心态,等等。
视觉错误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所以会不自觉地对相似的、相近的数字或符号产生视觉上的错误,这就导致经常看错、写错、漏写、漏抄、忘记进位和退位等计算上的错误。例如比较数值18+45与18+54的大小,很多学生会因为视觉错误而填写等于号。这种错误可以避免,可以让孩子们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收集那些容易算错的题目。通过反复练习,不仅能刺激他们的大脑避免视觉错误,还能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差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二是缺乏计算训练。解决方法是,除了掌握计算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训练。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三种不良心态:轻视心理、畏惧心理、懒惰心理。轻视心理常常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开动脑筋就能拿分,正是因为忽视,才造成计算上的错误;造成畏惧心理的原因有许多,比如计算题的枯燥乏味、计算量大、计算难,等等,这些都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恐惧、缺乏信心等心理问题,从而降低了计算的正确率;拥有懒惰心理的学生不在少数,这类学生在“懒惰”的指使下,常常厌恶计算,计算时经常跳步、心算,从而出错。
这些不良心态都是因为对计算缺乏兴趣而造成的。那么,如何提高孩子对计算的兴趣呢?不妨将计算融入游戏或比赛当中。这种训练方式不仅能激发孩子对计算的兴趣,还能培养孩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计算不仅仅出现在计算题中,其余题型也会有计算。计算的正确率高,数学才能得高分;计算正确率低,分数自然就低。所以在计算时,不妨让孩子想一想自己身上有哪些出错的原因,对症下药后,才能提高计算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