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出色的舞者,只需一遍,他就能记住一支舞蹈的所有动作;一个杰出的画家,凡是在他眼前出现过的事物,他都能一丝不差地画下来;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他能够捕捉一切从他耳边游走的音符。这些人的记忆力为何如此惊人?或许与记忆天赋有点关系,但更多的是他们有着超强的观察力。
什么是观察力?它指的是人通过眼睛、鼻子、舌头、耳朵、身体等感觉器官获知事物特征的能力。科学表明,观察是记忆的开始,也是记忆的基础,如果一个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或不准,那么记忆效果也不会好,而这也是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我记得儿子在三年级时,有好几次回来晚了。我问他为什么回来晚了,他很不好意思,扭扭捏捏地说老师将他留下来上“小课堂”了。能留“小课堂”的孩子,几乎都是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孩子,而儿子的问题是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背诵课文。我知道,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要求背诵全文或者是段落的内容,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记忆力,对孩子来说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我翻阅了一下孩子的课本,要求背诵的课文多数是对动植物或一个物件的描写。那时,困扰孩子的是一篇名为《燕子》的文章。我让儿子背一遍给我听,结果总是丢三落四,或者语句颠倒。
是孩子记忆力差吗?以我的经验来看不是,而是因为他没有找对方法来记忆这一类的文章。想到儿子连燕子和麻雀都分不清楚,于是,我收起了课本,带着孩子来到了窗台边。那时是春天,有一只燕子在我家的窗檐下做了一个窝,并且生了一窝小燕子。我带儿子看燕子时,燕子妈妈正巧在窝里给小燕子喂食。小燕子一个个毛茸茸的,张开嘴巴,叽叽喳喳地叫着,看上去好不热闹。
我对孩子说:“你仔细观察一下,告诉妈妈,燕子是长什么样的?”
孩子歪着脑袋,观察了一下燕子的模样,然后认认真真对我说:“它是黑色的,它的脑袋圆溜溜的,而且还长了一对翅膀和尾巴。”
我点了点头,说:“没错,你再细致地观察一下。”
孩子看了一会儿,许是想到了什么,他眼睛发亮,文绉绉地说:“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孩子说的这一段恰好是课文《燕子》中的第一段,并且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接着,我又带着孩子去了户外,让他观察起天空、柳树、草地、花朵等景物的特征。这些景物在课文中都出现过,孩子通过观察,很快就将课文背诵下来了。
课本中还有一篇名为《翠鸟》的文章,这篇文章也是要求背诵的,但还没有学习。我让孩子熟读了几遍,然后给他看翠鸟的模型。翠鸟是很珍稀的濒危鸟类,我可没办法给他弄一只活的来。好在,这只模型并不妨碍孩子对翠鸟特征的观察。所以,没费多少时间,他就将一篇还没学过的课文背诵了下来。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观察是记忆的一大助力。在记忆过程中,如果我们没有对记忆对象进行仔细的观察,那么它只会在脑袋里形成一个大概,一段时间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可是,当我们仔细观察后,它就会在脑袋中形成一个深刻的记忆。于是,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们采用观察记忆法。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幼,缺乏生活经验和系统的观察能力,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察方法,他们很可能会左顾右盼、顾此失彼、走马观花,降低观察的效果。为了让孩子正确地观察事物,最大限度地强化记忆效果,我总结出了三种方法:
一、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引导孩子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顺序进行观察。也可以引导孩子从远处、近处、正面、侧面等各个角度进行观察。我觉得茅盾先生所写的《白杨礼赞》,就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看白杨树笔直向上的整体外形特征,再有序地看干、枝、叶、皮等局部的细节特征。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准确地认识事物,而且还能有效地发展孩子观察事物的条理性、有序性。
二、两种物体的比较观察
让孩子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孩子会集中注意力,也能收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比如,学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时,我会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两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们仔细一观察,就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是两条边相等,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相等;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都是60°。经过这样一番观察后,学生们也就能将两者区分开了。
三、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
之前我说过,观察力是一种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事物特性的能力。它可以是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尝、鼻子嗅等。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得越认真,越仔细,越全面,记忆效果就越好。所以,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时最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去看看、去听听、去摸摸、去闻闻、去尝尝等,这对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强化孩子的记忆能力,是非常具有实际效果的。
观察记忆法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观察”这两个字,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培养观察力。好的观察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训练的结果。也只有长期反复地观察,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观察中加以认真的思考,达到理解的程度,就会达到长期不忘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超强记忆。
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第一堂绘画课上就是学画鸡蛋,这一画就是几千幅。他是怎么画的?认真观察自己要画的每一个鸡蛋,然后闭上眼睛,慢慢地想它所有的细节,如大小、角度、色泽等,再重新看这一物体,并检查一下自己头脑中的表象有多少和原物相符合,有多少不符合,他利用这个方法造就了过目不忘的本事。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妨让孩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家长带着孩子出去游玩时,不妨让孩子把观察到的周边的人、物、景的形状、特征、结构等描述出来。比如,在公园里让孩子观察蝴蝶或蜻蜓的眼睛、嘴巴、翅膀,并叫他描绘一番。长久下去,孩子会下意识地去观察,记忆力定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