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记住很多知识,有古诗词、课文、英语单词、数学定义和公式,等等。只要将这些知识记到了心里,然后再灵活运用,那么成绩并不会差到哪儿去。可是,在从教的这些年里,我发现一些孩子在记忆知识时很卖力,可效率却不高,不少孩子也经常为此苦恼。
比如,有时前几秒钟刚学过后就忘记了;明明已经背下来的内容过一天又忘了;默写一首古诗时,明明之前还背诵得很顺溜,可一离了课本以后,要么记得丢三落四,要么语句表述不清;明明这个英语单词记得滚瓜烂熟,可有时就是想不起来,气得干着急。
记忆力的强弱影响着吸收知识的多少,记忆力不好,学习会感到吃力,长久下去会影响对学习的自信心,继而出现反感情绪。我接触过许多家长,他们认为孩子记忆力差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习惯不好,其实并不全然如此,最重要的是没有找到对的方法去记忆。我在教导学生时,常常强调背诵前先理解。
为什么背诵课文前先理解呢?它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两种类型的孩子看出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一种类型的孩子是拿到作业本立马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又做大量的课外练习,可下了那么多功夫,成绩却不理想;另外一种是在写作业之前会花少量时间去复习的孩子,他们会整理出白天学过的知识点,然后一一回味、理解、巩固,这类孩子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可成绩却很优秀。由此可见,理解是记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的许多知识都有深刻的含义,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知识的意义,硬是去死记硬背它,就算记下来了也提高不了成绩,并且这些记忆都短暂得可怜。反之,我们在记忆这些知识时,先充分地理解它,这不仅能快速记忆,而且也不会轻易忘记,正如格言所说:“若要记得,必先懂得。”
最近,一个朋友总是向我抱怨自己的女儿记忆力不好,老是记不住书本上的知识,别人一次就能记住的,而她的女儿需要记好几次,并且前面记住的东西,没过多久就忘记了。随着年级的上升,需要记的知识越来越多,这导致她女儿的成绩越来越跟不上,变得越来越不喜欢学习,甚至一提到学习,就变得很不开心。我意识到,这个孩子的心里已经出现了厌学的情绪,如果不及时培养她的记忆力,那么学习成绩永远也提升不了。
为了验证这个孩子的记忆力如何,我做了一个实验,我让这孩子去记忆一篇崭新的稍微复杂的古诗。明明别的孩子十分钟就能记住的东西,这个孩子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勉勉强强地记住。之后,我询问我的朋友她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朋友说她的女儿在音乐和舞蹈上很有天赋。于是,我又让这个孩子听了一首歌,让人诧异的是她听了一遍就记住了大半,听第二遍后就全记住了。由此可见,这个孩子的记忆力并不差,反而她的记忆资质高过许多人。可是她为什么记不住课本上的知识呢?那是因为没有用对方法。于是,我为孩子讲解了一遍先前背诵的古诗的含义与意境,并让孩子自己去理解体验,结果她很快就记住了古诗,并且到第二天也没忘记。我给她使用的记忆技巧就是“先理解,后记忆”。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记忆是有技巧的。所以我们在背诵之前,需要先理解一番。拿一篇需要背诵的文章来说,我们背之前最先做的应是通读和浏览一遍,弄清楚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然后再划分段落,找到文章的要点和难点,并逐个攻破,等吃透了这篇文章,自然能快速背下来。
学习离不开记忆,记忆就是知识的存贮,学过的知识只有记住了才能发挥作用,而离开了记忆,一切学习活动都失去了意义。把要记住的东西先理解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背诵。这种方法记住得快,记得的时间长。所以,在训练和提高记忆力上,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试试先理解,然后再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