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长都有学生时代,而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种体会:如果上课时做了笔记,那么就会学得深,记忆深刻。可如果没有做笔记,一转眼的工夫就会遗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我们记笔记时,眼、脑、手都在动,这不仅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而且听讲的内容也会储存在大脑中。课后,再通过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
所以,为了保证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效率,家长与老师要双管齐下,一定要提醒他们上课勤做笔记。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在小升初的考试中,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和同学们讨论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时,他最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养成上课认真做笔记的习惯,因为这能够提高听课的效率。小学六年里,他一共做了36本笔记,每一本笔记都记得工工整整,条理清晰。
好的课堂笔记,让人能一眼看出哪些是重难点,哪些是他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然而,我也看过一些“质量差”的笔记,要么是零零散散地记录着无关紧要的知识点,要么是事无巨细地全部记下来,有些甚至混乱得连自己也看不明白。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没什么效果了。
所以,对于课堂笔记这一项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一科一笔记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主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每一门学科的内容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学科,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也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科最好单独准备一个笔记本,如果几门学科共用一个笔记本,也应当各占一部分,并在笔记本的目录里注明,层次要分明。最方便适用的方法就是直接将课堂笔记记在课本上,比如空白页,或者段落之间的空隙,等等,都可以用来做笔记。这样,方便记忆和复习时使用。
二、要条理清晰
做笔记不是写散文,而是像写一篇说明文,这里强调的就是逻辑。在做课堂笔记时,一定要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这里的层次分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听课时的内容,一个是书写时的格式。
例如,不同的问题要分段写,问题之间或者问题上、下底边或是两侧要留空白,标清页码,以便以后能补记遗漏的知识点和新知识点;重要的概念、原理、论点、论据、公式等应该是各占一行,关键词和非关键词也应当尽可能用不同的字体或不同的颜色书写;一些数码、符号、字母等书写要规范,格式要统一。
三、不必事无巨细
课堂笔记不必事无巨细,一节课只有45分钟,学生要一边做笔记,一边听老师讲解,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将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而且也没有必要。因此,应教导孩子选择重要的、关键的内容来记录,比如重难点。
什么是课堂上的重难点?重点就是老师反复强调或者要求大家记录下来的内容,比如老师上课时经常会说“这个很重要”“这个要记下来”“还有没有同学不懂的”等这样一类的话,或是讲一个知识点时重复说上好几遍。这个时候就该有记笔记的意识。至于难点,它是指学生没有弄懂或具有难度性的内容。比如每节课老师都会讲例题,我们不需要记简单的且自己会做的,应该记难的且自己没有弄懂的。
记笔记是听课的重要环节,先做好笔记,才有资本去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而不是高兴就做,不高兴就不做。因此,家长们要多多鼓励孩子勤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