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永远都拿第一的孩子才是最优秀的;把孩子送进名校,让孩子有大好前途的父母,才是成功的。
所以,父母们每天督促孩子学习,让他背单词、背古诗、学奥数,给他报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平常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了就表扬,成绩不好则大加批评;不允许孩子玩游戏、看手机,甚至不允许孩子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害怕别人带坏自己的孩子……最后,孩子不负众望,成了人人口中的学霸。如愿以偿地看着孩子进入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拿到很高的学位,还身怀多种才艺。
然而这些父母不知道的是,有些这样的孩子身上除了会学习,其他方面可能一无是处——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不懂得尊重他人,古板无趣,适应能力差,不善于与人合作,孤僻脆弱……
前段时间有位妈妈向我讲述关于自己孩子的经历,说自己的错误思维害了孩子。她始终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身体健康就可以了。于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她的关注点始终在孩子的学习上,很少让孩子外出玩耍。
她的孩子每天晚上只有半个小时的散步时间。除此之外,放学后必须立即回家,不能在外面逗留,不能和小区的同学玩耍;每周日,这位妈妈会带孩子到少年宫打1个小时羽毛球。除此之外,孩子还必须上英语、数学、语文的培训班。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天性就是贪玩。每次路过小区广场,看到其他小朋友踢球、玩游戏,这个孩子都会投去羡慕的目光;每次在家里写作业、做练习,听到外面孩子嬉戏的欢笑声,这孩子都会情不自禁地望向窗外。每当这时,这位妈妈不是严厉地批评,就是苦口婆心地劝说。
慢慢地,孩子变得麻木了,不再想玩的事情。可是他整个人也变了很多,拒绝和父母交流,整天闷在屋子里不出来。老师多次打电话与这位妈妈交流,说这孩子不善于交流,没有朋友,而且最近变得越来越孤僻、冷漠。还说孩子的综合能力很差,除了学习,体育、劳动、协作都差强人意。
直到这时,这位妈妈才意识到自己只看重孩子成绩,为了让孩子成为学霸而牺牲孩子游戏时间的思维是错误的。当然,好在这位妈妈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她现在能够改变自己的思维,给孩子足够的空间,那么还有可能改变孩子。
和这位妈妈有类似想法和行为的父母们也应该警醒,不要只想孩子当学霸就好,一味地禁止孩子玩耍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但绝对不应该是唯一的。即便孩子永远拿第一,也并不代表他就是最优秀的。与学习成绩相比,懂得玩耍,并随心所欲地玩耍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因为,孩子进入这个社会之后,倚靠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综合能力。这综合能力包括了社交力、创造力、思维力、应变力、抗挫力等等。而很多时候,通过学习孩子只可以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只有自由自在地玩耍,孩子才能掌握并提高这些能力。同时,自由自在地玩耍还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内心的压力,在之后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克服困难。
尤其是与同龄人一起自由玩耍,可以让孩子培养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因为在与同伴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能够慢慢知道哪些行为是受欢迎的,哪些行为是不受欢迎的;什么时候应该坚持自己的主见,什么时候应该向同伴妥协;知道与别人合作、团结才能更有效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佩莱格里尼就曾说过:“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你的社交能力才会变得越来越强。通过与同龄人互动,孩子们才会逐渐知道哪些东西是大家可以接受的,哪些是无法接受的。”
或许有些父母会问:“要是我家孩子贪玩,不爱学习呢?难道我们就要任由他肆无忌惮地玩吗?”当然不是。孩子贪玩,成绩上不去,确实让父母着急。但是强迫孩子学习,剥夺孩子玩耍的时间,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这不仅会压制孩子的天性,还可能迫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尊重孩子,努力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比如,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把相关知识和技能教给孩子,或是慢慢地引导孩子,让他们玩的时候尽情玩,学习的时候努力学。如此一来,孩子自然就不会因为玩耍而耽误学习,甚至还可能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惊喜。
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记住一句话:“为人父母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出一个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的学霸,而是培养出综合能力强、能更好适应社交的孩子。”这是因为孩子不是只要聪明就好,更重要的应该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高水平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