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流行一个词,叫钝感父母。这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著作《钝感力》,里面有这样一段话:“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提出这一概念的人认为,钝感的父母往往不敏感,容易接受孩子,给孩子比较自由、轻松的成长环境。简单来说,孩子不优秀,钝感父母不会急躁,反而会慢慢引导孩子,教他一点点地进步;孩子犯错了,钝感父母不会情绪失控,会耐心地帮助孩子寻找犯错的原因,帮助孩子慢慢地改正;钝感的父母不奢望孩子能够成为“神童”,而是希望孩子能慢慢地长大,享受童年应该享受的快乐。
正因为如此,越是钝感力强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越优秀,成长中获得的幸福感也就越大。
童话大王郑渊洁就是一位钝感力强的父亲,他曾经说:“我的儿子是一头小猪,这就足够了。我不羡慕别人家的猛虎儿子,我也不嫉妒人家的千里马儿子。”虽然孩子是“一头小猪”,但是郑渊洁欣赏孩子,不把孩子与别人家孩子作比较,相反的,他能够耐心来引导孩子慢慢地往前走。
所以郑渊洁的孩子是在自由、快乐的环境中成长的。虽然儿子只有小学文凭,可跟学历相比,他获得了知识和快乐,获得了与他人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他从小接受郑渊洁的教育,后来创办《皮皮鲁》杂志、创建文化科技公司,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钝感的父母却非常少,绝大部分父母都恰好与之相反——敏感。与钝感父母相比,敏感的父母,更不容易接受和理解孩子,更不能从容地面对孩子。
敏感的父母希望孩子能成才,容不得孩子不优秀。所以只要觉得对孩子有益,他们就会统统塞给孩子,一路催着孩子往前走,结果逼得孩子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赛达斯的父亲很早就发现了孩子的语言天赋很强,并且对他进行了系统的语言训练。当赛达斯6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教他认识和阅读全部的英文字母,之后还让他接触各种几何图形、数学算法、多种外国语言,甚至是医学解剖方面的专业知识。
初期的教育结果是惊人的,赛达斯2岁就能看懂中学课本,4岁时已经发表了3篇500字的文章,6岁生日晚会上又写成了一篇解剖学论文。年仅12岁的他就被哈佛大学破格录取,成为年纪最小的哈佛学子。可是由于父亲对赛达斯的教育违背了自然规律,使得他的大脑开始迟钝、混乱,甚至是精神错乱。在赛达斯14岁的时候,他不得不进入精神病院进行治疗,结束了他“天才”的一生。
最后,虽然赛达斯精神恢复了正常,但是却永远不愿回家,不愿面对自己的父亲。他成为一名普通的售货员,过起平凡、普通的生活。
敏感的父母还习惯把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作比较,并且不甘落在他人之后。看到别人家孩子学习跳舞,他会立即给孩子报名;看到别人家孩子参加奥数比赛,他会立即强迫孩子学奥数。
在这些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不能被别人落下,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他的急功近利、暗暗较劲,只能导致孩子的各种不配合、不听话,并且让孩子精神上承受巨大的压力,毫无幸福感。
所以,做父母不能太敏感,学习做一个钝感力强的父母,从容面对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自由。如此一来,孩子才能越来越乐观、自信,也会因此博得更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