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不完美,尊重与赏识你要给(1 / 1)

如果我问,你是完美的人吗?你肯定会摇头。你想要变成完美的人吗?你也会摇头。当然,除了那些苛求完美的人。可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求孩子必须是完美的,不能接受孩子有缺点和不足呢?

事实上,在一些父母的思想里,孩子应该是完美的,也必须是完美的。只要发现孩子有缺陷和不足,他们便会想方设法改变孩子。孩子有些丰满,父母就说“你太胖了,应该减肥”;孩子成绩不理想,父母就整天逼迫孩子努力学习;孩子毛躁,父母就时刻提醒他“不要太毛躁”“不要让这个缺点害了你”;孩子没有音乐天赋,父母就觉得这是天大的遗憾……

在他们看来,那些缺陷、弱点、错误在孩子身上是不能出现的,一旦出现了这些,孩子就不完美了。可要知道,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孩子。孩子的不完美,其实是他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即便孩子存在着不可改变的缺陷,那也是他人生中最为独特的特点。

若是你不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那么就可能阻碍孩子的成长,甚至让孩子的内心遭受巨大的伤害。相反,若是你能坦然地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给予他尊重和赏识,那孩子就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好。是因为你的接纳和鼓励,会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支持,让他充满信心和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企及的,也是孩子内心最迫切的渴望。

朋友家的孩子喜欢足球,可是却没什么足球天赋。为了进入学校足球队,孩子每天都拼命地练习,即便摔倒、流血也不在乎。可等到选拔赛那天,教练却对他说:“孩子,你虽然很努力,可是天赋却不够。你的射门技术不太好,奔跑也不占优势。”

回到家之后,孩子情绪非常失落,一个人坐在沙发上闷闷不乐。朋友经过询问得知了实情,沉思了一会儿,微笑地对孩子说:“教练说你很努力,射门技术不太好,可是你比之前进步了很多,不是吗?之前你根本不会射门,现在通过努力训练学会了。如果再努力一点,你还是可以提升的。”

听了妈妈的话,孩子情绪好像有些好转。可孩子又说:“可是我不善于奔跑,球场上,我要是追不到别人,怎么能射门进球?”

朋友继续微笑着说:“没关系,你只要努力奔跑就好了。虽然你不是全场最能跑的,但是只要努力超越前面的人,就有机会抢到球,并射门成功。”

因为朋友的信任和鼓励,孩子并没有放弃踢足球,反而更努力地训练。别人训练一个小时,他就训练两个小时;别人围着操场跑3圈,他就跑5圈。他为了自己的梦想一天天地训练,一点点地进步,而朋友始终会因为他的进步而鼓掌、庆贺。最终,这个孩子顺利进入足球队,并且在之后的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位朋友就是个出色的母亲,她接受了孩子的不完美,并且给予孩子最大的赏识和信任。也正是因为她的赏识和信任,给予了孩子足够的信心和动力,使他释放了全部的潜能。

回头想想,若是朋友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说他“没天赋”“能力差”,那结果会怎样?恐怕这孩子永远也无法进入足球队,并且信心和自尊心将大受打击,最后变得越来越自卑、懦弱。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欲望,也有成功的潜能。可若是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强迫孩子变得完美,或是一旦发现孩子不能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就急躁不已,贬低孩子,甚至放弃孩子,那么这个孩子的人生也会因此被毁掉。

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知道,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需要做的不是催促孩子快速成才,更不是强迫孩子完全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接纳孩子最初的样子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长,孩子才可能成就自己最好的人生。

还有一个朋友,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截然相反。这位朋友和她的先生都是硕士毕业,曾经是学校赫赫有名的学霸,如今事业也非常出色。可他们的女儿婷婷好像没有继承他们的高智商,学习时常出问题,成绩也是一般般。

尤其是三年级学习英语之后,婷婷的成绩直线下降,英语只考了60分。要知道,三年级孩子的英语是非常简单的,只是简单的背背单词、说说口语,几乎不存在什么语法问题。

面对婷婷的“平庸”,夫妻俩很难接受,他们不相信凭借自己的基因会生出如此“笨”的孩子。于是,他们批评孩子学习不认真、不努力,每天都逼迫孩子学习到晚上10点多,还给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

可结果并不理想,婷婷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差,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在朋友焦虑情绪的感染下,婷婷越来越叛逆、不爱学习。终于有一天,当朋友批评她时,婷婷彻底爆发了,大声喊道:“我就是这么笨,就是成绩不好!你们能怎么样?你们不是时常说‘我不像是你们的孩子’吗?好!我现在就走,离开这个家!”

听了婷婷的话,朋友惊呆了,她不知道自己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这时她才明白是自己的不接纳伤害了孩子。

诚然,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是非常难的。可是身为父母,我们必须学会接纳孩子,不苛求孩子没有缺点和不足,更不能苛求孩子能够完全符合我们的期待,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便这方面有不足,在另一方面肯定也有优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给予孩子尊重和赏识,并且告诉孩子“你很棒”,如此,孩子才能成长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