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总是看到这种情况,为了陪伴孩子,职场女性脱下高跟鞋、职业装,成为全职妈妈,这些全职妈妈们每天叫孩子起床、做早饭、送孩子上学、陪孩子做游戏、辅导孩子做作业……而爸爸们早出晚归,忙于工作和应酬。即便在家休息也如同消失一般,很少和孩子游戏、交流;而职场妈妈即便不辞职在家,教育和陪伴孩子的重任也会落在妈妈身上,每天除了应付工作、家务,还要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作业。
在中国,父亲的陪伴缺席是现实,更是我国绝大部分家庭教育的一大问题。不信我们来看看这一系列调查数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发表的“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中,数据显示仅有10%的少年儿童在心情不好时,能够得到父亲的理解和安慰;仅有6.9%的少年儿童在空闲的时间和父亲待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仅有15.5%的少年儿童觉得父亲尊重自己,能让自己感到自信;仅有8.5%的少年儿童愿意把内心的秘密告诉父亲。
还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60.7%的人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46.9%的人认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而仅有13.0%的人表示父亲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
种种数据调查都在显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绝大部分父亲把教养孩子的责任推到妈妈的身上。然而这些父亲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犯了严重的错误,当然,有的父亲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有的父亲则是心里明白却想找借口。
每当妈妈们抱怨爸爸不陪伴孩子的时候,爸爸们总是会理直气壮地说,“我要赚钱啊!我工作也很辛苦啊!”“我也想陪孩子啊!可是我的工作真的很忙!”“妈妈的陪伴是最重要的,孩子有妈妈陪伴就够了!”
那么,孩子真的有妈妈陪伴就够了吗?当然不是!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相对于只有妈妈的陪伴来说,有父亲陪伴和教育的孩子会成长得更优秀,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就像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说:“妈妈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爸爸则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在父亲的陪伴下,孩子会更自信勇敢、有主见和有想法,因为男性是力量的象征,父亲的陪伴可以给孩子力量和勇气;在父亲的陪伴下,孩子的自控能力会更强,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因为父亲的思维偏于理性,不会像母亲一样溺爱孩子;在父亲的陪伴下,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会更强烈,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也不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因为父亲是孩子最好的靠山,有了父亲,孩子就有了主心骨。
这样的结论是来自现实生活的总结,也是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专业研究。这项研究还指出,有父亲陪伴成长的孩子智商高,在学校里的成绩会更好,走向社会后也更容易成功。相反,若是孩子从小就缺失父亲的陪伴,那么就很容易敏感、自卑、缺少安全感。
隔壁邻居的儿子瑞瑞就是如此。瑞瑞已经16岁了,按理说这个年纪的男孩应该活泼阳光、大方率直,可瑞瑞恰好相反,他性格内向、腼腆害羞。这孩子每次看见我都不爱打招呼,若是我和他打招呼,他总是腼腆一笑,微微地点头之后就低头离开。我也很少见瑞瑞和朋友们打篮球、踢足球,据他妈妈说,他总是在家看书、听音乐,几乎没什么朋友。
瑞瑞之所以这个样子,其实就是因为小时候他的爸爸常年在外地出差,基本是妈妈把他抚养长大的。缺少父爱,再加上妈妈比较温柔,所以造成了瑞瑞胆小自卑、不自信,甚至缺少安全感的样子。
当然,这里不只是特指男孩,女孩也需要父亲的陪伴。父亲,这一角色不应该成为孩子熟悉又陌生的人,不应该成为孩子有求必应的“提款机”。真心地留出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与孩子一起游戏、学习,孩子的童年才能更加快乐、幸福,孩子的一生才能拥有自信、成功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