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恩、田州之乱持续了两年多,直到王阳明平定了卢苏、王受等叛贼,才真正结束。
此后,盘踞在广西省中部八寨地区的瑶族,盘踞在断藤峡的苗族,又开始叛乱。王阳明对此进行清剿,这便是他“三征”中的第三征,从嘉靖七年(1528)四月持续到六月。
八寨位于广西省柳州府上林县北部,与北侧的庆远府忻城县之间有都泥江(今红水江)穿流而过,两岸都是悬崖绝壁,其间设有思吉、周安、古钵、古蓬、剥丁、罗墨等八个寨子,因而被称为八寨。
沿都泥江东下,黔江(大藤江)两岸便是断藤峡。激流翻滚的悬崖断壁之间便是叛贼的巢穴,位于柳州府武宣县和浔州府桂平县的交界处。
叛贼占据天险,拥兵数万,互相沟通联络,南与交趾的夷狄,西与云南、贵州两省的叛贼勾结,又与东北部的瑶族串通,四处出没,烧杀抢掠,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明英宗天顺年间,都御史韩雍率二十万大兵讨伐断藤峡,退兵后不久,乱贼从巢穴涌出,攻陷了浔州府府城。于是官军再次征讨安抚,乱贼又退回巢窟,其后烧杀抢掠更加严重。韩雍也曾带兵数万讨伐八寨,却未能攻破贼巢。
后来,明宪宗成化年间,土官岑瑛攻入八寨贼巢,杀掉两百名乱贼,最后却不敌乱贼的大军,败退下来。其后再也没有人攻打这一带的叛贼。
二月十二日王阳明上奏了思恩、田州叛乱的平定事宜后,紧接着在二月十八日又上奏了《地方急缺官员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四)。因为担任柳庆地区(柳州府和庆远府)的参将生病,王阳明希望紧急委派田州参将沈希仪顶替,因此上疏请求。
王阳明说:“参将沈希仪虽系专设田州驻扎官员,然田州之事,臣与各官见驻南宁,自可分理。本官旧在柳、庆,夷情土俗,备能谙悉,而谋勇才能,足当一面,求可委用,无逾本官者。”
王阳明在二月二十三日发布公移《行参将沈希仪守八寨牌》(《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做出如下指示:
为照八寨巢穴,及断藤峡等贼,素与柳、庆所割地方瑶、僮村寨连络交通,诚恐乘机奔突,亦合督兵防捕。为此牌仰参将沈希仪照牌事理,即便督率官兵人等,于贼冲要路,严加把截,如遇奔突,相机擒捕,毋容逃遁。仍要严禁下人,惟在殄除真正贼徒,不得妄杀无辜,及侵扰良善一草一木。
沈希仪(1491—1554),字唐佐,号紫江。此人忠肝义胆,智勇过人,善于随机应变,凡人莫测。东正堂这样评论沈希仪(《阳明先生全书论考》卷十三《奏疏·公移三·思田书》):后世有人称沈希仪为一代名将,其实,沈希仪常在王阳明先生的麾下,观察先生用兵之妙,领悟之后便成了名将。我曾经读过唐荆川写的长篇《广右战功》,书中详细记述了沈希仪的战功,一读便知他是学习了先生讨伐南赣时的方略。
接下来,王阳明在三月十日发布公移《犒送湖兵》(《王文成公全书》卷十八)。之前撤退两广全部守备兵时,因为途中尚未准备妥当,独留湖广兵驻守南宁府,如今命他们还乡。王阳明对他们的辛苦给予了犒赏,并明确指示回乡路线,即从南宁府经浔州、梧州、平乐、桂林各府到达湖广省,并允许湖广兵只带武器不带粮食,命令沿途各级官府为他们准备必要的粮食与盘缠。
王阳明于三月十三日发布公移《征剿八寨断藤峡牌》(《王文成公全书》卷十八),命广西省右布政使林富和副总兵官、都指挥张祐两人率官兵,协同卢苏、王受的士兵进攻八寨、断藤峡。攻入各贼巢之前,“务要声言各贼累年杀害良民,攻劫州县乡村之罪,歼厥渠魁,及其党与罪恶显著者,明正天讨,以绝祸根。除临阵擒斩外,其余胁从老弱,一切皆可宥免”。另外,此次征讨的目的是平定叛乱、安抚民心,不以多擒获叛贼首级论功,更不能伤及良民百姓的一草一木。
他又给各个指挥官发公移《牌行领兵官》(《王文成公全书》卷十八)。其内容与上述公移类似,另外命令各军:“未至信地三日之前,停军中途,候约参将张经,与同守巡各官集议,先将进兵道路之险易远近,各巢贼徒之多寡强弱及所过良民村分之经由往复,面同各乡道人等逐一备细讲究明白,务要彼此习熟通晓,若出一人。然后克定日时,偃旗息鼓,寂若无人,密至信地,乘夜速发,务使迅雷不及掩耳,将各稔恶贼魁,尽数擒剿。”
嘉靖七年四月到六月,王阳明平定了八寨、断藤峡的叛乱,七月十日他上奏了《八寨断藤峡捷音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五)。在向朝廷报捷的长文中,王阳明详细记述了当时的战况。下面我介绍一下其要旨。
奉王阳明命令的讨伐作战,首先在断藤峡打响。广西省士兵与回归湖广省途中的士兵,合计约六千两百余名,于四月二日悄悄集结在断藤峡附近,开始时分道进军,四月三日凌晨一举发动进攻。
贼兵之前打探的消息是,王阳明尚且驻守在南宁府,没有出征的迹象,也没有看到调兵储粮的动静,因此放松警惕,再加上官兵肃静行军,贼兵根本没有觉察到。官兵突然来袭,贼兵手足失措,但依然负隅顽抗。贼兵终究难敌官兵的强大攻势,退守仙女大山。
四月四日以后,官兵又陆续攻破各个贼巢,斩获众多主要叛贼。到了四月十日,官军基本镇压了断藤峡的贼巢,杀死主要贼兵约两百七十五名,因官兵追击落入黔江溺水而死的贼兵约有六百名。官军于十日暂时收兵,回到浔州府驻地,向王阳明汇报战况。王阳明命他们攻击断藤峡周边的贼巢。此次扫**作战于四月二十日结束,其间斩获主要贼兵八百二十九名,加上四月十日之前的两百七十五名,合计一千一百零四名。至此,讨伐断藤峡乱贼一役告终。
王阳明在讨伐断藤峡期间,于四月十五日上的《征剿稔恶瑶贼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五)中写道,思恩、田州的叛贼已经招降,该地区恢复了平静,八寨、断藤峡的稔恶乱贼不愿招安,依旧流窜在周边地区,如不讨伐将会留下祸根,幸好回乡的湖广兵的归途离八寨、断藤峡不远,已经投降的卢苏、王受及其部下又盼望报效朝廷。为谋求广西省的持久和平,朝廷需要紧急征讨八寨、断藤峡的乱贼。
下面简单了解一下《八寨断藤峡捷音疏》中记载的讨伐八寨乱贼的情况。
包含卢苏、王受率领的思田士兵在内,广西省士兵约计六千一百多名。四月二十二日晚,官兵集结在八寨附近,为了不发出声音,让人马嘴里衔枚(类似筷子的东西),深夜进发。因此,官军通过时村寨的居民都没有觉察到。二十三日凌晨,官军各队突破石门天险,攻入贼巢。
贼兵还以为官兵从天而降,一时间惊慌失措,四散而逃。
官兵乘胜追击,于六月七日攻克八寨所有贼巢。其间斩获主要贼兵多达一千九百零一名。
另外,剩余的一伙强贼约千余名将船并在一起,企图逃到对岸的柳庆地区,当时正好刮起一股强风,打翻了所有舟船,贼兵几乎全被激流吞没。讨伐八寨乱贼一役到此告终。
断藤峡、八寨的乱贼曾经气势凶猛,如今被王阳明指挥的大军扫**殆尽。两地征讨斩获的主要贼兵合计三千零五名,另外生擒贼兵一千一百五十五名。
据王阳明的记载,官军平定八寨、断藤峡的乱贼后,远近室家相庆,道路欢腾,皆以为数十年来未见其斯举也。王阳明在上疏中列举了以林富、张祐、沈希仪为首的各级指挥官的姓名,甚至包括卢苏、王受的姓名,请求朝廷对他们论功行赏。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王阳明的病情日益恶化,已近危笃状态。像往常一样,王阳明在报捷疏中也提出请求,希望尽快回乡养病。
平定八寨、断藤峡的乱贼后,王阳明吟诗两首,抒发自己当时的感怀。第一首便是《破断藤峡》(《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
绕看干羽格苗夷,忽见风雷起战旗。
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时。
迁宾玉石分须早,聊庆云霓怨莫迟。
嗟尔有司惩既往,好将恩信抚遗黎。
诗中第六句中的“云霓”出自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当时齐宣王讨伐燕国,遭到周边诸侯的反抗。《书经》中记载有殷汤王的故事。天下黎民知道汤王的征伐是正义之战,因此当汤王率部攻打一方暴君时,其他地方的百姓就会埋怨,为何不先攻打自己的国家,就像大旱之际盼望云霓(象征及时雨的雨云或彩虹)那样。王阳明引用这一典故,表达了百姓期待善举的心情。最后两句希望朝廷在征讨乱贼的过程中恩威并行,感化民心。由此可以看出王阳明心系民生。
第二首诗是《平八寨》(《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
见说韩公破此蛮,貔貅十万骑连山。
而今止用三千卒,遂尔收功一月间。
岂是人谋能妙算?偶逢天助及师还。
穷搜极讨非长计,须有恩威化梗顽。
在该诗的第五、第六句中,王阳明表示此次取得的赫赫战功并非人的计谋所及,而是靠天佑神助。最后两句,他指出将贼兵一个不剩地全部剿清并非长久之计,对那些执迷不悟的贼兵应当恩威并施,予以教化。在此,王阳明流露出对贼兵的怜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