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276—339),字茂弘,谥号文献公,王览之孙,王裁之子。东晋元帝时,王导出任丞相;明帝、成帝时,王导出任司徒、太傅。《晋书》卷六十五为其立传,《蒙求》也有其传记,名为《王导公忠》。

王导年少时就风姿飘逸,见识器量清越弘远。陈留高士张公见到他后非常惊奇,对他的堂兄王敦说:“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

当元帝还是琅玡王时,就和王导关系密切。当时王导察觉天下已经大乱,于是全心全意地辅佐琅玡王,立下兴复朝纲的志向。元帝移镇建邺(后改建康,今南京市)之后,吴越人士多不归顺,王导又和堂兄王敦一起宣示帝威,促其归顺。

西晋崩溃之际,大批中原士子携带家眷逃往江南避难。王导就从中挑选贤士,请他们辅佐国事。东晋建国后,王导出任丞相。元帝称颂他:“卿,吾之萧何也。”

晋元帝即位受百官朝贺时,再三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坚辞不受。他说:“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元帝这才作罢,任命王导为司空。《蒙求》将王导的传记定名为《王导公忠》,也正在于此。

正德十五年(1520),王阳明平定宸濠之乱后,人生一度跌入低谷。在此期间,他作了一首《纪梦》(《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假托东晋忠臣郭璞梦中向自己示诗,来批判王导:“世之人徒知王敦之逆,而不知王导实阴主之。”

王阳明为什么不顾社会舆论,假托郭璞之言,来批判自己的先祖呢?

据历史学家研究,王导曾遵照元帝的遗诏辅佐明帝和成帝,出任司徒和太傅,并受封为始兴郡公。王导完善学校制度以教化百姓,设置史官以保存文献,劝元帝打消废嫡之念,规劝堂兄王敦不要谋反,王敦谋反后,又率全家向朝廷请罪。苏峻之乱后,王导力排众议,反对迁都。王导主张宽容政治,积极调和江南豪族与南迁北方大族之间的关系,为东晋的稳固奠定了基础。南迁士人经常慨叹南北风土人情之异,王导总是劝导他们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王敦(266—324),字处仲,王基之子,王导堂兄,与王导共同辅佐司马氏的江东政权。东晋元帝登基之后,王敦身居要职。后杜弢叛乱,王敦和陶侃一起平定杜弢之乱,受封镇东大将军。

王敦生性洒脱,喜好清谈,从不谈论财色,因此声名远播。后来他在平定南方之乱的过程中立下大功。手握重兵之后,王敦就萌发了夺权篡位的野心,以清君侧为名进攻建康。晋明帝时,王敦自任江州牧,将相全部出自门下。最后王敦以讨伐温峤为名,举兵叛乱,结果被明帝击败,最终病死。

阳明梦中出现的郭璞又是何许人?郭璞(276—324),字景纯,郭瑗之子,河东闻喜人,东晋著名诗人和卜筮学家。郭璞博学有高才,善辞赋,其辞赋被誉为东晋之冠,他的卜筮能力也堪称当时之首。郭璞早年曾参与王导的军事活动,元帝每遇大事,必求他占卜。后来郭璞出任王敦的记室参军,王敦叛乱时也曾求他占卜。郭璞告诫王敦万万不可,“明公起事,必祸不久”。王敦大怒,杀之。郭璞曾著《洞林》《新林》《卜韵》,并为《尔雅》《三苍》《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作注。

根据以上所述,王导劝诫王敦不要谋反,且在王敦叛乱之后举家请罪,真真切切是一代名臣。郭璞也是因为劝诫王敦不要起兵,所以才落得惨死的下场。按道理,郭璞应该对王敦而不是对王导充满仇恨。可是在阳明《纪梦》的序中,郭璞却对王导充满怨恨,所以才托梦示诗。如果王阳明所述为事实的话,那么王导肯定有不臣之处。作为王家的子孙,王阳明为什么要假托郭璞来批判自己的祖先呢?

王阳明少时不喜读书,父亲王华曾告诫他“吾家世以读书显”。此外,弘治十五年(1502),三十一岁的王阳明为叔父王衮写过一篇墓志铭《易直先生墓志》(《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五),其中提到:“吾宗江左以来,世不乏贤。自吾祖竹轩府君以上,凡积德累仁者数世,而始发于吾父龙山先生。”

王阳明父子所感受到的祖先之德,其实是指王纲之后的祖先。《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七、卷三十八的《世德纪》为王纲之后的每一位祖先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且《世德纪》中的《海日先生行状》和《王文成公全书》的《年谱》中都将王览以及他的曾孙王羲之视作王家的远祖,所以王阳明父子也会视王导为远祖。

王阳明在《纪梦》的序中记述了王导是王敦叛乱的幕后黑手一事,但是在流传下来的王导的传记中,都没有关于这一事件的描述。如果王导与王敦叛乱真的毫无关系的话,王阳明是不会写的。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呢?可能是因为当时的舆论认为王导是忠臣,所以史官在写史时刻意将王导的不臣之实忽略了。

身为王家子孙,王阳明假借托梦之举对祖先提出批判,这种行为是不可思议的。当时的王阳明已经历经千难万险,“良知”说的思想也已显现雏形。王阳明批判祖先王导,可能是他仅凭“良知”所做出的一种举动,并没有其他的意图。对此,一些学者有不同意见。曾著有《阳明先生传纂》的余重耀先生认为,王阳明这是在借古讽今,假借托梦来讽刺奸邪谗佞之人。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作为一名忠臣,王阳明对向武宗进献谗言的小人肯定充满愤懑之情,《纪梦》一诗也许是为了表达这一层意思。

王阳明在《纪梦》的序中写道:“正德庚辰八月廿八夕,卧小阁,忽梦晋忠臣郭景纯氏以诗示予,且极言王导之奸,谓世之人徒知王敦之逆,而不知王导实阴主之。其言甚长,不能尽录。觉而书其所示诗于壁,复为诗以纪其略……”

接下来是王阳明写的这首诗:

秋夜卧小阁,梦游沧海滨。

海上神仙不可到,金银宫阙高嶙峋。

中有仙人芙蓉巾,顾我宛若平生亲;

欣然就语下烟雾,自言姓名郭景纯。

携手历历诉衷曲,义愤感激难具陈。

切齿尤深怨王导,深奸老猾长欺人。

当年王敦觊神器,导实阴主相缘夤。

不然三问三不答,胡忍使敦杀伯仁?

寄书欲拔太真舌,不相为谋敢尔云!

敦病已笃事已去,临哭嫁祸复卖敦。

事成同享帝王贵,事败乃为顾命臣。

几微隐约亦可见,世史掩覆多失真。

袖出长篇再三读,觉来字字能书绅。

开窗试抽《晋史》阅,中间事迹颇有因。

因思景纯有道者,世移事往千余春;

若非精诚果有激,岂得到今犹愤嗔!

不成之语以筮戒,敦实气沮竟殒身。

人生生死亦不易,谁能视死如轻尘?

烛微先几炳易道,多能余事非所论。

取义成仁忠晋室,龙逄龚胜心可伦。

是非颠倒古多有,吁嗟景纯终见伸!

御风骑气游八垠,彼敦之徒,

草木粪土臭腐同沉沦!

最后,阳明记述了梦中郭璞展示给自己的诗:

我昔明《易》道,故知未来事。

时人不我识,遂传耽一技。

一思王导徒,神器良久觊。

诸谢岂不力?伯仁见其底。

所以敦者佣,罔顾天经与地义。

不然百口未负托,何忍置之死!

我于斯时知有分,日中斩柴市。

我死何足悲,我生良有以!

九天一人抚膺哭,晋室诸公亦可耻。

举目山河徒叹非,携手登亭空洒泪。

王导真奸雄,千载人未议。

偶感君子谈中及,重与写真记。

固知仓卒不成文,自今当与频谑戏。

倘其为我一表扬,万世万世万万世。

右晋忠臣郭景纯自述诗,盖予梦中所得者,因表而出之。

可以看出,这是王阳明在假托郭璞来表白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