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1 / 1)

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

人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必须在勤劳奋斗中创造光明,在勤劳奋发中完成理想。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与成长而言,天赋、环境、机遇、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奋与努力。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顶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

没有自身的勤奋,就算是天资奇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双翅;有了勤奋的精神,就算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观千山暮雪,渺万里层云。成功要靠能力和智慧,更要靠每个人自身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

宋代大儒朱熹也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成功的人未必都是完美的人,也未必都很快乐,但他们一定都很专心致志、很勤奋。

“勤敬”是清代帝王的祖训,雍正帝从政,日日谨慎,戒备怠惰,坚持不懈。用他自己的话说:“唯日孜孜,勤求治理,以为敷政宁人之本。”

雍正帝处理朝政,自早至晚,没有停息,大体上是白天同臣下接触,议决和实施政事,晚上批览奏章,经常至深夜。即使在吃饭和休息的时候,他也“孜孜以勤慎自勉”,不敢贪图轻松安逸。他年年如此,寒暑不断。经雍正帝亲手批阅的奏章,现存于故宫的就有两万两千余件,这还不是全部。他自己所写的谕旨及对大臣奏章的批示,现已选刊者即不下数十万言,其未刊者尚不知数目。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初一,雍正帝连续颁发十一道训谕,对总督、督学、提督、总兵、布政司、按察司、道员、参将、游击、知府、知县等各级地方文武官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发一道谕旨,洋洋万言,若非勤政之君,实难办到。

雍正帝因早年夏天中暑,遂形成畏暑心理。每一年酷热之际,意欲休息,但一想到前贤的箴言、帝王的责任,便不敢浪费一点时光,进而勉励自己警戒骄盈,而去努力从事政务。他曾作《暮春有感》七律一首:

虚窗帘卷曙光新,柳絮榆钱又暮春。

听政每忘花月好,对时唯望雨丝匀。

宵衣旰食非干誉,夕惕朝乾自体仁。

风纪分颁虽七度,民风深愧未能淳。

他深感登基以来,民风未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责任未尽,因此朝夕戒惧,不敢怠惰。春色美好、花木繁荣,纵使大自然风光再美他也无心欣赏。

雍正帝“唯日孜孜”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在封建帝王中堪称楷模,即使是一些有作为的帝王也实难与之相比,更不必说那些昏庸荒**的君主了。清史专家孟森先生曾说,“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雍正帝)者,其英明勤奋,实为人所难及”。这一评价,对雍正帝来说当之无愧。

实际上,“业精于勤”“勤能补拙”对任何人都适用。国画大师齐白石,年轻时就坚持每日作画,除身体不适和心情不好的几日外,无一日不动笔。正是这锲而不舍的勤奋,最终使他享誉世界画坛。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六平方米的住处终日辛劳,奋战十年,才在数学王国里为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样,勤奋也是他的座右铭。

学习是无止境的,就好像地面上的灰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真正的学习,要着实用功,往深里探究,一定要到透彻为止,所以说勤奋是永恒的真理。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看古今中外的英雄名士、专家学者,他们成功的奥秘之一就是勤奋。除了勤奋,别无他路。在勤奋中打发时间,每个人都将获得生活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