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技术(1 / 1)

万达为什么能够发展得这么快,我想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二,我觉得是我们的信息化,公司的管理水平。我们在很多年以前,就成立了自己的信息研发管理中心,在海内外招聘优秀人才,也跟跨国大公司合作,所有的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管理软件方面,万达拿到国家的专利和知识产权是最多的,2011年就有接近20个。我们也比较重视知识产权,包括我们现在所有的,像秀的设计、电影科技的设计等。

——王健林谈“万达的文化牌是怎么打的”

在互联网时代,连锁经营想要又好又快地发展,企业要如何管理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想要不翻船,还能走得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信息化管理。

如今,万达之所以能一年开20多个广场、10多个酒店、30多家电影院、20多家百货商店、20多家KTV,主要是归功于信息化的管理。早在2004年,万达就提出信息“一体化”的概念,并在2005年进行招标系统建设。

万达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基础设施,信息门户,管理平台。如果用交通运行体系来比喻万达的信息化建设体系,那么,交通首先要有公路,于是万达建立了自己的专网,使信息传输更加稳定可靠。不同城市中的万达商场、楼盘、影院可以通过各城市节点共同接入万达集团的核心网络,由核心网络共同接入全国网络。

在路上跑的车共有三辆:第一辆是ERP系统,万达建设的ERP系统有十个子系统,是房地产经营系统与技术系统的完美结合;第二辆是VOIP系统,万达通过VOIP系统实现了全国各地项目的实时沟通;第三辆是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专网和遍布全国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查看所有万达建设的小区动态及情况。万达员工就好比驾驶员,通过系统操作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培训等。停车场就是万达的机房,所有的小型机、安全设备都统一停放在机房里。

有了路和车,就必须有交通法规,万达信息部的内部有工作细则。有交通法还要有交警,信息工程部就起到了这样的职责。目前,万达的信息工程部由综合组、业务组、信息平台组、网络组、视讯组、商务组六个完全不同的组别构成。子公司有兼职的维护人员,分为网络兼职维护人员和各部门的兼职维护人员。万达的信息化交通运行体系已经建成,井然有序,为万达走向管理国际化提供了强大支持。

万达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招投标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招、投、开、评、定标全过程,并建立招标信息库、合格供方管理,实现招投标全业务流电子化处理、存储、查阅。

二、项目过程管理系统:包含了房地产管理的几大核心业务,主要功能是目标成本控制体系、资金计划体系、工程进度计划体系、合同管理体系的管理。

三、运营管理系统:根据万达商业地产运作模式定制开发的商业运营管理系统,以客户和合同为中心,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支持多部门、多岗位的协同服务,能够及时反映各商业广场的经营状况,为决策层随时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适用于住宅物业管理模式。

四、营销管理系统:系统将项目的策划、推广、销售、房源、客户及入伙后的物业管理等功能进行有机整合,包括销售费用管理与报表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等。

五、财务系统(FI):满足企业日常核算和财务报表管理的系统,各业务系统数据自动流入财务系统并生成相应的凭证。

六、人力资源系统(HR):基于集团集中管控并兼顾各分子公司个性需求的多级管理应用软件,通过系统的应用,可以达到规范统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整合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七、信息门户: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平台。信息交互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经营信息与外部市场信息的利用效率,降低管理运营成本,使外部客户充分了解企业产品与业务需求,加强了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实现与客户的双赢。

八、OA系统:万达集团协同办公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文档管理、流程审批管理、新闻公告发布等内容。OA系统可以使业务流程审批全面进入电子审批阶段,加快审批流程;也可对文档进行管理,实现文档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2013年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机遇之年。党的十八大将信息化确立为“新四化”,主张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又确立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企业将迎来更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政策方面的引导激发了中国企业对管理信息化前所未有的热情。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原有的管理构想变为可能,也为企业探寻新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工具。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优势,开辟企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国内诸多大型企业都在不约而同地探索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捷径,国内新秀汇德软件提出的第四代企业管理理念异军突起,成了亮点。

第四代企业管理理念以ESP战略绩效管理系统为主要的产品支撑,以“让每个人都成为战略的推动者”作为软件管理所要达到的执行境界。同时,汇德ESP战略绩效管理系统强调将总体战略通过系统落实到每一个人,使每个人的工作都围绕战略开展。

汇德软件认为让每个人都成为战略的推动者是提升企业执行力的根本,而企业战略是整合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根本落脚点。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大阶段的转变,这四大阶段的转变,不仅是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突破口,还是衡量企业战略执行力到位与否的关键。

第一,从“IT应用管理”到“IT战略管理”。

起初,中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被认为是企业的计算机化,信息技术独立于企业战略之外,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目标就是实现“IT应用管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主要表现为时间竞争和创新力竞争,企业进入了“微利时代”。因此,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效配置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只有借助现代IT技术,促进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才能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的适应和把控能力。企业管理者开始在信息化过程中将IT技术的应用融合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使信息化服务于企业战略。

第二,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20世纪70年代,“信息管理”一词出现。为了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企业开始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管理系统,为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到了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企业逐渐意识到只有创新才是企业的灵魂,从而推动了信息化从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

第三,从“盲目阶段”走向“理性阶段”。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初期,由于对信息化系统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还由于企业在建立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分析或系统相互之间难以实现共享,最终导致信息系统的利用价值以低能化和盲目的信息化告终。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型技术不断涌现,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促使企业不得不通过信息化来提高其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加上之前的积累和学习,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开始从盲目阶段转向理性阶段。

第四,从“一把手工程”到“全员工程”。

起初,企业领导只是把信息化管理当作一个技术问题交给技术人员去完成,系统建设往往以失败告终。后来,企业管理者逐渐意识到信息化不仅是一种系统工程,更是一项管理工程。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企业的“一把手”除了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外,还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参与管理、监督,使员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任务,需要从上到下的推动和全员执行,从而实现信息化“全员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才有可能成功。

从四大阶段走到今天,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日臻成熟。信息化管理系统真正成了一个管人、财、物,以管人即客户资源管理、销售团队管理为核心,同时集采购、库存、财务管理、售后服务、OA办公自动化于一体的集成化的企业管理平台。企业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的能力也大大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