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新方式都是对传统方式的促进,但并不意味着新的方式出现后,所有的传统产业都要死亡。电商发展很快,但是也别忘了传统零售业也在做大蛋糕,这不是切蛋糕的思维,你切掉别人就没有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网购的人也经常去逛商场。电商和传统零售业并不是非此即彼,任何一个新的模式都不可能完全灭掉以前所有的经营模式,我们(我和马云)都会赢。
——王健林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
我相信10年、20年后可能不会有单纯的电子商务公司和单纯的实体企业,二者一定是相互融合的。到2022年,就是所谓马王打赌期限到来的那一天,电商和实业是否会活得好,就看你是不是创新、是不是适应形势了,适者生存。
——王健林谈“电商和实体经济不是非此即彼”
大家还记得王健林在20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跟马云打的赌吗?他当时说:“电商再厉害,但像洗澡、捏脚、掏耳朵这些业务,电商是取代不了的。”而他和马云赌的是,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超过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马云就给王健林一个亿。
虽然一年之后,让人有些失望的是,王健林突然站出来解释说,打赌只是为了增加活动乐趣的一个玩笑。但是,赌约的真假姑且放置一边,在一年的时间里,电商对于王健林来说必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所以他才会说“适者生存”“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是融合态势,不融合早晚会遭遇瓶颈”等话。
万达作为一个拥有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旅游、电影院线、连锁百货五大核心产业的综合商业体,覆盖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完整的消费闭环。用王健林的话说:“万达拥有中国企业独一无二的线下资源,有近两百个广场,一百多家酒店。几年后,还会有若干个大型度假区,这么几十亿人来来往往,这么丰富的线下资源为什么不利用呢?万达有丰富的零售资源,不做电子商务太可惜了。”
在可惜的背后,必须看到万达的商业综合体还未形成真正的消费闭环,尚缺少关键的一环——整合平台,而电商平台正是承载这一重任的最适合平台。
后来,万达电商万汇网和独立APP上线,王健林在宣布“亿元赌局作废”的同时牵起了阿里巴巴的手。作为万达广场的O2O智能电子商务平台,万汇网业务涵盖百货、美食、影院、KTV等领域。万汇网隶属于万达集团,实时为用户提供广场活动、商家资讯、商品导购、优惠折扣、电影资讯、美食团购、积分查询、礼品兑换等资讯与服务。
万达的电商项目筹备已久,在试运行期间,万汇网仅在大连、武汉、福州、郑州四大城市运营六个项目,然后逐渐扩展至全国所有的万达项目。
不难看出,万汇网的内容实际就是万达广场。但王健林指出,万汇网不同于淘宝、京东的电商模式,“万达的电子商务平台绝对不会是淘宝,也不会是京东,而是完全结合自身特点的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O2O电子商务模式。比如,消费者在万达百货消费,商家拿出1%—2%等值货币类积分来支持。成为会员以后,可以在所有万达广场,以及万达旗下的各种业态,包括度假区、酒店,享受等同于货币的积分消费。”
与淘宝、天猫不同的是,万汇网更像是万达广场的内容展示平台,比如服装的款式、价格等,暂不支持线上实物购买,只提供部分服务的团购和优惠劵的领取及购买服务。
尽管只是试运营,但这很可能是万汇网的最终模式——万汇网仅仅是万达广场的一个展示窗口,而非直接的销售途径。王健林表示,希望通过万汇网整合万达广场的客户资源,“最初大概有十几亿人会进入万达广场,然后逐渐增加数量,几年后大概会有接近140个万达广场,平均每个广场2000万人,一年有超过20亿人次进入万达广场。”
2013年,如果要评一个“年度最豪赌奖”,一定非“科技新秀”雷军和“中国铁娘子”董明珠在第14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的十亿元豪赌莫属了。在五年的时间里,如果小米的营业额击败格力,董明珠就输给雷军十亿元,反之雷军输掉十亿元。
董明珠认为,雷军的成功主要倚仗的是其营销之力,而非“中国创造”;完全依靠代工,没有自己的工厂和实体商店,也谈不上“中国制造”。但在雷军看来,即使没有实体工厂,小米也能够跟国际上最好的工厂和产业链合作,这是国际分工细化的结果;即使没有实体商店,但全部依靠电商销售实现了高效、快速,而且能够拉低小米手机的成本;只有小米产品在科技和创新上发挥极致,营销才能有所依托,而小米的营销实际是全体员工尽心尽力的服务,不仅仅是打嘴仗而已。
雷军和董明珠的亿元豪赌,其实是传统模式与新经济的碰撞,是实体经营与电商经济的较量,究竟谁能胜出,业内外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这种讨论在零售行业也不例外。究竟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盈利模式,不可小觑。
2012年以来,苏宁持续发力,以苏宁易购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实体门店和网络电商齐头并进。对于近几年的变化,苏宁提出只有“实体店+电商”的双线融合才是未来商业的主流。
在2012年,“8·18”“双11”等多个节点的电商促销,成为苏宁易购销售市场最大的亮点。这些因电商促销而引发的商战,不仅给苏宁易购的销售额带来了高倍增长,也带动了实体店销量的巨幅增长。在2012年“8·18”促销大战中,苏宁易购的增长率达到十倍之多,广州的苏宁实体店的销售额增长超过200%;而在“双11”促销中,苏宁易购易付宝的充值金额达到五亿,三天订单数即达到300万,规模增长了20倍,广州的苏宁实体店同样增长200%;紧接着在“双12”的促销中,苏宁实体店同样实现了大幅增长。
对此,苏宁广州地区负责人表示,经过一年多来的多次试水,证明了线上和线下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协同关系。“实体店+电商”双线发力将是苏宁坚定的营销模式。
一直以来,消费市场都存在着一种论调,认为电商是新经济模式,而实体商业是传统经济模式。对此,苏宁方面一直认为,电商与实体店各有优势,不能顾此失彼。消费市场的拉动,绝不是简单地靠打折促销或者活动促销拉动,而是靠“研究商品、研究消费者”,才能可持续性发展,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网店都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单一渠道既不可能消失,也不是绝对的主流,双线融合才是主流。
放眼国际,虽然众多发达国家社会消费品零售一般是通过实体商业,但实体商业并不能就此高枕无忧。近几年的电商发展态势已经决定了实体商业必须拥抱互联网,否则虽不能立刻无商可务,但至少也会使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
反观电商,也不能高枕无忧,单纯追求规模而忽视盈利能力,使得电商沦为“烧钱”“低价”的代名词。虽变相提升了知名度,却无法换来企业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也就是无法形成品牌效应,而没有品牌的电商模式是注定无法持久的。
因此,对传统的零售服务企业来说,客户出现在哪儿,自己就应该出现在哪儿。面对消费趋势的多元化,传统商家最好的选择就是拥抱和适应市场变化,实体商业必须拥抱互联网;而对电商来说,其本质还是商务,缺少实体物流、服务平台的依托,纯电商的渠道能力根本无法得以体现。
目前,电商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正在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其实,马云与王健林的打赌,以及雷军和董明珠之间的豪赌,究竟谁会胜利已不再重要。电商与实体商业之间不会出现谁取代谁的情况,走向融合必将是未来的趋势。
正如王健林所言,中国虽然有4800多家电商,但只有一家电商最挣钱,那就是马云的阿里巴巴。其他的大多都在亏钱,因此很难说现有的电商模式是先进的。事实上,电商仍然还有一条较长的发展和创新之路要走。
在这个大数据、大变革的时代,具有先知先觉意识的传统企业若能抓紧机会实现转型,积极融入电商行业,便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