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才才是硬道理(1 / 1)

在万达的发展历程中,短板是不断变化的……现在的短板是人才。要想真正解决人才短板问题,要想真正做好培训,只有靠学校,万达学院是非办不可……我相信,万达学院的优势在五年后就会显现出来。希望力争用十年的时间,把万达学院办成中国一流的学院。

——2009年王健林在万达集团年会上的讲话

万达学院已经正式颁布了200多名讲师的聘书,都是我亲自签发的,希望总裁、副总裁、总裁助理带头认真讲课,不能糊弄。给万达自己的员工讲课,工作经验是不是认真总结出来了,管不管用,大家心里会打分。

——2011年王健林在万达集团年会上的讲话

在万达,如果说哪个部门挨王健林批评得最多,肯定是人力资源部。王健林对人才的喜爱人尽皆知。对于商业地产的人才标准,他也自有评判:“商业地产不是会搞住宅就可以做,工程施工在商业地产的链条中只是一小段,商业地产的规划设计难度很大;做零售业的人才不一定玩得转商业地产,商业地产的招商,更多的是业态的配比,是零售、餐饮、娱乐、文化、体育等业态比例的合理设计。因此,商业地产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专业人才,最好是复合型人才。”

如此的高标准、严要求让人力资源部吃尽了苦头,直到有人一句话点醒了王健林:“中国最顶尖的商业地产人才几乎都到万达来了,你还到哪儿去挖人才?”王健林顿时恍然大悟,从此对于人才的战略有所调整,开始从“挖人”向内部培养转变,万达学院应运而生。

2012年2月6日,万达学院举行开学典礼,王健林讲授“开学第一课”。王健林对于学院办学提出了殷切期望,并围绕万达企业文化进行“开学第一课”的讲授。陈平副总裁对万达学院办学理念进行介绍,股份公司财务部常务副总经理李学峰作为讲师代表发言。

万达学院一期总建筑面积约八万平方米,配备一流的教学服务设施,包括教学楼、行政楼、体育馆、展览馆、公寓、餐厅、信息中心等,供万达集团高中层管理人员系统培训所用。万达学院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同时容纳3000名学员,是中国最好的企业学院之一。

仅2007年一年,万达就斥巨资举行了2600次培训,共2.6万人参加。因此,万达内部有一句话很流行:涨工资,涨待遇,长本事,涨幸福指数。与此同时,王健林开启了另一条万达人才战略通道,万达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签署了“合作委托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协议”,这些高校每年都要为万达输送人才。

此外,引进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捷径。近年来,随着人才流动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从外界快速引进人才。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到岗便可上手。只要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很快就能产生效益;二是正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因为是空降人才,所以不会存在“帮派”之说,工作的时候也不会有主观顾虑、缩手缩脚的现象。

但是,引进人才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问题,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辞职走人。当企业家认清这一严峻的现实后,内部培养人才也提上了工作议程。

当世界上众多企业都感受到萎缩的危机感时,韩国大型联合企业三星集团却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早在1992年,生产范围从电视机到轮船的三星集团出口额就高达100亿美元,占韩国全部出口量的13%。随后,三星集团提出了在十年内将销售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奋斗目标。如今,三星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500家企业之一。在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三星集团仍保持着骄人的业绩自然引起世人的瞩目,它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归功于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对内部人才培养的重视。由于三星集团在整体技术水平上仍无法与美、日一些大公司抗衡,因此三星集团集中力量选择几个突破口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如高分辨率电视机、多媒体电子产品、双体邮船、电动汽车、新一代客机等。李健熙认为,以点带面是三星集团发展的一条捷径。

为了提高集团员工的素质和经营水平,三星集团每年都会耗费巨资对员工进行脱产培训,每个员工每年在公司自办的学校里接受半个多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技术、谈判、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等。

除此之外,三星集团还做出了一项大胆的规定,每年选派几百名有培养前途的基层员工,任由他们选择一个国家去旅游,任务是学习当地语言和熟悉当地文化,集团会支付全部旅费和外出期间的工资。李健熙认为,企业不能急功近利,三星集团最终将拥有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一流管理人才。

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星集团还开办了“总裁学校”。建立这所学校的目的就是要使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接受六个月的培训:前三个月在本国接受训练,后三个月在海外学习外语并了解当地情况。通过这一培训使员工具有国际眼光,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保证三星集团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星集团投入巨额资金建立起来的完善的再教育体系,几乎把集团的每一个人都培养成遵守道德规范、勇于开拓、身怀绝技的精英。三星集团也因此获得了“人才的宝库”这一美称。

正是由于采取了正确的人才培养战略,三星集团才得以迅速成长和壮大。如果把三星集团成功的秘诀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一掷千金的投资,既需要眼光也需要气魄,更需要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