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总结,成功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勤奋、才智和机遇。在这三个方面中,才智是非常重要的,机遇也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人做一样的事情,付出一样的努力,时间也一样长,但一个成功,另一个却不成功(的原因)。但是,在这三个方面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勤奋,勤奋能够弥补你才能的不足。
——王健林的演讲《致奋斗》
2013年7月6日,在“中国创业榜样”大型公益活动中,王健林发表了名为《致奋斗》的演讲,生动阐释了创业中“勤奋可以弥补一切”这一观点。
奋斗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精神,可以简单概括为:奋斗就是勤奋工作,充实生活。如今,大多数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怎样才能成功呢?
在王健林看来,成功的核心因素有三个方面:勤奋、才智和机遇。而在这三个方面中,王健林认为勤奋是最重要的,因为勤奋可以弥补人才能的不足。
1989年,王健林放弃公务员的工作去做房地产。当时,他完全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图纸看不懂,业务也搞不明白,同事怀疑他,同行笑话他,甚至很多人给他下了定论:从哪儿来一定会滚回哪儿去。
面对这些讥讽,王健林没有退缩,反而下定决心一定要先把业务学好,因此在之后的四五年里,王健林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白天要上班,他就利用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一个人窝在屋子里看图纸、看业务书,向别人请教。就这样坚持了四五年,王健林所学到的知识相当于读完了房地产专业的两三个文凭。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建筑经济学,他从一无所知变成了样样精通。
王健林凭借惊人的勤奋和努力,俨然成了房地产行业的专家,因此,他坚信勤奋可以弥补才智的不足,勤奋可以弥补一切。
除此之外,王健林还说明了勤奋与机遇的关系。许多人认为只要有了机遇,即使不够勤奋也没什么关系,但是在王健林看来,勤奋是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的方法。
张欣作为中国最富有的女人之一,从工厂女工到剑桥大学硕士,从投资银行员工到房地产界的女王,她的创业经历颇具传奇性。她凭借勤劳致富的简单信念与外柔内刚的真性情屹立潮头,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我是一个不能允许自己失败的人”,回顾过去,张欣的奋斗史为许多人树立了榜样。
张欣家境并不富裕,14岁就跟随父母移居香港。因为生活困难,张欣在香港工厂流水线当起了计时工,一干就是五年。在这一段被张欣称为没有思想的机械式时期,她的理想也极其简单,只要工资从每月八九百元涨到一千元她就满足了。
但是,当真的挣到一千元时,张欣又开始向往去写字楼工作,成为小白领了。为了这个目标,张欣选择了给自己充电。无论多么辛苦,每天下班后她都风雨无阻地去读夜校。直到有一天,她终于走进了写字楼,成了一家贸易公司的秘书兼财务。
“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上学,接受好的教育。”当有朋友说她应该继续读书时,张欣竟然真的不管不顾地带着五年打工攒下的三千英镑,一口炒菜锅,一本英汉字典,只身前往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学习经济学,随后又从剑桥大学获得了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张欣进入华尔街,成了一名年轻的分析员,先后在高盛集团和旅行者集团任职。
1994年,张欣经同学建议回国,并打算在一个名叫万通的公司任职。也就是在这一年,她认识了未来的丈夫和合作伙伴——潘石屹。
1995年,潘石屹离开万通,张欣也选择和丈夫一起创业。夫妻俩创办了红石公司,三年后改名为SOHO中国。
张欣说:“创业开始是很难的,前几年我们都是挣扎在生存线上,要付工资,要付租金,还要投资,不断到世界各地找投资人参与进来,非常艰难。”
1998年,中国房改进入新阶段,房地产进入市场化时代,这也让张欣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长城脚下的公社”就是她的得意之作。张欣坦言自己原本对建筑一窍不通,但为了做好项目,她投入了150%的努力,“一旦决定要做好一件事,我就一定要做到很好。刚做发展商时,无论看书、看杂志,还是旅行、公干,我都在看有关建筑的东西,要做到别人一讲,我就知道他在说什么。”
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勤奋和坚持,张欣获得了机遇也实现了爱情和事业的双丰收。即使在一穷二白、一筹莫展之时,奋斗拼搏的精神也是支撑她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