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双关,幽默无极限(1 / 1)

特别会聊天 金文 677 字 3天前

《实话实说——强子》这期节目里,嘉宾强子述说自己生意失败后不愿意回家,崔永元就问道:“这个生意失败了,一直扛着,没告诉家里人,扛了多长时间?”

强子回答:“大约有半年的时间吧。那个时候我并不是说去到外面做生意,我那个时候是借酒浇愁。一大早,半斤酒就喝完了,就让自己这么去消耗。然后到中午,还是找一个地方,还接下去喝酒,下午就回家了。”

崔永元又问强子的一个朋友:“你给了强子什么具体的帮助?”

这位朋友就说:“我学过一天的木匠,学过一天所谓小瓦匠吧。我就能给钉个门。后来我说,咱们不能花钱呀,多费点力气行!”

崔永元感慨道:“多好的朋友,给强子开了一扇门!”

这里的“给强子开了一扇门”不仅仅指这位朋友亲手给强子做的门,还指的是人生的大门,不由得让人对这期采访怀有浓厚的兴趣,看看他的朋友如何帮助强子渡过难关的。

1972年,尼克松访华,登长城的时候,他因为腿疾只上了三步石级,就站着不动了。于是有记者问他:“总统先生,您为什么不登上最高峰?”尼克松轻松地说:“昨天我与毛泽东的会见已经是最高峰了。”尼克松的高明也在于他善于转换,巧妙地避开私事谈国务,虽然答非所问,却能趣在言中。

直接的表达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妨换一种间接委婉的方式,于人于己,有利而无害,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名流雅席。席间,有几个日本浪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入席赏幅字画。张明知这是故意刁难,但在大庭广众之下,盛情难却,就满口应允,吩咐笔墨伺候。只见他潇洒地走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大笔一挥写了个“虎”字,然后得意地落款:“张作霖手黑。”钤上朱印,掷笔而起。那几个日本浪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机敏的随侍秘书一眼发现了纰漏,“手墨”(亲手书写的文字)怎么成了“手黑”,连忙贴近张作霖耳边低语:“您写的‘墨’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张一瞧,不由得一愣,怎么把“墨”写成“黑”啦?如果当众更正,岂不大煞风景?他眉梢一动,计上心来,故意训斥秘书道:“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边有个‘土’!因为这是日本人要的东西,这叫寸土不让。”话音刚落,满座喝彩,那几个日本浪人这才悟出味来,越想越没趣,只好悻悻退场了。

原本难免大出洋相的一个笔误,竟然成了民族气节和斗争艺术的反映!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不就仰仗着将错就错地巧妙运用吗?那么,怎样将错就错,才能出奇制胜呢?大多数情况下,将错就错特别讲究随机应变,自无固定程式可言,但其心智运作的基本轨迹还是依稀可辨的。

认定确有必要,一旦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千万别为后悔徒然耗费时间,而要迅速权衡一下利害得失,只有在当场承认错误的负面效应实为自己难以承受,而拒绝认错又不至于把事情弄得更糟时,才可考虑选用将错就错一策。否则,还是承认、改正为好,因为坦诚往往会换来谅解,甚至敬意。此例中的张作霖关于“如果当众更正,岂不大煞风景”的暗忖,就是快速权衡之后所做的判断。情况是明摆着的:日本浪人是故意刁难,等看笑话,如果承认错误,便正中了居心不良者的下怀,这等于丢自己的脸面,灭国人的威风,长他人志气的后果当然令人无法接受。于是,将错就错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