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人聊天最好先侦察一番,这可不是费劲,也不是自找麻烦,做到明白对方状况再开口,找准对方感兴趣的事再说话,那么你更容易达成目的。
在《实话实说——夫妻是否需要一米线》中,一位女嘉宾谈到发现丈夫的女学生经常在她不在家的时候登门拜访,说:“有一个年轻伶俐的医学院女学生,经常在我不在家的时候来找他。我发现后就质问他:‘那小姐到咱家不是为了吃你做的炒鸡蛋吧?’他只会做炒鸡蛋。他说她只是找一些学术上的问题来讨教,没什么别的。后来这事就过去了。”
崔永元就问:“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你想得不周到,一次很好的学术交流给搅黄了?”
在这里,崔永元先让这位女嘉宾发泄了心底的不满,而又用假设的方式,隐讳地指出了女嘉宾的想法的偏激,更调节了因此导致的难堪的气氛。
一些人和别人交流,把自己放在居高临下的位置,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对别人的谈话会进行判断,甚至强硬地、武断地下自以为是的结论。“这些年,您一个人生活得太孤独了。”说话的人的表情中带着一种廉价的怜悯。
“不,我一个人生活得很好,一点都没有感到孤独。”对方丝毫不领情。
说话的人依然很执着:“鬼才相信呢。”
如果面对这样的谈话对象,那我们很可能三句话后就会拂袖而去。
所以无论谈话还是做采访,都要设身处地挑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才能顺畅地进行下去,否则只会是相反的效果。
还有的人在和别人交谈时,就像个小学生,脑子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什么都问,结果弄得对方烦不胜烦,最后很可能不欢而散。
事实上,和别人交谈,要看得懂对方的情绪,挑一些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态度,以“合作”的心态,发自内心、实在地和对方交流,这样,对方才会感到亲切和产生交流的愿望。
乾隆年间,林爽文在台湾兴兵起义,负责镇压的部队屡屡受挫,引起了乾隆的担心,他表示要御驾亲征。
和珅在乾隆身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就是一帮蟊贼吗?偌大的一个朝廷谁都管不了吗?非要让皇帝御驾亲征,这不明摆着大清国太弱了吗?如果御驾亲征,朝廷势必会乱作一团,因此和珅想出一个理由,阻止乾隆。
和珅很快转起脑筋,如果乾隆不去,谁能镇压下去呢?得想个办法,既能说到皇帝的心坎里,又能解决问题。
和珅说的话大意如下:皇上,台湾战事不佳有其深刻的原因,这么多年来,您爱民如子,轻徭薄赋,人头税都免了,只征一点地税,哪里找到您这么好的皇上?但是台湾不一定知道您的仁慈啊,不一定知道您的恩德,原因在于当地官员,您派去管理台湾的人他没有把您的恩德带到台湾,所以才有人起义。依奴才愚见,最好还是两手准备:继续用兵;裁撤台湾官员,重派新的官员,把您的仁德带给台湾人。
寥寥数语就说透了皇帝的心,最后乾隆决定派别人去征讨,同时,撤换了台湾的官员。
先查看对方的情绪在哪里出了问题,找出对方感兴趣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对方听了怎么会不中用、不爱听呢?在这一过程中,和珅很清晰地解决了三个问题:阻止了乾隆的亲征;夸了乾隆的功德仁义;指出了起义的症结和破敌的方略。这样向皇帝进言的下属,能被皇帝几十年如一日的喜欢呵护,一点也不足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