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道别里,我最喜欢明天见(1 / 1)

01

我们一直都在微信朋友圈里约饭局——“改天聚聚啊”“有时间一起饭一个”。

对方的答复也一直都是“好啊”“嗯呐嗯呐”。

可是,“改天”永远都是遥遥无期。

终于,有一次跟三个好朋友约成了。一番大吃大喝之后,我们都很满足,就说下周大家还要一起吃吃喝喝。

我说:“要么定下个周一?”

编辑朋友说:“不行啊,我下个周一要签版。”

我说:“那周二晚上?”

主持人朋友说:“我晚上得八点才下直播呢,周三怎样?”

广告界的同仁说:“我周三已经约了一个客户了。”

……

于是,想见面的心情,越来越淡了。

所以当别人约我的时候,我也理所当然地拒绝——我在忙啊。

我心里知道,其实,我没有那么忙。

只是,我在懵懵懂懂中悟出了一个结论:我们之间不可能再有故事了。

而故事是交往中很重要的连接因素。

故事一定是发生在某个特殊的环境和地点里,人没有变,环境和地点变了,故事也就不存在了。

02

我有一个名为“傻子群”的四个男人的群,这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个豪华的配置。

因为在我们的人生里,很难有那么几个朋友,彼此平等,说话自由随意而散漫。很荣幸,我身边有这样一群人。

春雷兄在群里说:“我觉得自己陷入一个怪圈里了,跟什么人打电话、见面、吃饭,都在想着对方能给我的工作带来什么,好像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项目名称、项目规模以及项目能够带来的利润。”

我固然知道这是工作压力。

他说,看到朋友打电话过来,一看名字,如果只是想单纯寒暄聊天的,他甚至会拒接。

春雷兄感叹:“以前我们的关系多单纯啊,我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了,这个势利的人是我吗?”

“昨天那谁又打电话过来,我认真地跟他好好寒暄了一次。”

我们每天都在选择,跟什么样的朋友见面,跟什么样的朋友约会,替什么样的朋友解决问题,又把什么样的朋友的请求当成耳边风。

凡事过分权衡利弊,计算得失,事情发展到最后,可能会令我们大跌眼镜。

可能要到许多年以后,我们才会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交朋友不是有用,而应该是有趣。

03

我喜欢那些力气未必很大,可是散发着光芒的人。

他们的存在,让我们在遭受了一万次的冷眼之后,还能让受伤的心接收到阳光;让我们在一万次的跌倒之后,还能够迅速起身奔跑。

几年前认识了亚宁兄,他曾经效力于男排国家队,住在济南的最东边。

最初相识是我们互相加了微博,一起去酒吧喝酒,我一向厌烦吵闹和嘈杂的环境,但偶尔也会迁就别人的任性。

之后,他就请我主持他的婚礼。

那段时间他晚上训练完,总会跟我发微信。

有一天晚上九点零七分,他给我发的消息是:“我要有碗汤喝,就把汤里面的米给新哥你留着。”

我回的是“太他妈煽情了”,可心里却是温热的。

总有一天,我们会和老朋友分道扬镳,换一个城市生活、结婚、工作,于是,我们渐行渐远,难再相见。

再见面时,无非是打哈哈,聊些谈过无数次的往事,调侃一下共同圈子里那个不着调的人,或者说些无聊的八卦。

后来,大家总是缺席聚会,总能说出很多充分而无奈的理由,让朋友失望扫兴,可有时候那些理由不是借口,而是实在的原因。

慢慢地,大家得出一个结论:老朋友相见不如怀念。

时间,是一道夯实的墙。

墙外的人看不到墙内人的春色满园,墙内的人也看不到外面的冰天雪地。

04

席慕蓉在《小红门》中写过:“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继续做的;有很多人,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见到面的,于是你暂时放下或暂时转过身。”

我看到很多人在文章中写道:改天到底是哪天?下次到底是哪一次?

我倒觉得很多时候,说出“改天”和“下次”,就是一种委婉的拒绝。

毕竟,我们更愿意把时间花费在某几个固定的人身上——他们可能是经过了好多年依然没有丢掉彼此的朋友,也可能是新近认识的有共同话题的人,也可能是你的至亲。

对他们而言,“改天”就是今天,“下次”就是这一次。

在所有的道别里,我最喜欢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