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最终流向何方,没有人知道(1 / 1)

01

有天晚上在直播过程中,一位制片人给我发了这样一条微信:

“我真佩服你这个大脑,总结能力太强了。”

我懂他的意思。

每天录节目时,我手里都有一份编导写的脚本,可是更多时候,我宁愿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给出结论。

很难说我的总结和编导的总结到底哪个更深刻,或者更动人,只能说这是我喜欢的一种训练方式。

可是你知道吗,不管我做了多少档节目,不管多少人曾经夸过我的主持,在我内心深处,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挺蹩脚的主持人。

也许,你很难想象我是不敢回看自己电视节目的人,这源于骨子里的不自信。

最初做主持人,父母也会无意中跟我说:你看你并非科班出身,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学了一肚子的法律知识,这怎么可能用得上啊。

的确如此,当看到周围的主持人在节目中“文能背《报菜名》,武能托马斯旋转”,我有的只能是深深的自卑。

02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困境。

我从事主持人行业多年后,曾遇见过一个领导,他面对面跟我说:你的年纪大了,未必适合主持了。中国人还是更喜欢看年轻的主持人。

我坐在他对面的沙发上,垂着头,看着自己的两只脚。

脚趾头蜷缩着,透露着一种垂头丧气的落寞,仿佛那一刻连自己的脚趾头都有罪。

那一年,我三十五岁。

那是我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有犹疑,我一直都知道主持人是一个非常被动的职业,我也深知总有一天我要离开主持台,但那一次,我真的感到深深的无力。

前一天,我还在不同的场合跟大家分享我的主持经验和技巧,后一天,我就成了要被放弃的“棋子”。

我身边的很多主持人都曾经被年龄困扰过。

年龄渐长,可以被选择的节目越来越少,慢慢被边缘化,后来深感自己一文不值。

或许,这与长久以来播音员主持人的选拔机制有关系,我也曾经被不同的电视台邀请去选拔主持人,往往我们关心的是脸蛋好不好看,身材够不够标准。

我们都忽略了,主持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把话说到人的心里去。

几年以后,我看到崔永元书里的一段文字,这也是他观察和思考的总结。

在BBC、CNN、NHK这些地方遇到的那些主持人,虽然头发花白,但是他们眼中的光会让你从心底感到温暖。

你相信的不是他们的年纪,而是他们在岁月温润里选择的真。

03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出现过多次“救场”,后来导播们习惯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小新在就不用担心了。

我并非科班出身,如果你看了镜头下的我,一定会失望的:

头发趴成了一坨,身上永远都是黑白灰三种颜色,眼神里没有光,嘴拙得总让人觉得有些“高冷”。

特别是冬天,我穿着一件硕大的黑色羽绒服,很多同事压根就认不出我,每每我开口讲话,对方会瞪大了眼睛,语气里写满了抱歉:“不好意思新哥,刚没认出你来。”

我耸耸肩,心想,我还真的很享受舞台上飞扬、舞台下黯淡的人生。

刚做主持人那会儿,总觉得自己就是舞台的中心,恨不能出门买菜,别人都能围在你身边找你签名。

而现在完全不这么想了。

主持人永远都在穿针引线,而不是挤眉弄眼耍聪明。让其他人在舞台上有光彩,这是主持人的使命。

让你的嘉宾在舞台上放松,愿意跟你讲话,而且是掏心窝子的话,这是一个好主持人应该做到的。

有人拿央视的一位著名主持人举例子,他对普通百姓满是微笑,充满善意;对权贵大腕却极尽调侃、绵里藏针。

是的,这才是真正的“大腕”。

04

最近几年经常被人拉去做艺考评委老师,每次都异常忐忑,生怕某一个好苗子因为自己所打的分数过低而遗憾出局。

有时我也会疑惑,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考核方式(自备稿件、模拟主持加才艺)真的是挑选主持人最有效的方式吗?

如果一个考生的自备稿件和模拟主持都是优秀的,却没有才艺,那么他(她)的分数一定不会很高,可是未来的他(她)就真的无法成为一个足够优秀的主持人了吗?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男孩。

男孩甲,一米七左右的身高,长相很一般,但一开口就能感觉到他声音里的温润,不管是自备稿件还是模拟主持,都有模有样,才艺表演环节他唱了一首林宥嘉的《残酷月光》,过程中没有一个评委老师舍得喊停。

中途休息时,旁边的评委老师说了一句:“终于见到一个会唱歌的学生了。”

遗憾的是,那所学校本年度只能从山东招收五个学生,以他的条件是肯定无法录取的。

规定所限,我没有办法跟他有私下的交流,但我很想告诉他,我就是一个身高一米七、长相也很一般的人,兜兜转转最后也做成了主持人,所以不要怕这一次的失败。

还有一个男孩乙,可以用“气宇轩昂”四个字来形容他,虽然他还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小少年。

到了模拟主持的环节,他磕磕绊绊,简直很难完整地表达一个句子。

我身边的评委老师不想放过任何一个好苗子,怕他紧张,说了句:“放松,不要紧张……”

可是小少年依然嘴巴里拌着蒜,帅气的一张脸因为紧张而扭曲着。

事后,我跟其他评委老师做交流:“以小少年的气质,可以做一个合格的主播,毕竟,现代社会里有‘提词器’的存在。”

没想到,那个评委老师却说:

“可是小新老师,哪怕他做了主播,也注定走不远。决定一个主播能否走得更远更坚定的,永远都不是一张脸,而是你读过的书和理解过的人生。”

一条河,从我们的脚下出发,最终流向何方,没有人知道。

05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

点赞最高的答案,很是扎心。

“我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和决心去改变自己。凡事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最煎熬的日子。”

这短短几行字所描述的,也许正是你的生活状态。

焦虑却也无力,不甘却又煎熬。

我曾跟很多不同的人聊过天,其中不乏一些优秀卓越的人,聊到深处时,对方往往会说这样一句话:曾经的我,是一个很自卑的人。

其实,我也曾经因为自己的身高长相而自卑,因为自己不够标准的普通话而自卑,因为自己没有歌舞才艺而自卑。

我是双眼皮,可我觉得单眼皮才是好看的;我的皮肤算是白皙,可我觉得小麦肤色才是有魅力的;我的声音是低沉的,可我觉得清亮的声音才是好听的……

好在,后来因为太多人的宽容和鼓励,那些自卑已经变成了身后深深浅浅的脚印了。

有一个方法,是战胜自卑的有效途径,那就是读书。

不管你的梦想是做一个开口讲话的主持人,还是一个用脚跳舞的艺术家,永远不要忘了你当时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是为了过得更好,是为了理想,是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

对我而言,是永远不要忘了当时为什么要成为一个媒体人。

做媒体,是为了心里的一束光,是为了抵达真相,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清晰更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