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错话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话说有个人请客办事,请客者其实心地善良,偏偏有些啰唆,平日就因此吃了不少亏。
这日看着约定的时间马上就到了,却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随口说道:“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客人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该来的没来,难道我们是不该来的吗?于是招呼也不打就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急了,更是口不择言,说道:“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一个个脸上都挂不住了,心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剩下的客人也大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交往甚密的朋友,看到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造成误会,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顿觉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想叫他们走啊!”这个朋友听了,大为恼怒,说道:“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气呼呼地离开了。
这是一个失言的好例子。主人只是心急客人怎么还没来,不想把话一再说错,最终把场面搞得尴尬不已。
失言的情况有很多种,有时兴起,大说特说,难免说错,这属于言多必失;有的时候我们对所遇到的情况估计错误,开口就错,甚至多说多错,这属于没有审时度势;更多的时候我们说话不考虑后果,张口就来,这便是有口无心。不管怎样,说错话的结果都是无比尴尬的,轻则不能让人正确理解自己的意思,重则使对方产生很大的误会。
话说错了就要及时改正,就像做错事一样。说了错话一定不能放在那里不管,不然就像粘在脸上的米粒一样让你自己尴尬不已。怎样去挽救则需要智慧和技巧,置之不理最是不行,尴尬不但不会凭空消失,反倒会不断发酵。倘若意识到错误后一味地说对不起,作用虽有,却会因为过于简单而大打折扣。所以,怎样弥补自己说错的话,需要发挥你的幽默才能。
古时候有这么一则笑话:
一个县官拜见大宪,谈完公事以后,大宪问:“听说贵县有猴子,不知都有多大?”
县官回答:“大的有大人那么大。”县官自觉失言,赶忙补充说:“小的有奴才这么大。”
在这里,这个县官凭着自己的机智很好地化解了失言带来的尴尬。当他说出“大的有大人那么大”这句时,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话锋一转,立刻来了一句“小的有奴才这么大”,适时地开了自己一个玩笑,既顾全了大宪的面子,也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可谓一举两得。
而美国前总统布什,也有失言的时候。
英国女王访美期间,布什在白宫南草坪上为访问美国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女王丈夫菲利普亲王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欢迎仪式包括21响礼炮和乐队演奏的两国国歌,驻美外交官、美国国会议员等7000多名宾客参加了这个欢迎仪式。
布什在演讲中谈到英国女王以前的访美之行时说:“美国人民自豪地欢迎女王陛下访问美国——这个您熟悉的国度。您曾经和10位美国总统共进过晚餐,您还参加了美国独立200周年纪念仪式,那是在17……嗯,是1976年。”
尽管布什及时发现口误,并迅速改了过来,但这个口误仍然没有逃过现场嘉宾的耳朵,观众席中顿时爆发了大笑。
布什回头顽皮地冲女王眨了下眼睛。女王则冷淡地回看了一眼布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急于掩饰窘迫的布什幽默起来,他对观众自我解嘲地打趣说:“她(女王)刚才看我的眼神,就像是一个母亲在看自己犯错的孩子一样。”
观众席上爆发出了更响的笑声,英国女王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在如此高规格的外交场合上,布什却因为口误险些沦为笑柄,他感受到的尴尬是可想而知的。在向女王顽皮地眨了眨眼后,只得到了女王的冷眼。见此招不行,布什便发挥出了自己的幽默才华。他顺着当前的形势来了句“她(女王)刚才看我的眼神,就像是一个母亲在看自己犯错的孩子一样”,诚恳但不失俏皮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得到了女王及在场嘉宾的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