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楚军在左宗棠的指挥下,加上洋人的帮助,终于在1864年3月攻占了杭州,控制了浙江全境。朝廷听说左宗棠收复了东南聚宝盆,遂下旨敕封左宗棠为一等恪靖伯,此前左宗棠已经因军功由杭州巡抚升任闽浙总督,再得恪靖伯算是更进一步。
按照“公侯伯子男”爵位分,恪靖伯处于第三位,爵位不算太高,但是看看一生兢兢业业、忠于大清的曾国藩,以及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做“唯一可以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的李鸿章,他们的最终封号,也不过是毅勇侯、肃毅侯而已。另外,大清的“伯”,分三个等级,三等为最高,自伯爵起,都是超品的,所以就超出了九品十八级之外,比一品还要高。因此,左宗棠这次受封,也是很有面子的了。
失掉了江浙一带之后,太平天已经算是到了危如累卵的时刻了。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军先后攻克武昌、九江、安庆,以为屏障,然而这些阵地相继失守,钱粮充足的江浙地区又被清军攻克,天京城已是一片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据史料记载,到了1864年,清军将天京围困,城内缺兵缺粮,李秀成建议放弃天京,但是洪秀全厉声呵斥道:“我有天兵天将守卫,怎么能迁都?”准确说来,洪秀全这个人是毁誉参半的,在建立太平天前期,他带领士兵反抗朝廷暴政,颇显胆勇。但是到了定都天京之后,他的小农思想迅速麻痹了自己的头脑,极尽奢侈享乐之事,将朝廷一应事务都交给杨秀清来处理。定都之后,他自己广选美女,却不准部下男女同住,就算是夫妻俩住到一起,也会被杀头。后来,幼王洪天贵福在供述中说道,自己有八十八位母后。
由于上下大小一应官员的腐败,城门税务很高,进出城一次要缴纳很多钱财,于是很多商人也不敢外出购粮购物,到了最后,天京城内缺粮,闹起了大饥荒,洪秀全号召百姓吃草,口称“甘露”,最后因此害病而死。由此看来,后期的洪秀全甚至比坐在皇宫里的清朝皇帝还要昏庸,正是在这样一个嫉贤妒能的领袖统治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运动也很快走到了尽头。洪秀全死后,天京很快就陷落了,清军用火药轰塌了城墙,双方展开肉搏战,太平军忠王李秀成、干王洪仁、幼王洪天贵福先后被俘,惨遭杀害。
在镇压太平天运动的过程中,左宗棠对待太平军将领的态度也是十分强硬的,俘虏太平军将领之后,左宗棠将其审问完毕,便施以“磔刑”。“磔刑”者,就是将犯人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肢解刀剐。而且对于这些人的家属,也都是实行连坐处理,手段非常残忍。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湘军一直是主力,由曾国藩主持大局,而左宗棠只是在局部地区同太平军周旋,所以曾国藩得到了“曾剃头”、“曾屠夫”的外号,而对于左宗棠本人的指责,也就少了许多。再加上他后来以垂老之躯收复伊犁,抵御沙俄,人们对于他更多是以一个爱国将领来评价了。
也正是在攻打杭州的时候,左宗棠遇见了他的另一个好搭档,人称“红顶商人”的胡雪岩,为他的事业又增加了重要的砝码。
胡雪岩何许人也?此人名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胡雪岩年幼的时候,家中贫寒,自己小小年纪就替人放牛,再大一点的时候,经人介绍进了杭州一家钱庄做学徒。也是他聪明干练,吃得下苦,钱庄老板没有儿子,老板死后,就将这个铺子交给了他。从此以后,胡雪岩有了本钱,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迅速成为杭州城里的富商。
胡雪岩真的发家,还是和官场分不开的。他遇见的第一个贵人,就是前文提到的和曾国藩有过节儿,最后死于杭州的王有龄。当时的大清朝内忧外患不断,国库存银日益紧张,但是统治者为了维持他们现有的奢靡生活,连连颁下诏令,用各种方式收取钱财,其中,卖官就是生财的一道。而这个买来的官,说白了也是要看运气的,因为花钱捐的官衔,一开始都只是个虚位,没有实权。这些“官僚”不用到朝堂上去坐班,也不能领取朝廷发放的薪水,只能苦苦地等待哪里的职位有空缺,再跑跑门路,好去补个缺,从此成为正式的朝廷官吏。放到平日里,这些人也就是空有个品级头衔,自己过过瘾耍耍威风罢了。
王有龄就是买官者之一。平心而论,王有龄也算出身官宦人家,其父王燮曾官至知府,而他自己却不喜欢作八股文,因此在考场上吃了些苦头。到了道光十四年,家里给已经24岁的王有龄捐了个官,是浙江的盐运使。王有龄也赶到了浙江,但是这只是个虚衔,朝廷收了他的银子,就把他撂在那里。这个“浙江盐运使”只好日复一日地空等,加上远离父母家人,人生地不熟,显得手足无措,只好在这里混日子。时间一久,王有龄身上的银子也花光了,一思量自己在外奔波了这么久,银子花了不少,却至今一事无成,感觉无颜面对父母,更无法开口提盘缠的事了。正在他进退两难的时候,他遇见了胡雪岩。
说来两人也是很投机,当胡雪岩得知王有龄现在急需一笔银子去打通关节的时候,胡雪岩没有考虑太多,便将自己手头的500两银子交给了王有龄。王有龄得到银子之后,一面花钱四处打点,一面去拜访了何桂清,因为何桂清是王父的学生,门生故吏,帮个忙算是理所应当。也是王有龄运气不错,在诸多方面的努力下,王有龄补了个浙江省粮台总办的肥缺。粮台是清代行军时沿途所设的经理军粮的机构,自古管钱的、管粮的,都是背靠金山,好处不断,王有龄得了这一美差,再加上何桂清从中相助,自己的官做得是有声有色,很快就摆脱了困境。回过头来,出于感恩,他也在生意上照顾胡雪岩,给了对方很多公事上的方便,两人官商之间你来我往,各取其利,胡雪岩很快成了杭州城内的巨富,王有龄也在咸丰十年当上了浙江巡抚。
但是很快,两人的亲密合作就被太平军的到来打破了,咸丰十一年(1861年)岁末,李秀成攻打杭州,王有龄一面向就近的湘军发告急文书,一面让胡雪岩赶紧帮他出城措办军需。胡雪岩接到好友的消息之后赶紧带上银子出城到上海去购买枪炮、粮食。然而不幸的是,一方面王有龄卷入了曾、何之间的党系之争中,又因为自己平日和湘军主帅曾国藩关系紧张,所以湘军迟迟未到,王有龄死守城池两月有余,弹尽粮绝,自知城池将陷,便取白练自缢身故。李秀成素知王有龄清誉,便安排下属将王有龄的遗体收殓,送回福州老家,朝廷也下诏,给了王有龄一个“壮愍”的谥号。
王有龄死了,那么胡雪岩以及他购置的军需怎么办?当胡雪岩押运着满满二十船粮草赶到杭州时,太平军已经把杭州城团团围死,无法进入城中了。胡雪岩只好把船开到钱塘江一带,先打探消息,再作打算。后来,王有龄兵败自杀,左宗棠率军进逼杭州,胡雪岩思忖再三,将这批物资统统献给了左宗棠。
当时的情况是,战火连年,四海农事尽废,一石白米出到一百两银子也买不到,而左宗棠的楚军,又是费用自负,早在安徽的时候,楚军就欠饷五个月了,左氏常常为筹饷筹银而苦思冥想,费尽周折。这样的二十船物资,光是白米就有二十万担,真可谓是雪中送炭,一解燃眉之急,叫左宗棠乐开了花。
起初,因为胡雪岩是王有龄的故人,左宗棠还不打算见他,但是看到那么多的粮草物资,简直就像是遇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欣喜若狂。这两人一碰头,又发现对彼此都很欣赏,于是在随后的几天里,左宗棠都会和胡雪岩碰面,交换意见。
后来,清军收复杭州,左宗棠更是连连接见胡雪岩。在此期间,胡雪岩帮助清军筹办、运送物资,还办粥厂,广济流民,收殓了十多万具战后遗留下来尸骸。左宗棠对此十分佩服,称他是“急公慕义,勤干有为”。而左宗棠在杭州赈济难民,开商招市,恢复生产,也是胡雪岩从旁协助。胡雪岩多年在杭州商界积累的声望,使得左宗棠办这一切也显得顺手多了。
离了王有龄之后,胡雪岩找到了一个更大的靠山左宗棠,这样一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短短几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全国首富,后世也有人将其称做“中国商圣”。
早在王有龄时代,胡雪岩就依托这位“官友”办了阜康银号,老百姓是没有多少钱可以存进来的,这里大部分是一些官僚富户的钱和官府的官银。胡雪岩的大胆之处,就是直接用这些存在阜康银号里的官银作为本钱,拿去再做生利的生意。也可以说做的是“空手套白狼”的买卖。在朝廷里,挪用官银是要杀头的,但凭借自己在官场中的关系,胡雪岩做得是游刃有余。而之后,他在协助左宗棠恢复江浙一带的生产、民力上也是贡献突出,多有善举,让他的声望、信誉度大大提升。据统计,在胡雪岩事业鼎盛时期,他的财富已经积累到了白银两千万两。道光年间清政府一年在中华大地上的收入只有大约四千万两,到了同治末年,开了关,在收取了很多关税的情况下,清政府才年入六千万两。胡雪岩一人就可以抵去官方政府一半的年收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也不为过。
有了胡雪岩这“半个清政府”的支持,左宗棠办事也就顺利多了。从两人杭州城初相遇,到1883年胡雪岩被查抄,二十年间,左宗棠无论是办军务、开船厂,还是西征北伐,都是胡雪岩在后面用他的金山银海给了他强力的支持。可以说如果不是遇见胡雪岩,左宗棠就不可能完成他后来的丰功伟绩。曾国藩、李鸿章都曾为粮草、军饷吃过大亏,而左宗棠在新疆,光是外债就敢借五百万两。
左宗棠也对自己这个可遇不可求的“财神爷”很是赞赏,上折称赞胡雪岩“功绩与前敌将领无孰”,朝廷因此御赐胡雪岩二品顶戴,穿黄马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