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在获得了这一笔丰厚的利润之后,由于听到一些风声而心烦意乱,而胡雪岩的母亲也更加为自己的儿子担心。于是她每日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儿子平安,为儿子积德行善,并时常对胡雪岩讲要常去庙上拜佛,以消灾去难。
有一日,胡雪岩去上海的一座寺庙上香时,遇到一位法师,而这位法师好像是一位神人一样,一眼便洞穿了胡雪岩的心事。胡雪岩很惊讶,就问法师该如何了却自己的心病,然而法师并没有告解他良方,只是让胡雪岩考虑如何花掉那些丰厚的财富。自古便是农民苦地,商人愁钱。胡雪岩确实为钱而烦恼,但是不是因为缺钱,而是因为自己赚取了那笔外人都觉得可耻的钱。其实胡雪岩并不在意外人的想法,只是自己心里总有芥蒂,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位法师的告知正是一语敲醒梦中人,让胡雪岩茅塞顿开。往往人都是一样,在没钱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去赚钱,可是赚到钱了为什么还要去想一些其他烦恼的事情呢?其实真正应该做的是把这些钱合理、正确地花出去,花到有用的地方去。
胡雪岩在回去之后,便开始筹划着用这笔钱来做善事,办私塾、开设善局等等。并且胡雪岩还有一个更为创新的想法,那就是要把这些钱变为活钱,胡雪岩并不是想把钱都分给那些穷人,因为有很多的穷人就算给他们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却只会把他们养懒了。但针对那些没有钱创业却很有想法和头脑的人来说,资助他们是一件好事情,只要他们用心,很快就能够发达。胡雪岩想到这些以后,决定很快实施计划,除了那些天灾人祸或者因为战争而带来的疾苦胡雪岩资助以外,他只把钱给那些需要资金创业并且有一技之长的人,这也正符合“天助自助之人”那句话。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在开业以来,一直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而胡庆余堂生产的药也都是有质量有保证的。胡庆余堂上上下下都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医风医德,就连那些药农种药也是特别用心。因为胡雪岩事前都给他们接济,而那些药农又多数是贫苦百姓,所以对胡雪岩的接济更是感到莫大的恩惠,于是就会努力为胡雪岩做事。自己种的药只要成色有一点差,都不会送到胡庆余堂,所以,一直以来胡庆余堂的名声享誉中外。胡雪岩这样做,得到的不只是胡庆余堂良好的声誉,而且还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于是胡雪岩提出,只要是药农们要向自己的钱庄贷款时,首先给他们解决,这样一来,胡雪岩名利双收,药农们也得到了切身的好处,两全其美。
胡雪岩在想到这些方法的同时,还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以同样的方式贷款给蚕农,让蚕农养的丝茧都卖给自己,这样蚕丝生意就不会受洋人的竞争和欺压了。
早先胡雪岩的蚕丝生意做得虽然还不错,在市场上很有声誉,但是随着洋人的不断涌进,洋人们也看到了这个生意可观的利润,于是处处和胡雪岩竞争。他们以低价收买蚕农们的茧丝,高价卖给中国的老百姓,变着法的欺压中国人。胡雪岩早就想要在蚕丝生意上跟洋人打一场胜仗,但是一直没有什么办法,毕竟洋人也是做生意的,胡雪岩就算有再多的钱也不能阻止洋人收购蚕茧。但是现在胡雪岩想到了贷款给蚕农的办法,像对自己的药农们一样接济他们,贷款优先给蚕农们办,这样一来,蚕农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把自己生产的蚕丝卖给自己了。
就这样胡雪岩把手中的死钱变成了活钱,心中也没有丝毫的不安和愧疚。胡雪岩不但做善事,帮助了很多的有志之人在商场上开辟了新道路,同时他还抑制了洋人嚣张的气焰,他不愧为商人的代表,晚清的商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