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意留祸根(1 / 1)

胡雪岩在向洋人借款时多吃利息一事终究是隐瞒不住的,朝廷中很多人尤其是李鸿章的帮派们都觉得此次朝廷的借款纯属高利贷,中间一定有阴谋。俗话说,纸包不住火,当时就有很多人对胡雪岩这种中饱私囊的做法有很大的异议,胡雪岩却完全不予理会。胡雪岩早已经看出,朝廷这帮人其实是想拿这件事情为理由而弹劾左宗棠大人。因为这些朝廷大员大都是李鸿章的帮派,他们看到左宗棠屡次为朝廷立功,封功赏爵,并屡次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就一心想让左宗棠下台,于是借这个事情来挤对左宗棠。但是当时由于刚收复新疆,举国上下一片喜悦,朝廷又念在胡雪岩辅佐左宗棠立下汗马功劳因而把这件事情给压了下来,这些人也就不能再有异议了。但私底下还是异议众多,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扳倒左宗棠和胡雪岩。

左宗棠大人当然也听闻了此事并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于是便找机会询问胡雪岩,胡雪岩在左宗棠面前很坦白,言明在借贷这件事情上,出一定的彩头回扣是按照规定走的路子,至于所得的钱财,胡雪岩称大都捐献出去用于其他公善事业,并无贪赃之意。他其实在这件事情并没有完全地说实话,左宗棠也深知胡雪岩的为人,就算是胡雪岩在中间中饱私囊也是情理之中的,因而左宗棠并没有刻意追究。况且他明白,当初在筹备西北征战军的军备物资一事上,胡雪岩也在很多重要的时刻自己掏腰包垫付饷银,并且还运送了大量的药材和必需品。还有西北地区闹饥荒的时候,胡雪岩也是积极地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援助,所以,左宗棠对于胡雪岩中饱私囊的事情也就没有再多询问。

胡雪岩作为商人也好,官员也好,在处理事情上总能做到恰如其分,但是在借款这件事情上还是因为大意而留下了祸患。英国汇丰银行的大班葛特立也以为那件事可以瞒天过海,从此高枕无忧,没想到最终还是被人揭穿。

葛特立作为上海汇丰银行的大班有一次因公差回英国,在香港的时候,由于轮船停顿,所以停留了几日。当时汇丰银行香港那边的英国朋友准备了酒宴请葛特立吃饭,其中一个朋友就知道胡雪岩几次向汇丰银行借款的这件事情,于是就当场质问起葛特立关于借款合同上利率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清政府还的利息跟银行原则上的利息是相差甚远的。这位英国人虽然在香港,但是对于中国的事情却很了解。西方的银行是董事制度的,作为银行来说,向客户贷出的款只要能够得到基本的利息,银行就可以维持下去。但是对于当时跟清政府签订的合约来看,这项借款纯属高利贷,虽然这样能够给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毕竟有关银行人员人品和信誉问题,这个英国朋友看来是一个比较有原则的人,所以才会对葛特立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当时的英国人却不是以这样的脸孔出现在中国人面前的,他们就是以赚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利息越高,他们就赚得越多,所以,高利贷正是他们那种**裸的金钱关系的最好证明。

但是通过这件事情,却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整件事情的真相,就连当时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也对此事给予了深刻的评论。曾纪泽当初在《使西日记》里曾经记载:“十二月初二日,葛特立言及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里,而胡雪岩道报一分五厘。奸商谋利,病民囊国,虽籍没其资财,科以汉奸之罪,殆不为枉,而复委任之,良可概已!”

后来葛特立回到上海之后,就找到了胡雪岩并告知了这件事情。胡雪岩当时在上海也听到了一些风声,说他在国难之际跟洋人勾结,发国难财,他心里很是气愤,觉得很是荒谬。因为胡雪岩认为商人就是以赢利为目的,况且自己也是解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怎么能说自己是发国难财呢?他觉得那些人的想法甚是荒谬。

这件事情所隐藏的祸患不只是这些流言飞语,日后对胡雪岩在生意上也是有着很不利的影响,尤其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更是借机想来扳倒胡雪岩和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