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师夷长技以制夷——打理福州船政局(1 / 1)

在当年清廷兴办洋务时期,胡雪岩也没少出力,但是当时作为一个商人,胡雪岩获利并没有那么多。他出力洋务的目的并非谋利,而是为了报答左宗棠当初对自己的赏识和提拔,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为自己以后的出路作准备。

杭州城刚被朝廷收复不久,左宗棠就因立下功劳而晋升为闽浙总督,因而离开浙江去往福建。来到福建不久,左宗棠发现身边没有一个有才之士,于是他尤其想念远在杭州的胡雪岩。左宗棠意识到胡雪岩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他最需要军粮的时候能够想出办法弄到粮食,并想出借用洋人来打击太平军的方法。对于这种人才,左宗棠非常爱惜,但可惜,胡雪岩如今不在自己身边为自己所用,其心中不免感到一丝遗憾。

后来,左宗棠上奏朝廷想提拔胡雪岩为浙江粮台,并想调胡雪岩来福州候补听用。对于这样的好事,换作别人可能会立刻赶赴,但是胡雪岩却以在杭州“赈济灾民,恢复工商”的缘由而婉拒了左宗棠。其实大部分原因还是胡雪岩在浙江一带的生意,其钱庄、茶叶等生意在近处自己打理起来比较方便;其次就是他恢复杭州的工作,所谓故土难离,他并不想去福建。后来左宗棠又连续写了几封信给胡雪岩,意思还是想让胡雪岩到自己身边来。然而胡雪岩这次利用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击退福建地区的太平军正是紧要关头,枪支军械和粮食问题不应怠慢,等战事结束再赶赴闽境。这样一来,左宗棠觉得甚是有理,也就不再邀请,只是严谨战事,尽力击退太平军。

后来,左宗棠的军队一举把太平军赶往广东地区,使福建地区的情况稳定了下来。胡雪岩知道此事之后,立即写信给左宗棠,告知自己马上动身去往福建地区,并在信里祝贺左宗棠打了胜仗。胡雪岩从上海乘洋人的火轮赶往福建,在路上,他不时地感叹洋人的船坚炮利,并且非常之快。以往在陆路上,从上海去往福建最快也得需一个月,中国的沙船也得半个月,而自己乘坐的火轮却只需三天就到达了福建。胡雪岩想起这些不禁心寒,心想中国的技术如此落后,怪不得当年洋人早先轰炸了大沽口的时候,中国军队光在路程上就耽误了不少时间。

火轮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胡雪岩到达福州时,他给左宗棠写的信却还未到达。左宗棠知道胡雪岩来到了福建,非常惊喜,亲自给胡雪岩接风洗尘。两人多时未见,所聊甚多,酒自然也就没少喝。在尽兴之时,胡雪岩向左宗棠讲起了自己乘坐洋人的火轮来到福州一事,并大为赞赏洋人火轮的先进与科技的发达。左宗棠对胡雪岩的看法也很赞同,并给胡雪岩讲起了当初胡林翼大人的事情。

胡林翼当年曾担任主持长江防务的差事,是个严谨负责的官员,经常去自己管辖的各地方暗地查访,以找出不严格行事的地方。后来胡林翼去了一个地方视察,发现此地炮台上的大炮全部都已经上锈腐烂,根本不能使用。于是在他查看完以后,当即上奏朝廷,指出该官员的失察之事,那名官员随即被革了职。从这以后,在胡林翼管辖的范围内没有敢怠慢治理防务的事情发生,但是即便这样,胡林翼还是放心不下,每日忧心忡忡。原来,有一次胡林翼在城楼上视察远方水面上的动态,忽然看见远处一艘洋人的轮船正在追赶几艘清廷的水师木船,洋人的轮船比较先进,速度时快时慢,激起的浪花把清廷的船员打得多半落入水中,后来洋人驾驶着轮船哈哈大笑飞似地离开了。胡林翼看到这样的事情之后当时就口吐鲜血,昏厥了过去,等他醒来之后,指着洋人的轮船大声说道:“将来祸害中国者,必是洋人也。”

胡雪岩听了之后也颇为震惊,在佩服胡林翼爱国的同时也不禁为自己人的落后而感到惋惜,并为清廷的愚昧感到羞耻。而左宗棠何尝不是这样?以前他认为人只要有志气和信心就能做好事情,其实,依现在看来,只有志气存在是不能成就大事业的,还要有技能,也就是有本领才可以做成大事。一个人只有志气、抱负而没有可行的本领是没有用的。比如左宗棠在收复杭州的时候,如果他把筹款的事情交给别人来做,可能别人也会去做,并表达出强烈的信心和勇气,但是最后不一定能办成。然而胡雪岩却能办到,这说明胡雪岩不但有志气,更重要的是有本事,有把握能办成这件事情,而这样的人才是国家最需要的。

此时的左宗棠不仅收复了杭州城,而且还把福建一带的太平军赶出了境内,使得一方水土安定了下来,这自然是立下了大功。但是左宗棠是个有抱负的人,也是在晚清没落时期很难得的一位清廉勤政的大员,所以他闲暇下来想得更多的是怎样做一些更加有利于人民和朝廷的事情。

因而此时他们共同想到了魏源,魏源毕生的心血——《海国图志》,讲的便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使用外国先进的船炮和外国的科学管理方法来打击防范洋人。胡雪岩和左宗棠都想到了这一点,但是使用外国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当时的清政府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只有使用外国的船炮了。使用外国人的船炮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向洋人购买,二是自己制作船炮。以前在咸丰年间就有人通过关系,经朝廷批准买了一艘中型的泰西火轮,并让洋人技师加以改造而成为一艘军艇。但是这件事情拖了好几年才被人发现原来是个骗局,其改造的船型不对,原来说定的重型火轮变成了小型,而且船身也已经破烂不堪,此外洋人又借合同一事白白地拿了朝廷一百多万两银子。从此以后,朝廷对买火轮的事情很有芥蒂,并非常小心,所以,如今左宗棠要想办理这个事情,就只有自己造船了。

左宗棠想既然自己想造船那就要有钱,没有钱是买不来那么庞大的机器。但是起初光买一艘船就需要一百多万两银子,造船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其初步费用是两百多万两,但是还有二期、三期。左宗棠的意思是先用两百多万两银子撑起一个大的形式,然后再上报朝廷,而朝廷看到成效后自然就会拨款,如果朝廷没有钱,可以从其他各省融资。但是就眼前的两百万两左宗棠也是轻易弄不来的,于是,他决定让胡雪岩参与这件事情,向各江海关划拨银两来实行造船计划,于是福州船政局也就成立了。

因而胡雪岩开始筹划这个船政局,首先他聘请洋人技师,然后招募一些吃苦耐劳、头脑聪明的工作人员,最后按照左宗棠的意思筹办一个技师学校,让自己人学会洋人的技能之后再培养一批切实有用的水师人才。胡雪岩觉得左宗棠的眼光很是长远,其眼前顿时呈现出中国人自己强大的水师舰队,因此,怀着美好希望的胡雪岩也就马不停蹄地去办这些事情了。

首先,胡雪岩来到上海,找到了自己的手下古应春。古应春精通外文,在上海帮助胡雪岩办了不少跟洋人打交道的事情,而这一次,胡雪岩自然是想到了他。其实胡雪岩对左宗棠要在近期内建造出属于自己的先进轮船这一想法有一些悲观,他觉得这样急于求成并不能完成大业。想当初外国人造船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何况此时是在腐败落后的中国?古应春由于精通外文,平常对外国的历史也了解一些,他知道洋人第一艘轮船从下水打仗到现在也不过四十年,所以他让胡雪岩不要太悲观。而胡雪岩还是觉得此事不容乐观,但是议事归议事,左宗棠交代的事情还是要加紧操办的。

由于古应春非常熟悉上海洋人,他知道洋人的目的其实就是做生意,赚到可观的利润,于是他在外面连续跑了几天,并做足了宣传。没多久洋人那头便有了消息,很多洋人都不想放弃这个机会,纷纷报了价,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这笔生意。后来古应春和胡雪岩总结了一下,这些洋人里面有英国人、德意志人,还有法国人等。其中,英国人最为精练,把价格报的较低一些好能战胜其他国家的人,但是胡雪岩却坚决不同意让英国人做,因为当初清廷买的第一艘军艇就是从英国人手里买的,却是一场骗局。况且英国人前后逼朝廷签下那些不平等的耻辱条约,朝廷本身就后怕,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能让英国人担任此事。然后是德意志人,古应春告诉胡雪岩,德意志人在造船方面技术最好,但就是太死板,不利于日后中国人自己学习先进的技术。最后对象只有落在法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身上,但是胡雪岩在这件事情觉得不能大意,一定要严谨仔细,才能不负左宗棠的厚望。就在挑选之际,一位名叫日意格的法国人出现在了胡雪岩的眼前。日意格的几个哥哥都是造船厂内有经验的老手,而且日意格所报的价格也合理,最可行的是日意格此时在上海就有一艘小型火轮,并答应可以跟随胡雪岩到福建去,亲自操作,让左宗棠大人看看效果。这样一来,胡雪岩就决定聘用日意格。

于是,胡雪岩乘着日意格的船来到福建,一路上胡雪岩也看到此船确实是质量很好的火轮。到了福州之后,左宗棠看到此船也很高兴,并且马上命令开船演练一下。左宗棠亲自登船体验洋人的火轮,心中不禁感叹:洋人的船不仅速度快,而且还比较平稳,其作战能力肯定也十分高。于是当即就同意了聘用日意格,并夸赞胡雪岩办事效率高。

双方达成协议之后,左宗棠就让日意格马上回国准备采购机器设备,并且继续招纳造船技师。日意格马不停蹄地忙碌着,不到八个月的时间他就从法国返回并带了大量的造船机械。而就在准备开工之日,左宗棠接到朝廷的命令,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北上讨伐捻军。

由于南方的太平军暂时被朝廷镇压了下来,从而缓解了南方的局势,但是此时北方的捻军却声势浩大。捻军是指在北方的农民起义军,他们经常活跃在安徽亳州、阜阳、河南三河尖、江苏、山东等地区。咸丰三年(1853年),他们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而发动起义。朝廷以为粉碎了太平军,就可以无后顾之忧了,可是,北方的捻军却未受到影响,反而越战越勇。因为捻军长期活动在北方,个个都是骑马高手,身手不凡,而官兵长期待在他们的地盘里,几年下来就被捻军拖垮了。当时由僧格林沁王率领的政府官兵都被捻军击退,从而可见捻军的威猛。随着捻军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逐渐逼入京师,朝廷听说了捻军的厉害,派各地的重兵把守,连续进攻,终于把捻军击退到河南境内。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捻军不再进攻,朝廷以为捻军再无缚鸡之力,未曾想到此时位于陕北、甘肃一带的大量回族农民也举行起义,并避过清军与捻军取得了联系,他们里应外合,使捻军和回民起义军得以会合。朝廷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再一次发动清军剿灭捻军,而这一次朝廷派遣的是左宗棠。

左宗棠接到命令之后,马上调动人马赶赴陕北,期间他写了奏折上报朝廷,保荐湖南巡抚沈葆桢来福州做船政局的船政大臣。朝廷鉴于左宗棠立下汗马功劳以及捻军之事迫在眉睫,于是就答应了左宗棠的请求。左宗棠之所以要调沈葆桢来福州,是因为沈葆桢是自己的亲信,左宗棠希望他和胡雪岩一起管理福州船政局。另外左宗棠不想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福州船政局就这样半途而废,要有个人替自己好好地管理下去,而此时,胡雪岩也被任命为船政局的提调并兼管浙江转运局。这些都安排好了之后,左宗棠才浩浩****地进军陕甘地区,准备平定捻军。

福州船政局最终没有白建,五年过去了,福州船政局造出了大型轮船十余艘,真正的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造船厂。而后来船政局又组建了南洋水师,并且还培养出了一批英勇能干的人才,比如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水师林日升等等,都为中国的洋务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法国人日意格却在此时和福州船政局关系破裂了,当然主要原因在于日意格。日意格通过和中国人长时间合作以后,尤其是在福州船政局担任洋技师时,他发现中国人想自己学习造船技术,于是他就认定自己日后能够和福州船政局长久地合作下去。但是他在其他方面的生意也不会松懈,他不断地来往于上海、福建和法国之间,并赚了不少的利润。最重要的是,他不但明白了中国人学习技术的决心,还了解了当时政府的腐败。清廷的没落无能进一步带动了各地方政府的腐败和贪污,因而日意格学会了贪污腐败。

有一次,他利用回法国采购船建机械的机会私吞了两万两白银,后来胡雪岩发现少了两万两,日意格却谎称用于采购机械,但是后来连续好几趟船只来往都没有发现利用这批银子购买的机械。况且当时左宗棠远在陕北平定捻军,急需军饷粮食,此时任何一笔钱都有它非常大的作用,于是胡雪岩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左宗棠。左宗棠是一个脾气刚烈、民族正义感强的人,他自然是容不下洋人的欺骗,于是就让胡雪岩和沈葆桢把日意格辞掉,胡雪岩心中也是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就断然辞掉了日意格。

左宗棠到陕北之后大量训练军队,只要有捻军出现就会大举进攻。尽管这边战事很吃力,但是闲下来的时候,左宗棠就在想一个问题:既然福州的船政局兴办的如此之好,何不在这偏僻的陕北也兴办洋务呢?让这里的百姓也见识一下洋人的先进技术。后来他发现西北地区生产的羊毛是很重要的贸易产品,西北人就靠贩卖羊驼毛来维持日常生计,但是操作起来却都是很原始的人工操办。此时左宗棠想起,以前在福建的时候,胡雪岩曾经向自己提起过德国的毛纺织品很有名,而且他们都是用先进的机器生产和加工,又快效率又高。于是左宗棠就想何不让洋人的机器也来到西北地区呢,那样统一起来速度很快,产量也就能提高,于是他就在西北成立了甘肃织呢总局。

左宗棠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胡雪岩,胡雪岩也觉得是件好事,于是就托人找关系和德国的泰来洋行达成了协议。德国供应五十台机器,但是技术安装和操作还是需要德国人的帮助。一切事情都办理妥当之后,剩下的就是运输了,这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因为,西北地区比较偏远,地形也比较复杂,只能走部分水路。而最困难的就是山路,其山路崎岖不平,运输人员要把机器尽量拆卸了运,中间山路有特别凶险的地方还得停下来凿山开路,等机器运到了兰州的时候,已经离开上海两年多了。第二年便开始实施机器纺织,洋人的机器果然是事半功倍,速度比人工要快好几百倍,就这样,中国内陆的西北地区有了第一台现代织呢机器。左宗棠看到织呢机器的好处不禁又联想到了别的工程,于是又让胡雪岩购买了洋人的开河机等,这确实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生产工具,从而提高了生产力。

在左宗棠开办甘肃织呢局之前,曾国藩在上海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专门制造枪支弹炮,李鸿章也筹办了上海造船厂。此时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处于兴盛时期,虽然洋务运动维持了没多久,但是也有效地引进了外国人的先进技术,摇醒了很多还处于封建落后残余思想的人们,这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发展。

福州船政局的开办以及左宗棠兴办的洋务运动中,胡雪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这期间,胡雪岩并没有想要借此机会打捞一笔,他不仅是一个商人而且还是一个爱国、有民族感的中国人。他敬佩左宗棠的长远眼光和魄力,所以竭力帮助左宗棠兴办洋务,当然这也为他以后的发展铺好了路,让他更有利地紧紧依靠着左宗棠这棵大树继续发展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