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帮,在古代的时候叫做粮船帮,是通过水道来运输粮食的一批人马,并且在民间很有影响力。并且掌领漕运的这些人又难以操纵,因此政府对漕帮也一直没有办法,不敢得罪和看轻漕帮。
晚清时候,由于战事不断,漕运经常出现阻塞,粮食难以如期运往京城。这样一来粮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随着漕帮的势力越来越大,朝廷也想削弱其实力,于是朝廷下旨改漕运为海运,把粮食由海路运输,从而使漕运的生意和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王有龄这时候的官职正好是海运的“坐办”,负责江浙一带的海上运粮事务。但是由于当时大部分都是在漕帮的手上,所以一时无法购买到大量粮食。如果弄不到粮食就难以完成朝廷委派的任务,这对于一个刚进入仕途的人来说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情,于是王有龄想到了胡雪岩。
胡雪岩听王有龄这么一讲,觉得王有龄年纪轻轻,并且一入仕途就想着如何做出点成绩,看来此人胸怀大志,而且他并没有忘记当初自己帮助他买官的事情。于是,胡雪岩就帮助王有龄想到一计,那就是:结识漕帮,跟漕帮打好关系,请漕帮帮忙。
当时,漕帮的人掌握着绝大多数的粮食,而且他们与大部分粮商也都保持着良好的商业关系。所以,王有龄要想从粮食贩子那里购买到及时的粮食是不可能的,如果漕帮的人肯帮忙那么运粮的事情也就得以解决,如果漕帮的人不帮忙反而从中作梗,那问题就更加困难。而且当时太平天国闹得很厉害,对江浙一带的粮食也虎视眈眈,所以要想弄到粮食,及时地运往北边,也只有请漕帮帮忙了。
对于这一点,王有龄也意识到了。但是他刚入仕途,以前在社会上也没有交往的人,况且对漕帮一点都不了解,而这时候的胡雪岩又一次地提出要帮忙,令王有龄感激不尽。
要想跟漕帮的人打交道并非易事,当时漕帮的人大都与江湖上的帮派有联系,绝大多数都属于黑道。自古以来就有“擒贼先擒王”的说法,要想跟漕帮打好交道,只要跟他们的大首领有了交情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于是,胡雪岩找了合适的机会去拜见当时在江浙一带已经退位但很有威望的魏老爷。魏老爷已经年过八旬,看到他如此诚恳地替王有龄来牵线,并从胡雪岩的言谈举止中发现他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于是就让他主事的大弟子尤五来接待胡雪岩。
尤五是魏老爷的大弟子,也是漕帮的首领,漕帮内大大小小的事务均由他说了算。在交谈之中气氛还算友好,但是当胡雪岩提到朝廷正在改漕运为海运的时候,尤五便立刻愤怒了。他认为朝廷的这一举动是直接砸了他们漕帮的饭碗,于是态度变得僵硬,并有不肯合作的意思。但是聪明的胡雪岩很快就又表示,朝廷的举动也是权宜之计,况且太平天国叛乱期间,如果朝廷得不到粮食,漕帮也脱离不了运粮的责任,到时候漕运就真的有可能被废除了,所以这时候只有跟海关合作,才能保住漕帮的饭碗。尤五其实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些,之前也有意跟朝廷合作,但是中间没有合适的机会,如今机会来了也就想答应了。但是介于漕帮的生存和商人的意识,尤五认为在粮食价格上应该有所提升。这些其实胡雪岩也早就想到了,于是,胡雪岩提出漕帮的粮食按照市场的最高价卖给王有龄的海关,并且自己的钱庄还可以给漕帮贷款。这样,面对如此丰厚的利润,尤五答应了胡雪岩的要求。通过这件事,尤五看到了胡雪岩身上的义气精神,于是决定交下胡雪岩这个朋友。
胡雪岩就这样和漕帮打上了交道,他明知道漕帮的人都是些江湖义士,从来都是跟官府作对的,但他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另一种方式和漕帮缔成了协约。这说明胡雪岩是一个看事情很透彻、思想缜密而且很有胆识的人,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胡雪岩能够做到为他人着想,顾全大局。这样的人才漕帮最是欣赏,所以才会跟胡雪岩共事并且交下朋友。除此之外,在这件事情上也只有胡雪岩能够出面和漕帮谈合作,因为漕运和海运从来都是势不两立,两方如果对峙起来就不可能有融合的时候。而胡雪岩既非官府的人,也不属于漕帮,所以,这个中间人非胡雪岩莫属。并且胡雪岩也没有令王有龄失望,他帮助王有龄达成了这一协约,使其能够顺利地购买到粮食北上运粮。同时,他又促成了漕帮的买卖,保住了他们的饭碗,但是胡雪岩自己得到什么好处了呢?其实,胡雪岩并没有一无所获,相反,他获得的应该是最多的。一方面,他再一次帮助了王有龄渡过难关,王有龄应该对胡雪岩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他得到了漕帮这个新的合作伙伴,这让他在以后的商业之路上更是如虎添翼。
后来,在尤五的帮助下,胡雪岩做成了不少跟江湖上有关的买卖,也赚得了相当可观的利润,这使他在浙江一带的商业上打响了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