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中,有很多著名的宰相,其中有爱国爱民之人,也有祸国祸民之人。而张居正便属于担当天下大任的贤良之臣。
在张居正担任首辅大臣之后,他便开始为国家大业而筹划。当时很多大臣都不能理解他的想法,但是对于这种情况,张居正每次都是一笑而过,然后依旧会认真地做自己利于国家的事。
张居正一心想要变革,在他看来,只有变革才能改变当时政治和经济的弊端。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改革的路很艰难,期间会触怒很多人。比如那些守旧派的大臣。
其实,在改革前他便想好了一切可能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情况,也作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在提出变法后他这样说:“在二十年前,我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我愿意贡献出我的身体,让人坐在上面,或者撒尿、或者拉屎……如果有人想要割取我的耳鼻,我也愿意,更何况仅仅只是毁坏我的声誉。”
在变法进行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守旧派开始强烈地反对张居正。
在万历五年(1577年),大臣们抓住“夺情事件”大做文章,大骂张居正是“不孝子”,甚至还有人骂他是“衣冠禽兽”。在这种状况下,张居正仍旧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明白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因此他对这些流言作出了这样的回应:“得失毁誉关头,若打不破,天下事无一可为者。”
在国家大事面前,张居正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并被人排挤。他曾说过这样的话:“当大过之时,为大过之事,未免有刚过之病,然不如是,不足以定倾而安国。”意思是,如果国家出现了危机,这种状况就不能再按照常用的方法来解决,而要用特殊的方法来整治,不管这种做法有什么样的质疑,但如果不这样做有就有可能无法救国。
虽然张居正有非常强烈的权势欲望,但是在封建社会中能做到他这种以国家为己任的却是十分少见的。一直以来,在以权谋私和以权治国两者间,他始终是选择后者的。
张居正接任首辅大臣时的局势非常特殊——当时万历皇帝只有十岁,没能力亲政。而张居正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既要严厉地教育皇帝,又要帮他处理很多朝廷之事。
在万历皇帝即位之后,张居正依然非常严厉地教育他。每天他都会十分耐心地监督皇帝学习明君批阅奏章的方式,从而避免宦官专权。
在张居正的改革过程中,他十分会把握火候。比如:振纪纲。《明史·刑法志》中有记载:“世宗时,百官有失仪者,乃使官校众执之,脱冠裳,就桎梏。”张居正并不主张这种方法,因此在惩罚官员时,张居正并没有采用这种方法,而是用了“考成法”来督促官员。
张居正一心忠于朝廷,很多时候为了国家利益,他常常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他几乎每次都能极为洒脱地雍容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