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用人之道——成大事者,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1.不计前嫌,收服大才之心(1 / 1)

在官场中,很多重臣都经常将一些心腹安插到各个重要职位上。北宋的“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王安石没有培养一些心腹,而且王安石也不善于拉拢人。当时,反对变法的都是一些朝中大臣,而王安石不仅没有想办法拉拢,反而大量起用新人。其实,这些都是导致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张居正在了解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症结所在后,深刻地吸取了教训。于是他在起用一些新人的同时,他还不计前嫌地拉拢才华出众的旧臣。

高拱在朝时,其势力非常大,因此很多官员都依附在高拱的羽翼下。在高拱倒台之后,张居正正式接任,并且大家心里都清楚是张居正和冯保一起扳倒了高拱。这样一来,曾经依附在高拱门下的大臣们便开始不安,而且很多人都认为,张居正一定会借这次机会,彻底将朝中高拱的心腹大臣全部清理干净。

高拱在用人方面十分高明,他的心腹大臣全部是出众之人。比如,张学颜、殷正茂等。虽然之前张居正想方设法排挤高拱,但是在高拱被革职后,张居正并没有为难高拱的心腹大臣,反而更加重用这些人才。

在张居正的举荐下,殷正茂被任职为广东提督,并且在平定当地动乱和倭寇侵扰的过程中政绩十分突出,张学颜被升任为户部尚书。在张居正改革时,张学颜在清丈田亩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不仅如此,就连当初高拱最信任的大臣张佳胤,最终也投到了张居正的门下。

张佳胤曾经是高拱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并且他也是当地有名的才子。在高拱的提拔下,他很快被升任为应天巡抚。但是张佳胤到任后没多久,高拱就倒台了。张佳胤是一个比较正直的人,他认为自己不曾做过坏事,所以没必要因为张居正上台而不安。然而,正是在这个紧要关头,发生的一件民事诉讼案让张佳胤觉得十分为难——被民众告上官府的人竟是徐阶的三儿子。人们都知道,徐阶在辞官返乡后,经常遭到高拱的打压。其实,正是因为徐阶教子不严,所以其三个儿子在当地为非作歹,而高拱也借机将徐家彻底扳倒。当时,徐家的财产全被充公,而且徐阶的两个儿子也被发配到边疆地区。最后在张居正的极力劝说下,徐阶的三儿子才避免了灾祸,留在了徐阶的身边。而在高拱倒台、张居正掌管内阁之后,徐阶的三儿子又开始胡作非为,硬是霸占了别人家的田地,于是被人家告上了官府。

在了解到这个案子的始末之后,张佳胤开始犯难,他很想为民做主,但是又知道徐阶是张居正的恩师,而且这个阶段,官场上还有一些传言称张居正开始清理高拱的一些旧臣了。在这个敏感时期与张居正作对,下场肯定好不了。但是作为父母官,如果纵容徐阶的三儿子,那么就对不起百姓对自己的信任。在张佳胤反复思量之后,他决定辞官。

张居正在收到张佳胤的辞官信之后,也十分为难。虽然张佳胤的信中只是称自己做事的能力还不成熟,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担当此职,而并没有提及关于徐家的那件案子,但是聪明的张居正怎能看不出其中的原因。张居正明白,朝中流传自己要拿一些曾经依附于高拱的旧臣开刀,而张佳胤也正因为受此影响所以才要求辞官的。张佳胤的这件事虽然说大不大,但是说小也不小。如果此事处理妥当,就能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

而这个时候,张居正也收到了徐阶的来信。信中的意思很明了,一方面,徐阶想要张居正帮他澄清高拱所加给他的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另一方面,徐阶想要张居正平息自己的小儿子闹下的这场官司。

这下张居正是真的犯难了——一个是自己多年的恩师,另一个是他想借此安抚朝中大臣的重要棋子。无奈之下,最后张居正想到了用“开诚布公”的方法来解决这件事。

张居正不管在处理什么事情上,一向是单刀直入,从不拐弯抹角。比如,在当初杨继盛一案时,张居正明知道以徐阶的立场是不会答应帮自己的,但是他还是尽了最大的努力;高拱在为难徐阶时,为了解救自己的恩师,他明知道高拱心胸狭窄,但是张居正还是直接找了高拱。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张居正这个人心有城府,但是他的这种处世方式往往达到的效果都非常好。

最后,张居正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恩师徐阶的,另外一封是给张佳胤的。在给恩师的信中,张居正用真挚的语句叙述了这些年来老师对自己的恩情,然后表示对高拱曾妄加给老师的那些莫须有的罪名,一定会帮老师彻底澄清。而对于另外一件事,张居正详细地说明了现在朝中的局势,而这件案子虽然看起来是普通的民事诉讼,但是它牵扯的范围是十分广的。在看完信中的利害关系之后,徐阶也能体谅张居正的难处,因为徐阶也曾担任过首辅大臣,他也明白一切都应当以大局为重,一旦张居正在这个敏感时期废除张佳胤,其结果便会造成官场上人心惶惶。

在写给张佳胤的信中,张居正首先直率地点明了张佳胤真正所顾虑的是什么,而对此自己也是非常理解的。在信中他还透露,其实当初是他张居正先发现张佳胤这个人才的,虽然没有机会深交,但是张居正曾多次在皇上面前极力引荐,所以张佳胤才被朝廷重用。这样说起来,张佳胤之所以高升是因为张居正的提拔,而不是高拱,所以张佳胤也算是张居正的门生。

不管事实是真是假,但是张居正的这些话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拉近了两人之间的关系。

信中张居正又说:“不管当初你是由谁提拔上来的,目的都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不管是我身处的这个职位还是你身处的那个职位,其实都是在为国家效力。君子为了效力国家,作风应当坦坦****,你又何必钻牛角尖,非要分清楚是谁依附于谁的不可呢?如果你一直固执地这样认为,那么怎能对得起自己满腔的报国热血以及满腹的才华呢?”

在信的最后,张居正又对张佳胤的才华大大地赞扬了一番。

由于张居正的这些话字字直击要害,所以在张佳胤看完之后,觉得既羞愧又内疚。最终,张佳胤被张居正的这些话打动,放弃了辞官的想法,并且秉公处理了徐家的案子。

在此后的日子里,由于张佳胤一直勤勤恳恳地做官,所以在万历年间,张佳胤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并且成为万历年间的名臣。

在这件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居正为官的高明之处——不但安抚了朝中一些大臣动**不安的心,而且他还彻底收服了张佳胤这个满腹经纶的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