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位极人臣——翻云覆雨,只手遮天 1.令敌手忙于政事,无暇他顾(1 / 1)

和进入军机处后,由于玩弄权术,以权谋私,因此有很多人对他很有意见。对于那些不能与自己同流合污而又势单力薄之人,和总是想尽办法让他们丢官弃职,将其排挤出官场;而对于那些根底深厚,可以与他相抗衡的朝廷股肱之臣,如果不能拉拢过来,和也自有办法,他会让这些人在应接不暇的政事中疲于奔命,而没有时间与他争斗。

军机处首席大臣阿桂,是和最为忌惮的朝中重臣。阿桂,姓章佳氏,字广廷,阿桂于乾隆三年(1738年)考中举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参加了平定大小金川之乱。后来,经过屡次升迁,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被任命为内阁大臣、工部尚书,带兵驻扎在伊犁。从此以后,阿桂在朝中的地位也不断地提高,当和在乾隆身边飞黄腾达之时,阿桂早已成为乾隆王朝不可替代的大臣了。虽然和能够在乾隆面前得到宠信,升官也很快,但是实际上乾隆真正依仗的还是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阿桂。

和对阿桂的嫉妒、怨恨由来已久,但是由于阿桂是乾隆真正依仗的大臣,自己又没有能力彻底地整垮阿桂,于是他只好想办法将阿桂调离京城,让他在全国各地四处奔波而无暇与自己争斗。因此,在和的进言影响下,当阿桂平定了甘肃的起义之后,立即被乾隆命令在甘肃查清捐监一案,审理王望等人的贪污问题。不久又被调往黄河治理河患,赈济当地灾民、修筑堤坝。接着,浙江又出现了陈辉祖贪污的案件,阿桂又被乾隆命令前去处理。阿桂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地奔忙于各地,毫无怨言。而这一切都是和的刻意安排,从此以后,阿桂几乎就没有在京城待过多久,长年累月地在各地奔波。阿桂对国家忠心耿耿、不辞劳苦,虽然他也早知道和乃是朝廷的一大祸害,想要为国除害却又始终不能如愿。

嘉庆元年(1796年),阿桂已经八十多岁了,此时的他身染重病,在病中对自己的家人说:“我年八十,可死;位将相,恩遇无比,可死……”阿桂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亲眼看到嘉庆帝亲政并辅佐他除掉和这个祸害。最终阿桂于嘉庆二年(1797年)八十一岁之时去世,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假如说阿桂是凭着赫赫战功与和相抗衡,那么福康安则是在军功之外又有显赫的出身,但他仍旧不是和的对手。福康安系出名门,其父亲傅恒乃是乾隆时期的名臣,官拜大学士,他的姑姑则是乾隆帝的孝贤皇后。福康安本人也是身经百战,是朝中有名的大将军,历任桂林、成都、盛京将军以及云贵、两广、闽浙等地的总督,镇守重要的边陲省份。乾隆对他的信任并不输于阿桂,封福康安为太子太保、一等嘉勇忠锐公和郡王贝子。

乾隆末年,台湾林爽文率兵起义,清政府派去的常青等将领屡战屡败,导致起义军的声势也越来越大,沿海诸省的民众也纷纷揭竿而起,这让清朝统治者十分不安。就在此时,和急忙向乾隆推荐了福康安,让他作为主帅,前往台湾平定叛乱。于是,此时远在甘肃并担任陕甘总督的福康安被乾隆调往福建,任命为大将军,率领湖南、湖北等地增援的绿营兵和福建原有的几万大军一起攻打台湾的起义军。

福康安知道台湾一战将会凶险异常,但是皇上之命不可违抗,因此只能带兵前往。于是,台湾这一困难的局面就被和抛给了福康安。福康安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是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起义镇压,并擒获了义军首领林爽文。

可以说,和对付阿桂和福康安这样有实力的股肱之臣都采取了同样的方法——让他们常年奔波在外。这样,满朝文武之中,就再也没有谁可以与和一争高下,和也得以只手遮天,横行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