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环境禀赋
从总体情况来看,高校教师党支部设置合理,班子健全,学习教育活动富有成效,“三会一课”制度能够常年坚持,能够扎实有效地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明显,起到了凝聚人心、团结力量的战斗堡垒作用,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一节 工作成效
高校党委及各基层党组织十分重视教师党支部建设,把教师党支部建设纳入重要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师党支部建设,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思想建设不断加强
(一)培养了教师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
高校教师党支部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教师党员,通过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做到了进头脑,使广大教师党员对科学理论能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进一步正确认识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培养了广大教师党员的远大理想。
(二)培养了教师党员正确的奋斗目标
高校教师党支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师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多渠道帮助教师党员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使广大教师自觉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树立为之努力奋斗的信念,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三)培养了教师党员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
高校教师党支部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纳入学习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以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育,继承发扬了“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优良传统,树立坚定了广大教师党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培养了教师党员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高校教师党支部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注重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工作生活之中,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引导广大教师党员坚持知行统一,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二、组织建设不断强化
(一)科学设置党支部
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促进高校事业发展、有利于高校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和适时调整教师党支部建制。高校教师党支部有的建在教研室上,有的建在学科和专业上,基本上做到哪里有党员,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二)抓好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会的配备
坚持教师党支部书记的任职条件,把政治业务素质好、热心党的工作、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作为党支部书记人选,努力建设一个党性强、素质高、作风正的支部委员会。一些高校教师党支部坚持党支部书记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效果比较明显。在加强党支部书记培养方面,一些高校教师党支部坚持“一岗双责”,使党支部书记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有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坚持“三个结合”,党支部建设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日常思想教育相结合,党支部合力进一步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高校的教师党支部书记中,平均年龄大约在45岁以下,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同级行政人员大体相当,特别是一批年纪轻、学历高、职称高的党员走上党支部书记岗位,为高校的基层党建打好了人才基础。
(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积极营造从事党务工作光荣、受重视、受尊敬的良好氛围,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党务工作者。实施了党务干部和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规划,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党务干部和党支部书记,为党务干部和党支部书记生活解忧、心理减压、发展铺路,使他们有为有位,充分调动了党务工作人员安心岗位、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党员队伍不断壮大
高校教师党支部按照严把“入口关”“培养关”和“考察关”,改善了教师党支部中教师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夯实了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基础。
(一)把好“入口关”
高校教师党支部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严格遵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在年度和学期的工作计划中都将发展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并将此项工作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预备党员的接收、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发展党员工作的纪律与监督、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要求等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增强了可操作性,实现了发展党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把好“培养关”
高校教师党支部普遍认识到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早发挥作用,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关键。长期以来,各高校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申请入党人的教育,吸引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的高校以新教师岗前培训为契机,向新入校的教师介绍党的基本知识、党员条件以及入党主要程序;邀请优秀党员作报告,进行典型示范教育,鼓励他们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坚持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定期组织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党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着力提高党外教师对党的认识;对于那些已递交入党申请、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及时派人与其谈话,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教育。通过这些措施,扩大了申请入党人的队伍,提高了申请人的政治觉悟,夯实了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
(三)把好“考察关”
高校教师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建立健全了与申请人第一次谈话、审批前谈话、联系人定期考察、积极分子定期汇报思想、党员联系人等制度,将日常考察、学习考察与任务考察有机结合,联系人定期与培养对象进行交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定期填写考察记录,并向党支部如实汇报考察情况。为切实提高考察工作质量,真正发挥考察、教育的作用,教师党支部十分注重培养联系人的选拔工作,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应当由经过一定时间党内生活的锻炼,能够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比较好的正式党员担任。
(四)把好“群众关”
高校教师党支部发展党员实行公示制度,公示以张榜形式为主,会议公示、网上公示等为辅;公示地点做到相对固定、比较醒目、便于多数教师知晓;公示公告注明党委组织部的电话和电子信箱;做好公示记录和公示结果的归档工作。多年来,高校不断加大在中青年优秀教师,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变“坐等上门”为“亲密接触”,力求把党员教师培养成学术带头人,把学术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广大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在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任务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优秀代表。
四、作风建设不断增强
(一)端正了工作作风
一些高校教师党支部注重端正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在保持清正廉洁上带好头。党支部“一班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制度规定,自觉发扬党的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一些高校教师党支部在加强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中,把提高党员适应工作能力的业务活动纳入各种教育活动之中,紧紧围绕教学工作开展教学观摩、教学比赛等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进一步丰富党支部建设的载体,丰富党内生活,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工作质量。一些高校教师党支部坚持每年一次党内表彰,以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开展活动,党员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赋予了教师党支部作风建设新的内容。
(二)形成了创先争优工作格局
教师党支部班子带头创先争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科学理论,班子健全团结,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清正廉洁,带头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创新党支部工作形式,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战斗堡垒作用突出;教师党员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拥护党的领导,政治觉悟高,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工作能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教师党员带头争创佳绩,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发挥模范作用,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教师党员带头服务师生员工,有较强的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主动帮助师生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师生员工评价好。
五、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一)健全了党内组织生活制度
高校教师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谈心交心、思想汇报、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等制度,有效地改进了思想作风,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利用党的组织生活,组织教师党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党性党风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讨论本单位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围绕高校和本单位中心工作向教师党员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听取教师党员思想汇报和完成党组织交办任务的情况;通过组织生活会等,坚持群众路线、改进领导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师生的情况及其他重要问题进行检查、总结,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了师生员工的评议。始终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对教师党员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建立和落实了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
(二)落实了党建工作责任制
高校教师党支部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把做好自身建设作为首要职责,纳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党支部书记是抓自身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积极大力宣传自身建设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思路、新模式,为高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营造了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积极加强了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创新党支部的活动内容方式,构建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增强了党支部工作活力和实效;建立健全了党员发展机制,加大在大学生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提高了党在高知识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加大了工作的保障力度
高校教师党支部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了培养机制、激励和保障机制,特别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热爱党务工作、业务能力过硬的同志选配到党务工作岗位上来。建立健全了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强化督促检查,把抓自身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评党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做好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的整体合力。
第二节 现存状况
近年来,高校教师党支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开展了党组织建设年、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活动,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激发党组织活力,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党支部建设。
一、教师党员队伍现状
教师党支部是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推动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教师党支部作用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教师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当前,教师党员队伍呈现以下特点。
(一)教师党员队伍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师党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党员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空前复杂的境遇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重大变化,这既给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新世纪,我国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这一方面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纷繁变幻。高校历来是各种不同的理论学术观点、思想政治观点交汇、融合、争斗的阵地。当代教师党员思想政治的主流是好的,其思想发展和价值取向反映了当今时代和社会的特征,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他们生长在价值观念迅速变化的年代,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先进与落后、规范与不规范等矛盾冲突的影响,容易使教师的思想、思维结构以及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产生困惑。少数教师党员中存在着理想信念淡化、主流价值观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的问题,思想状况呈现出多元、多变的特点。因此,教师党员思想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二)教师党员队伍教育状况
1.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但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仍需加强。加强对教师党员的教育,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是教师党支部的主要职责之一。近年来,针对教师党员思想理论武装需要进一步深化的要求,教师党支部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师党员教育的内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特别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四个全面”的重要论述。政治理论学习是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党员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有比较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教师党员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清楚。
2.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取得成效,建立了多层次的培训制度。在教师党员教育工作中,教师党支部发挥多个载体和途径的作用,切实做好教师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工作,特别注意发挥党校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使教师党员能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勇于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制度形成了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教师党支部通过思想汇报、理论学习、党课培训、社会实践、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加强党员教育,增强党性修养,保证教师党员教育工作的落实与成效。
(三)教师党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党员队伍总体上积极健康向上,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也不可否认,在教师党员中也有少部分人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并未入党,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入党动机“多样化”。高校教师党员是新时期党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特殊地位和将对党的前途、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有生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变迁、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的思想状况发生了诸多变化,部分教师的入党动机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当前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教师入党积极性在减弱,数量在减少。
2.先进意识“弱化”。教师党员既要承担好教师的角色责任,更要承担好共产党员的角色责任;既要认真按国家和高校对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任务,更要按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生活、思想、政治等方面起好表率作用。这两方面的角色要求是相互统一的,但在具体工作安排、时间分配上可能存在一些矛盾。一些教师党员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和“党员”的双重角色特征,在某些场合,如在党组织开展活动时,教师党员们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党员意识;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些人常常忘记了自己是党员,在教育教学、道德观念、生活目标、人际关等方面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
3.学习教育“缺位”。信息网络化、社会转型期、经济全球化、人才大竞争、多元文化冲突是当代高校教师所处的时代特征,教师党员教育的环境更为复杂。教师党员普遍缺乏复杂的政治斗争的经历和考验,缺乏学习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需要党组织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以回应时代发展对教师党员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党支部建设实际中,“重智轻德”的倾向尚未完全改变,“重入党前培养,轻入党后教育”的状况尚未完全改变。部分教师党支部对党员教育只局限于面上发动,检查落实不够,对教师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必要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党员教育中存在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不强的情况。
4.能力培养缺乏“系统化”。面对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力量不足,一些高校往往把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师党员发展上,对教师党员能力培养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必要的传、帮、带过程,对教师党员指导不够,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布置工作多、检查工作少,交代任务多、教会方法少,工作要求多、总结提高少。教师党员在实践中工作经验难以积累,工作能力处于自生自长状态,难以总结提高,往往满足于完成组织或领导交给的任务,缺乏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开拓实践的意识。
二、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现状
(一)在认识上自我满足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顺利开展,为高校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一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却不均衡,少数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只停留在对工作本身重要性的认识上,把党支部建设看成一种权宜性的活动,尤其是对党支部教师的内涵和意义的认识需要深化,将党支部建设理解简单化,目的上仍停留在应付岗位需要等短期利益或效益上,单纯把党支部建设工作看成是谋求某种个人需要的自主行为,没有充分认识到党支部建设工作是党的一种领导方式、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人为地将党支部建设工作的目标狭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不强、水平不高,满足于以往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二)在范围上自我划限
在少数高校,把教师党支部建设人为地划定在某种圈子内,似乎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了党委组织部、基层党委等特定部门和人员的“领地”或“专利”,不属于其他部门和人员可以涉足的地方。这种自我设限、自我限制的倾向,使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一方面难以形成多方位、全过程意义上多方关心、多方参与的格局,另一方面则很容易造成与其他方面工作,以及相关部门、单位的矛盾,直接影响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局面的拓展。自我划限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使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覆盖不到位,造成了在一部分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不能完全落实到基层,表现为面上活动多、“点”上活动少,上面活动多、下面活动少,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和作用不甚理想。
(三)在内容上自我封闭
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党支部建设嵌入中心工作的状况并不理想。一些行政领导,甚至是党务干部,对党务工作的认识不够,认为党支部工作就是政治学习,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联度不大,在促发展上难有作为,只要不出事就行了,没有很好地解决党支部工作如何贴近中心、围绕中心、服务中心的问题。这无形中造成了党支部建设与中心工作的隔离,使教师党支部建设游离于中心之外。个别高校由于过多地强**师
党支部建设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区别,忽视了教师党支部建设与诸如高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以及高校发展建设相互的联系、渗透和融合。自我封闭导致了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的自我束缚,教师党支部建设理论内容在高校的运用还缺乏操作性强的实践经验,基本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看上去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特色,但实质上都是围绕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展开,注重对操作技能、基础知识的工作培训,工作的方法单一,手段载体落后,面对社会形势多样化、多元化、多变化的发展趋势,以往开展工作的一些方法、手段以及活动载体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使党支部建设工作缺乏实践的广度。
(四)在作用上自我不强
从目前高校基层组织建制看,教师党支部一般以教研室为单位组成,或专业相近教研室成立联合党支部的,也有以科研课题组教师和学生党员组成的党支部,应该说组织机构是比较健全的。但是有部分教师党支部存在着支部凝聚力不强,重教学科研,轻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有的党支部书记认为高校是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中心,党支部建设工作打打擦边球,敲敲边鼓,少开展活动,少占用时间就体现了服务和服从,对抓党支部教师工作不深入、不在乎,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党支部教育管理松懈,组织生活不能正常开展,党支部组织学习讨论变成了聊天、发牢骚和怨天尤人,有的教师党员、甚至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同志经常不参加组织生活,成了只交党费的特殊党员,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对党的方针、政策不了解或误解的情况,思想上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党员之间缺乏深层次思想交流,党支部联系群众工作做得不够,党外群众对党支部工作无从了解,无法沟通,感觉不到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第三节 问题成因
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在工作的认识、范围、内容、作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是多方面的,也相当复杂,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一)对教师党支部建设认识不到位
这是造成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校党委以至各级领导不同程度地忽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在思想认识和具体政策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二是高校党建的重心集中于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工作的中心。因此,高校设立了许多面向学生的机构。相比之下,教师党建的机构十分薄弱,极易成为忽视的对象;三是个别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性不强、警惕性不高、盲目乐观,对教师党支部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抓党支部党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足,存在敷衍应付现象。
(二)重业务、轻政治的导向给教师党支部建设带来冲击
受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高校教育的政策导向往往是重业务、轻政治。各高校普遍将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发展作为高校中心工作,以教学科研业绩来衡量教师和院系的工作成就,也以此作为高校间竞争的主要指标;而教师党支部建设常常受到其他因素的冲击,在人员编制、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等方面都没有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政策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的轻视倾向。
(三)教师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乏力
一些教师党支部把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地理解为组织政治学习,还基本停留在“听报告、念文件”的水平上。教育形式和方法单调呆板,存在着模式化、公式化问题,一般是“学习—讨论—总结”三个步骤,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内容脱离教师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抓不住教师党员的思想脉络以及社会“焦点”和时事“热点”,不能提供给教师党员更多、更新、更有说服力的信息,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四)针对青年教师或积极分子的集体活动贫乏
高校教师党支部每年的活动经费极为有限,在开展党内活动时捉襟见肘。比如,到基地实地参观、到社会上开展实地调查等非常好的活动,都因经费不足而不得不舍弃。针对青年教师或积极分子专门组织的集体活动更加贫乏。一般说来,青年教师对集体的归属感主要表现在教研室。而教研室内人员年龄不在同一阶段,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除了专业之外几乎没有共同话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党支部如果不能及时针对青年教师党员的性格特点设计一些既有新意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就会丧失党建工作的一块非常重要的领域。
(五)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教师党支部工作,从性质上说往往是综合性而非单一性,从方式上说往往是柔性而非刚性,从成效上说往往是隐性而非显性,对教师党支部工作很难进行量化管理、考核。现行体制下,对教师党支部书记突出强调奉献精神,很少给予相应待遇。责权利的失衡,使党支部书记这个职位缺乏吸引力。
(六)工作方法创新不够
一些党支部书记不能根据发展变化了的情况和教师党员的思想实际,及时调整党支部工作方式,仍然沿用过去习惯了的模式,使党支部活动缺乏生动活泼的局面,对教师党员缺乏吸引力。多数教师党员对“读报纸,学文件”这种单调的组织生活形式感到乏味。在组织和参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中,教师党支部也没有主动探索与之相结合的有效方式。
二、高校教师队伍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复杂性
(一)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
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之地,高校教师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的见解。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他们信息来源广泛,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较先进,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潮,思想活跃,对事物容易做出快速反应。一方面,他们具有解放思想、传播文明、启迪愚昧的优点;另一方面,他们又往往容易形成偏**绪,思想观念不稳定。这就增大了高校教师党员教育的复杂性。
(二)时间上自由度高,工作独立性强
由于工作性质原因,高校专任教师几乎不坐班,具有时间自由、工作独立的特点。这一方面为教师自由发挥才干、开创特色教学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会养成我行我素、不愿受约束的习惯,甚至产生业务提高是“实”、思想改造是“虚”的思想,把过组织生活看成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来对待。
(三)思想观念趋于复杂化,对入党认识存在种种误区
受高校竞争形势和政策导向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趋向于更加务实和开放,注重实惠的思想比较普遍。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就行了,反正自己又不从政,何必入党;有的认为,趁年轻,先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业务、学历和外语进修上;有的认为,业务好了再要求入党,自然就会解决;有的虽有入党愿望,但认为入党后会议多、社会活动多,担心入党后会影响自己的业务发展;还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加入党组织就要受到党的纪律约束,不利于学术自由,对自身发展也是一种束缚,从而淡化了入党的愿望和追求,等等。
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教师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新考验
(一)国际大气候的转变使政治理想趋于淡薄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和冲击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渐淡化。在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西方大量与社会主义相悖甚至反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也被有意无意地带入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部分高校党员干部、教师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在一些重要理论原则问题上认识模糊、是非不清,导致一部分党员共产主义信念动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化、组织纪律松懈、政治理想淡薄。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教师党员的价值观发生偏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被充分肯定和承认,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们的主体意识,但也诱发了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使高校部分教师党员、尤其是青年教师党员的价值观念受到影响。他们过分关注个人利益,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靠技术吃饭,入党不但没有用、得不到实惠,相反还要受到种种约束。因此,他们只片面地追求高学位、高职称、高收入,而对政治方面和党支部工作不感兴趣。
(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影响了教师党员对党的认识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对外开放,部分党员干部把权力作为寻租的对象。党内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存在虽然是局部的、并不代表党的主流,但却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使部分教师党员对党内存在的问题产生偏激认识。
第四节 工作模式
高校教师党支部要不断创新思维,改变传统工作思路,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探索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稳定性,进而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创先争优”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使教师党支部建设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一、注重工作效果的模式
(一)注重工作效果,在推动高校事业发展上下功夫
1.把教师党支部建设与高校根本任务有机结合起来。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在高校,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党支部建设提高教师党员和广大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水平,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培养大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把握方向、围绕中心、建设组织、营造环境、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作用,着眼于崇高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制定推进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扎实地推进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更好地服务高校育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2.把教师党支部建设与转变工作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工作方式的转变;工作方式的转变,其实质是工作思维、方式方法的转变。无论是发展方式还是工作方式的转变,自身建设都是最重要的前提。高校教师党支部要通过重大专题集中学、借脑借智开放学、定期务虚研讨学等一系列的教育和学习活动,使教师党员对大学的认识更加深入,对于自身工作任务更加清晰,视野、境界、眼界不断开阔,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激发高校教师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创新、创造热情。
3.把教师党支部建设与谋划高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校教师党支部要顺应科学发展之势,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办学观;顺应高等教育发展之势,强化质量、提升内涵;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势,在大局中找位置、拓空间、求作为,进一步修订发展战略规划、师资队伍与学科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把握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主线,突出质量工程、学科建设的重点,加强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学科兴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牢固确立“教学稳上、科研快上、服务大上”和“学科带动、开放带动、改革驱动、管理驱动”的实践思路,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内涵提升之路、改革创新之路、开放办学之路、质量立校之路、学科兴校之路、专家治教之路、校风铸校之路、改善民生之路、和谐幸福之路,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4.把教师党支部建设与学习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文化是一个由学习理念、学习习惯、学习道德、学习精神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精神系统,表达一种如何对待学习、如何进行学习的文化追求。高校学习文化是长期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态度、习惯、规范和效果的总和。高校教师党支部应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精神风貌,使广大教师党员始终保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状态,为学习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形成提供精神支持。我国大多数高校目前已经形成了各个层面的、各个类别的校园文化载体,高校还应在原有学习文化载体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一些最能体现倡学功能的载体进行重点建设,形成精品工程,彰显高校的文化底蕴和自身特色,并能够让大多数教师党员都参与进来,使校园学习文化建设活动回归师生主体。
(二)注重工作效果,在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上下功夫
1.强化理论武装工作,纵深推进党的建设。一是坚定政治信仰,铸牢精神支柱。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党历经考验而愈挫愈奋、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源泉,也是教师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终身课题。高校教师党支部只有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才能持续提高教师党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立场坚定、方向鲜明、思想敏锐、是非清晰,从而放眼未来、鼓足干劲、众志成城地投身于高等教育的伟大事业中;二是提高综合素质,推动履职尽责。强化理论武装是提高教师党员综合素质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教师党支部要通过理论学习,优化党支部整体和党员个体的知识结构,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精神、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体现人文关怀,促进团结融合。思想理论武装,能够有效增强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使教师党员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更加理性、从容地看待组织决策和部署,摆正自身利益、部门利益在发展大局、改革事业中的位置,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要在教师党支部建设过程中,融入心理疏导,释疑解惑,析事明理,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既讲大局观念,也关照个人需求,激发教师党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真正把学习成果应用到提高高校党的建设水平上来。
2.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践行党的宗旨。党群干群关系是关乎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党优良传统和执政基础。高校教师党支部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形式,优化服务,活化载体,改进作风,取信于民,树立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以群众观点为主线,推进党群干群关系。努力用群众工作统揽全局,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让教师党员“沉下去”直面热点难点问题,始终坚持和把握群众路线这一主基调,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以服务民生为保障,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始终高度关注民生,全力破解民生难题,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更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现实需要。高校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员工利益问题,以服务民生为保障,疏解矛盾冲突,保持基层稳定、维护校园和谐;三是以转变作风为关键,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党员作风总能反映出高校的政治生态和文化底蕴,在教师党支部建设过程中,要倡导和鼓励教师党员为师生员工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进一步推动党群干群关系不断走向新的和谐。
3.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要同研究解决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改革、制度创新力度,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一是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大反腐倡廉宣传力度,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二是加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力度。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高科技手段,建立健全预防腐败长效机制,坚持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实现改革限权、依法确权、科学配权、阳光示权,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注重工作效果,在提高教师党员思想政治素养上下功夫
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必须注重提高教师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
1.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头脑。一是教师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真学。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来学习,紧密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自觉主动地学,认真踏实地学,带着问题学,持之以恒地学,不断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自觉把学习融入工作、融入生活,养成孜孜以求、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二是教师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真懂。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真正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观点,深刻理解这一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勇于结合新的实践,解放思想,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三是教师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真信。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真理,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自觉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终身奋斗目标;四是教师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真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学校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把工作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切实把党的政治思想、政治路线、政治主张内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陶冶道德情操的自觉行动。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一是确立“以人为本”工作理念。克服工作方式中存在模式化和主观化的趋势,深入了解和调查教师党员群体的思想状况,着眼于个人自由发展和价值的实现,同时也兼顾个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做到学习教育工作有的放矢;二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现阶段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旗帜鲜明、理直气壮,科学、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教师党员不断克服和抵制错误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和侵蚀,正确处理党员的德与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诚信观念、团队精神与人际关系,形成自尊自爱、理性平和、自强不息的良好心态。
3.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是同党的事业相伴随、共始终的过程。对共产党员来说,加强党性锻炼和养成良好作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终其一生的必修课。高校教师党员要在“立行”“立德”上下功夫,努力使“党性”与“品行”相统一,使政治形象与道德形象相统一,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依靠高尚的人格力量,形成教师党员队伍整体的强大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影响和带领师生员工在倡导和发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实践中,为构建和谐校园,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二、侧重工作方法的模式
(一)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学习
1.加强自学和调研。自学是带着问题的学习,是有的放矢的学习,是提高集中学习讨论的质量和水平的基本途径。调研是找准存在问题的过程,是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的过程,是增强集中学习讨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环节。离开了自学和调研,集中学习讨论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教师党支部在学习安排上,要明确自学内容和调研课题,尤其要深入研究关系高等教育和高校自身发展全局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避免自学和调研的盲目性。
2.抓住集中讨论这个中心环节。集中讨论可以让不同方面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通过进行积极、健康的讨论交流和思想斗争,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校教师党支部在学习安排上,要确定集中讨论的内容和
发言人,使中心发言人有充分的发言准备,其他成员有十分明确的讨论主题。
3.处理好集中学习和集中讨论的关系。集中学习和集中讨论有所区别,各有所用,尤其要注意把领读、看录像、听辅导等具有集中学习特点的学习形式与集中讨论区别开来,提倡多安排集中讨论的时间,少安排集中学习的时间,进一步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效果。
(二)加强和改进主题宣讲
1.体现特色,坚持主题宣讲的原则性。一是真实性。以小角度作为切入点,从自己和身边的人与事入手,力争人物、事件真实、鲜活、生动,尽量还原人物本身的所思所感;二是典型性。紧贴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个人成长、高校发展、社会服务的典型故事,唱响主旋律;三是教育性。倡导积极的价值取向,秉持格调高雅、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理念,在高校教师层面发挥一定的教育意义;四是故事性。注意故事结构的完整性,有情节、有细节、有情感,逻辑清晰,语言平实,增强主题宣讲的感染力。
2.紧扣主题,确保主题宣讲的政治性。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将“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梦”等主题实践,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习宣讲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相关政治主题,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抽调那些理论功底深、表达能力好、责任意识强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高水准的宣讲队伍,认真拟定宣讲主题,制定宣讲计划,在宣讲中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引领引导为主的方针,激励广大教师党员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3.拓展载体,注重主题宣讲的生动性。围绕主题精心组织宣讲成员认真备课,采取主题报告会、小型宣讲会、学习座谈、理论辅导、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结对帮扶、联谊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有理有据,深入浅出,易听易懂,生动活泼,力争把基本理论讲懂、讲深、讲透,将“大道理”转化为易懂的“小道理”,使主题宣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真正把“真经”、把精髓传授给教师党员,切实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
(三)加强和改进形势政策教育
1.关注热点难点。热点问题是当今社会现象的凸现,热点问题里蕴含着形势和政策的复杂历史背景,是多种矛盾交织的必然反映,是形势政策的热点,也是人们关注的兴奋点。如果将热点问题与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讲解,将更加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高校教师党支部要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研究广大教师党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及时准确把握动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增强针对性。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进行高等教育发展相关问题教育等。
2.注重教育引导。形势政策教育政治性政策性强,形势为政策服务,政策指导形势发展。高校党组织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大方向,做到把坚定正确政治路线、政治观点贯穿始终,在充分讲授知识、分析形势后,要将落脚点归结到党和国家正确领导与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上来,引导广大教师党员看到发展的希望,增强发展的信心,鼓足发展的干劲,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贡献智慧和力量。
3.加强师资队伍。高校应选拔政治上过硬、理论知识功底扎实、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好、热爱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党员担任形势政策课的教育教学任务,努力建设一支以高素质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主体的教师党员队伍。要大力支持教师党员参加上级部门和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班、备课会和其他教研活动,开展教学交流。高校教师党支部,要鼓励教师党员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教学研究,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他们评聘职称创造条件。在核算教师党员的工作量时,要充分考虑形势政策课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的特点,每学期以新开课程计算教学工作量。
(四)加强和改进个人自学
1.围绕学习研讨主题进行自学。个人自学的范围当然是越广泛越好,读书读得越多越有益。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提倡博览群书、通今博古。高校教师党员必须把学习的重点始终放在最重要的内容上,这就是要围绕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主题开展自学。一要把党的基本理论、中央的重要文件、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作为自学的首要内容。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中央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重要战略思想,重要战略部署,分专题深入钻研和领会,弄清楚其时代背景、实践要求和理论内涵,同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加深理解和把握;二要紧密联系高校的中心工作抓好自学。注重工作要求、实践要求和理论要求的统一,努力通过自学深入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决策水平;三要加强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学习和把握。及时学习了解重大经济、政治动向,科学预测重大事态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措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2.围绕提高自身素质进行自学。自学是教师党员完善知识结构,开拓世界眼光,增强理论思维,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深入,对教师党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教师党支部的个人自学,要着眼于提高自身的基本理论素养和科学思维方法,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同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军事、高等教育相关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历史知识等各方面知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同学习各种新知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工作、履行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3.围绕重大理论问题进行自学。自学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简单浏览的过程,而应该是吸收消化、不断深入思索、有所感悟的过程。如果没有深入的理论思考,自学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高校教师党员要自觉把自学变为主动认知,把了解精神变为深入理解,把掌握内容变为积极探索,使自学真正取得实际成效。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通过理论思考,力求把零散的知识变为系统的学问,把感性的认识变为理性的总结。要善于把自学中的独到体会和创见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实际工作,推动党的理论创新。
4.围绕指导工作实践进行自学。对于教师党员来说,学习不仅仅是多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能够把书本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高校教师党支部的个人自学,一是要把自学目的指向实践。学习是为了实践,无论是自学计划的安排,自学重点的确定,都应当以实践为着眼点,以“管用”为基本追求;二是要使自学过程贴近实践。把自学与运用结合起来,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强运用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读书水平;三是要把学习成效的检验定位在实践。看自学是不是做到了“学有所获,研有所得”,最终要看对实践是否有意义,看知识是否转化成了能力,科学性、系统性是否得到真正强化,以此作为教师党员调整自学目标和自学安排的基本依据。
三、侧重工作载体的模式
(一)结合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央决策部署,开展教师党支部工作
1.着眼增强党员意识,永葆认识上的先进性。党员意识,是教师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性和对自身先进性的自觉意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党员意识包含身份意识、认同意识和先进意识。增强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就必须原原本本学党章,把党章作为座右铭,用党章来规范一切行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在工作中要抓住本质,深刻理解党章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使命意识、执政意识、先进意识和组织纪律意识。坚持经常学党章,与时俱进地加深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的重大原则和党内各项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党员权利义务和党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认识和理解。
2.着眼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思想上的先进性。理想信念是旗帜,是方向,是动力,是共产党员立身之本。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在高校,坚定广大教师党员的理想信念,保持先进性,最根本的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要通过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学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感悟,坚信马克思主义,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着眼加强道德修养,永葆行为上的先进性。道德影响力是执政党获得政治威信的重要影响力。人民群众主要通过接触到的党员道德形象来评价执政党的形象,从而影响其政治上的认同,是赢得民心的基础。高校广大教师党员应当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在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方面作出表率,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中成就伟大,在积累中实现升华,在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党性中保持先进性,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4.着眼履行岗位职责,永葆工作上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应该体现在每一个岗位上,每一项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只有切实按照党的规定和要求履行职责,才能更好地负担起党交给的任务,才能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高等教育和高校事业发展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离不开广大教师党员在本职岗位上所做的具体工作和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全体教师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把自己的理想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同高等教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使自己成为各个岗位的行家里手,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业绩。
(二)结合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英烈英模先进事迹,开展教师党支部工作
1.发掘革命传统的“红色资源”。一般高校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和汇聚了丰富且珍贵的红色资源。高校教师党支部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珍惜文化底蕴中的“红色基因”,深入发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有机地融入到教师的工作生活中,逐步形成以教师党支部建设主题的实际需要为“纲”,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点”,以历史进程脉络为“线”,以不同的红色活动为“面”,纵横交错、有效连接的更丰富、更完整的教育资源网络,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党员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良好的载体、鲜活的场景。
2.增强革命传统的针对性。一要“因需施教”。高校革命传统教育要出成效,必须摸准教师党员的思想脉搏,区分层次、区别对象,根据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的知识需求来确定内容,明确工作计划;二要“因时施教”。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教育时段,集中教育的时间和时机要精心选择,教育时段要因人而异。如“七一”是建党节,“八一”是建军节,“十一”是国庆节,在这些节庆日里,都有着令人值得记忆的革命故事,都记录着我们党的艰难创立和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这样的节庆日里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历史,学习我们国家的发展史,对于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党员爱党爱国的革命热情,对于教师党支部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要“因地施教”。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教育内容、组织形式、方式方法和管理体制,结合高校实际积极研发具有自身特色的课题,根据不同学习教育需求,科学设置不同专题,努力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工作模式,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丰富革命传统的活动内涵。开展教育活动,要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高校教师党支部要通过开展方式灵活、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来吸引广大教师党员,在活动中渗透教育、贯穿教育,潜移默化、因势利导,取得实效。高校教师党支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就要通过组织开展广大教师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参观学习交流、革命传统教育、文娱体育竞赛、技术技能培训等,培养和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从根本上促进教师党员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4.发挥革命传统情境教育作用。高校党支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就是引导和帮助广大教师党员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情景创设和气氛营造,让广大教师党员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感悟和接受以红色为主旋律的党性教育。例如,观看红色电影,唱红歌,使广大教师党员整个身心都经受一场革命精神的庄严洗礼;引导教师党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引导教师党员爱岗敬业,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的思想;引导教师党员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增长业务技能;引导教师党员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立足岗位作贡献;引导教师党员团结友爱,培育新型人际关系;引导教师党员遵守职业准则,弘扬职业文明;引导教师党员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维护法纪尊严,引导党员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建功立业。
(三)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开展教师党支部工作
1.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清明节期间,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在人们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情怀中,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奋斗不息的精神融入其中,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园人文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组织开展“缅怀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纪念活动,以诵读比赛、书法征文比赛、主题研讨为主要载体,引导广大教师党员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德。
2.突出爱国报国的主题。端午节期间,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在人们深切缅怀伟大爱国者屈原的日子里,把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融入其中,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党员学习屈原高洁的品性、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忠诚祖国的高尚品质,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突出团结团圆和谐的主题。中秋节期间,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在家家思团圆的氛围中,把中华民族四海同源、全球华人共兴中华的民族大义融入其中,让广大教师党员亲身体验中秋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的节日氛围。
4.突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主题。重阳节期间,高校教师党支部要突出敬老孝亲的主题,把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融入其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孝亲敬老活动,弘扬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美德,进一步培育感恩孝敬的伦理道德观念。
5.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平安的主题。春节、元宵节期间,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在普天同庆、举国欢乐的氛围中,把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主题融入其中,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兴旺发达的喜庆氛围。
第五节 优势条件
高校作为汇集人才、知识、信息的多层次、多序列的复杂的组织系统,具有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高校的这种组织特性和运行规律决定了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独特优势。
一、高校党建的环境优势
高校集中了大批的具有高深学问的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分子,同时又不断地培养年轻一代人才,这些人才汇集在一起不断地生产新知识、传播新文化,这种高度集中进行知识生产和传播的组织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地位,利用各门学科的专业人才生产知识、分享信息、将知识成果转化成可以创造更高水平生产力的要素,实现更高效的社会生产的学科优势与大学生党员干部培训需求有效对接起来,打造品牌项目,建设精品课程体系,与党校、行政学院等教育机构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相互促进。
二、学科与人才优势
高校的组织特性之一是其学科性。学科既是指一定领域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又代表着一种专门化组织。在高校有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哲学等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还有相关人文社会学科依托,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作为支撑,理论研究基础雄厚,实践研究成果丰富,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汇集了同一知识领域的专家学者,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培养本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高校教师党支部应充分发挥学科齐全、人才荟萃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思想理论教育和党建研究的主渠道作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跨学科研究,认真总结、研究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重视和善于学习的历史经验、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用优秀文化培育,努力让教师党员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不断提高教师党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优势
高校在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新理论等知识教育方面具有优势,汇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高地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地。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高校的使命就是依靠学科与人才优势组织知识生产,实现知识共享,促进知识的创造性运用,而这正是教师党支部所追求的目标。充分利用高校学习教育资源丰富、知识密集、信息流畅的独特优势,建立教育培训基地,把自己的学科优势与教师党员培训需求有效对接起来,打造品牌项目,建设精品课程体系,与党校、行政学院等教育机构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相互促进,努力使高校在探索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中成为先行者和示范区。
四、环境与氛围优势
高校以传承和创新知识为己任,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过程,就是探求未知世界、求证事物本质的过程。教师党支部建设为高校的教学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证,为教师党员学习创建平台,使学习更有效。
高校教师党支部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校外各种机构,拓展工作的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优秀的教学方法、较强的科研能力,使他们将理论政策讲透,将理论脉络理清,为教师党员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党校定期开展的党员培训教育,为高校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党员,为教师党支部输送了新鲜血液;教师党支部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广大教师党员的政治素养;国家、省市以及高校组织的各类项目课题、科技竞赛活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提高了教师党员的科学研究能力,这样的组织环境、文化氛围正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之,高校有健全的党的组织网络、壮大的党员队伍,有传播科学、创新理论、塑造精神的优良传统和氛围,有知识高度密集、人才高度云集、信息高度聚集的独特优势,有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先进的仪器设备、科技手段,有高效运行的教育教学组织系统和机制、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等良好的基础与条件,教师党支部建设应该义不容辞地走在前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