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不畏艰难险阻的奋斗意识(1 / 1)

22 不畏艰难险阻的奋斗意识

2002年12月5日至6日,中共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同志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向全党重申“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他强调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后来,在论述社会主义荣辱观时,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的要求。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中,他再次强调:“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这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这一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拓展和丰富。可以说,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法宝,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因此,共产党员一定要切实增强不畏艰难险阻的奋斗意识。

习近平同志2012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不管是哪一级哪一个岗位上的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弘扬中华民族和我们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做到为官一任既要发展一方、又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新中国一成立我们党就确定的一条重要建国方针,也是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同志2012年6月28日在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广大党员和干部要始终坚持勤俭为荣、浪费可耻和艰苦为荣、奢侈可鄙的良好风尚,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这个党和国家的传家宝。”

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敌强我弱、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依靠正确的指导思想,依靠艰苦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从井冈山精神到瑞金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西柏坡精神,一条红线贯穿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这个红线的核心就是不畏艰难险阻的奋斗意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事,不断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多次从战略高度进行论述,强调“艰苦奋斗至少要讲六十到七十年,即使将来生活好了,也还要艰苦奋斗”,“要经常记住,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艰苦奋斗的哲学。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具备了不畏艰难险阻的奋斗精神,就意味着具备了一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坚韧斗志;一种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进取精神;一种不怕牺牲、勇于求索的坚强毅力;一种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一种常怀忧患、居安思危的清醒态度;一种富贵不**、贫贱不移的高尚情操。一个具备了这种精神的政党,才会是一个能够凝聚全民族力量、朝着远大目标奋勇前进的先进政党;一个具备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才会是一个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前进的优秀民族;一个具备了这种精神的个人,才会不贪恋一时享受,不断谋求更大作为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这个“奋斗哲学”,把实现远大理想与做好当前的实际工作统一起来,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统一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成为新时期弘扬艰苦奋斗的楷模。

共产党员必须认识到,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之中,还是在条件优裕的顺利之时,不畏艰难险阻的奋斗精神都不会过时,也不应当过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在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诸多艰巨任务和要求的情况下,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意识,有着非常特殊的政治意

义。只有在全党、全社会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意识,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和实践,才能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才能胜利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这是因为,艰苦奋斗意识的基本要求就是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坚韧不拔。艰苦奋斗还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意味着在艰苦的环境中,敢于挑战困难和风险,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具有最终战胜艰难险阻的信心和毅力。在社会的发展中,艰难是客观存在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挫折和失误在所难免。艰难是人生的导师,是成功的阶梯。只有正确对待困难,迎难而上,敢于和善于同困难作斗争,才能战胜困难。因此,要以乐观的态度直面新形势下的困难和风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也就是说,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发扬昂扬的进取精神。

应该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不畏艰难险阻的艰苦奋斗精神,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全党的作风和精神面貌总体是好的,但由于受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居功自傲,安于现状;有的意志衰退,不思进取;有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有的贪污享受,生活奢靡;有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所有这些,不仅严重地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而且还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摇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党的信任。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可掉以轻心。坚持艰苦奋斗,还是迷恋骄奢**逸,既是一道分水岭,也是一块试金石,特别能反映出、鉴别出一个党员的生活态度、工作作风,更能反映出、鉴别出一个党员的人生品格和精神追求。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够想人民之所盼,解人民之所忧,去克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如果丢掉艰苦奋斗精神,一味贪图享乐,骄奢**逸,连一个共产党员的“气味”都没有了,还怎么会为人民服务,还怎么谈得上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呢?

当前,树立不畏艰难险阻的奋斗意识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直接相关。我们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要清醒地看到客观存在的严峻挑战,时时处处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切实做到在工作顺利时不头脑发热,遇到困难时不灰心丧气,始终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克服照抄照搬,不动脑筋,当收发室、传声筒的本本主义;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落后思想,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永不自满、永不停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下苦功夫、真功夫,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多思多想,多谋善断,虚心向群众学习,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提高科学判断的能力,提高工作创新的水平,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胡锦涛同志强调:“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工作作风,又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思想作风,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要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不但需要有正确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而且还需要切实解决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党同志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抵制享乐主义的侵蚀和影响,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必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权力观和地位观,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得失观和幸福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在新的形势下,共产党员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真正把“艰苦奋斗”这个政治品质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共产党员增强艰苦奋斗意识,必须加强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系。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能否真正树立不畏艰难险阻的奋斗意识与自身的作风直接相关,与对群众的态度和观点直接相关。增强艰苦奋斗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到基层去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对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既要到工作形势好的地方去听好话,更要到问题较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去听不顺耳的话,同干部群众一起解决问题。要本着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条件只能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改善,要把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共产党员增强艰苦奋斗意识,必须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具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确立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政治信仰。长期以来,正是依托于这种政治信仰,艰苦奋斗一直成为党的政治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能否做到不畏艰难,艰苦奋斗,既是对自身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的一种实际考验,也是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在实现最高纲领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把当前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这就要求广大党员要不怕艰难险阻,坚持艰苦奋斗。如果在这种形势下,少数人把艰苦奋斗作风丢弃了,说到底是由于政治信仰出了问题。因此,必须从解决政治信仰问题入手,不断增强坚持艰苦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使艰苦奋斗成为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

共产党员增强艰苦奋斗意识,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行动上的艰苦奋斗,来自于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意识,来自于坚强的党性修养。坚持艰苦奋斗是每一位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和生活作风。党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尤其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应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做到政治上清醒,思想上坚定,精神上振作,工作上勤奋,作风上艰苦,生活上廉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不可能在温室里完成,必须到改革和建设的广阔天地经风雨、见世面和接受考验,不断提高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艰苦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党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懂得自强不息终能成功的人生道理,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真谛。总之,要使艰苦奋斗的意识在思想上真正扎根,在行动上自觉体现。

艰苦孕育着希望,奋斗孕育着成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传家宝”和“防腐剂”,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必须具备的意识。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工作很多,面对的困难也不少,这些都要求每个党员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要认识到,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每个党员身上充分体现,必将对人民群众起到极大的带动和示范效应,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艰苦奋斗由党的本色弘扬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从而汇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