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认识清醒自觉的执政意识
我们现在来谈谈树立执政意识的这个问题。
什么是执政意识呢?所谓执政意识,就是执政党党员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地位、执政使命、执政方式等问题具有的自觉而清醒的认识。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在社会主义中国长期执政的执政党的一分子,因此,应该而且必须增强执政意识。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党的意识,其核心是执政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可以说,共产党员树立并增强执政意识,是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树立并增强执政意识,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呢?概括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强化历史使命感。
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作为一个已经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执政的大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状况关系全体中国人民的福祉,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新世纪新阶段,坚定勇敢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都应从这样的高度想问题、做工作,真正怀有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执政地位要靠广大党员、各级干部来巩固,党的执政理念要靠广大党员、各级干部来贯彻,党的执政任务要靠广大党员、各级干部来完成,党的执政形象要靠广大党员、各级干部来维护。不同党员所处的岗位不同,但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全体党员的共同责任和神圣使命,每个党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必须牢固树立历史使命意识。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全党同志只有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必须为之付出全部智慧和力量。只有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干部真正树立起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党的执政任务和历史使命才能顺利实现。
第二,要认真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多年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长期赢得广大中国人民群众拥护、支持和认同的根本原因所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一心为民,立党才能立得牢,执政才能执得好。
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树立并增强执政意识,就必须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党能不能继续长期执政,关键还是要看党能不能继续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信任和拥护。
每个共产党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共产党员始终只是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阶段实现自己根本利益的工具,始终只是服务人民的勤务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清醒认识到这一点,真正做到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
切为了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自己只是人民公仆的观点,手中所掌握的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服务,始终把权力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保持一种不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就寝食难安的公仆情怀,真正做到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解民忧、实实在在促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总之,就是要用正确信念、真挚情感、实际作为和优异成效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以继续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认同。
第三,要增强工作责任感。
应该承认,在执政条件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同于革命时期,广大党员都是在各方面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的环境下履行着不同的岗位职能,尤其是党的各级干部,手中都握有大小不等的权力,权力的腐蚀性和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往往会消减甚至是淡化自己的工作责任意识。正因为这样,一定要切实增强“我是一名执政党党员”的意识,牢固树立“共产党员手中的权力就是服务”的工作责任意识,真正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服好务,在实现当今时代和人民根本利益所要求的国家富强、社会和谐、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征程上贡献出自己应该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要结合新的实际情况,努力培养科学、民主和法治的精神。无论是想问题、办事情,还是作决策,都要尊重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理念,创建科学的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现科学的精神。在工作中,要注重调查研究,善于集中民智,激发并尊重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活力,在党内党外营造宽松和谐、坦诚相见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工作中,要坚持依法履行职能,带头学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法制的方法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善于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四,要积极推进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关键,离开了快速发展,离开了科学发展,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亦或是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都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
从当前国内外形势来看,虽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更是加快发展、不断前进和实现赶超战略的黄金机遇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在当前新形势、新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发展任务异常地繁重。因此,广大党员一定要以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放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经济指标、人文指标、环境指标相一致,坚持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以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发展、推进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追求脱离实际、无法实现的高指标;要真正树立今天的发展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发展、至少不为下一代的发展留下包袱的健康发展观念,不搞劳民伤财、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创造为人民群众所认可并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第五,要不断提高实际能力水平。
共产党员增强执政意识,不仅要有服务意识、工作责任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而且还必须具备实际能力和水平。
应当看到,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都对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挑战。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应以切实提高这“五种能力”为核心,找差距、思不足,在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下功夫。应切实增强提高能力水平的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讲学习、求知识、强素质、求进取,把时代的挑战和压力变为提高能力水平的内在动力和自觉行动;把学习作为发展进步之基、提高能力之本、成就事业之源,在完成执政使命、履行工作职责的实践中,以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责任感抓紧学习,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第六,要做到“在党忧党、在党兴党”。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历史的经验表明,无论是一个国家、地区,还是一个组织、单位,亦或是个人,只有始终保持一种居安思危、永不懈怠的忧患精神,才能保持和发展已有的成绩,满足甚至是陶醉于已经取得的一点成绩,终将难以有什么大的进步和作为。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居安思进,有备无患。缺乏危机忧患意识的执政党,无异于自己首先从思想上解除了武装。因此,必须把忧患意识作为增强党员执政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从反面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因此,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必须具有忧党兴党的意识,自觉加强作风修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要正视并认真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无论抓工作、作决策、搞检查、做总结,都要坚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成绩和有利因素,更要对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保持冷静清醒的认识,正视而不是回避、解决而不是绕开这些困难和问题。
要自觉做到艰苦奋斗。无论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都没有大手大脚、不计成本的资格和理由,要集中最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抓发展、谋民利,其他事情都要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观察问题,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第七,要不懈进取,不断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任何的先进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着的,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也不等于永远先进。共产党员思想上的先进性如此,行动上的先进性也是如此。因此,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正确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新的实践,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永不懈怠。
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要以强烈的进取创新意识,及时总结新的经验,积极进行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增强创造力。要选准推动工作大发展的突破口,实施推动工作大发展的硬措施,推动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上档次、上水平,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实践活动中的两个重要范畴。执政意识是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执政能力是执政意识的实现形式。共产党员、党的各级干部在执政实践过程中,应把增强执政意识和提高执政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以执政意识去指导执政能力建设,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增强执政意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