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称呼里面有学问(1 / 1)

好人缘.好办事 方州 1200 字 2个月前

有个小伙子叫许刚,为人热情开朗,乐于助人,人品真的很不错。然而,许刚的人缘却很不好,一提起他,周围的人就直皱眉头,原因是这小子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单位里的许某已经三十七岁了,但还是一个小科员,许刚见了他张口闭口地叫“哥们儿”。有一次许某提醒他说:“我比你大十几岁吧,再怎么你也应该叫我一声‘许哥’!”可许刚却皮笑肉不笑地说:“得了!咱们都姓许,又平级,我叫你‘哥们儿’里面不也有个‘哥’字吗?”许某气得掉头就走。有位女同事比许刚大三岁,刚结婚一年多,许刚特喜欢跟人家开玩笑,那个同事姓林,他就跟人家叫“林妹妹”,女同事抗议了几次,他却置若罔闻。有一天,许刚逛街时,遇到了女同事和她的丈夫,他走上去一拍同事肩膀就问:“林妹妹,这位是谁啊!”女同事的丈夫脸色当时就变了。回家以后夫妻俩大吵了一架,丈夫指责妻子太随便,竟然让一个比她还年轻的人叫出那么肉麻的称呼。从那以后,女同事见到许刚眼里就冒火。其他的同事也都对许刚乱称呼的做法非常反感,他们建立了“攻守同盟”,故意冷落许刚,和许刚作对,没几个月,许刚就自动辞职了!

许刚之所以人缘这么差,都是由于他不注意对别人的称呼引起的。和别人打交道,总是以称呼开头,这好像是一个见面礼,又好像是进入社交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基础。称呼不得体,就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和愤怒,甚至会使交往梗阻或中断。

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见一位老汉从这儿路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

老汉回答:“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话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

于是拨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它通俗而明白地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讲究称呼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人不管与谁构成人际关系,都会在这个关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称呼,常常就是一个个体在人际关系中所处地位的标志。

满足了对方需要的称呼,就是给足了别人面子,从而造就融洽的人际关系,为你拉近彼此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那么,怎么称呼别人才算得体呢?

(1)考虑对方的年龄特征

见到长者,一定要呼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穿红衣服的”、“干活的”等,否则,会使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还需注意,看年龄称呼人,要力求准确,否则会闹出笑话。比如,看到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孩就称“阿姨”,可实际上人家没那么老,这就会使对方不高兴,不如称她“小姐”合适。

(2)考虑对方的职业特征

社会上有一些青年人,不管遇到什么人都口称“师傅”,难免使人反感。可见在称呼上还必须区分不同的职业。对工人、司机、理发师、厨师等称“师傅”,当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对农民、军人、医生、售货员、教师,统统称“师傅”就有些不伦不类,让人听着不舒服。对不同职业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对医生应称“大夫”;对教师应称“老师”;对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对解放军和民警,最好称“同志”。随着改革和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频繁和复杂,人们相互之间的称呼也就越来越多样化,既不能都叫“师傅”,也不能统称“同志”。比如,对外企的经理、外商,就不能称“同志”,而应称“先生”、“小姐”、“夫人”等。对刚从海外归来的港台同胞、外籍华人,若用“同志”称呼,有可能使他们感到不习惯,而用“先生”、“太太”、“小姐”称呼则会使人们感到自然亲切。这种称呼,也逐渐为国内的一般工作人员所接受。

(3)考虑对方的身份

有位大学生到老师家里请教问题,不巧老师不在家,他的爱人开门迎接,当时不知称呼什么为好,脱口说了声“师母”。老师爱人感到很难为情,这位学生也意识到似乎有些不妥,因为她也就比这位学生大10岁左右。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称呼呢?按身份,老师的爱人,当然应称呼“师母”,但人家因年龄关系可能不愿接受。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老师”,不管她是什么职业(或者不知道她从事什么职业)。称呼别人老师含有尊敬对方和谦逊的意思。

(4)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的亲疏关系

在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比如,和你的同窗好友、同一车间班组的伙伴见面时,还是直呼其名更显得亲密无间、欢快自然、无拘无束;否则,见面后一本正经地冠以“先生”、“班长”、“小姐”之类的称呼,反倒显得太生疏了。当然,为了打趣故作“正经”,开个玩笑,也是可以的。

在与多人同时打招呼时,更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来说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为宜。

(5)考虑说话的场合

称呼上级和领导要区别不同的场合。在日常交往中,如果年龄相近的话对领导、对上级最好不称官衔,以“老王”、“老许”相称,使人感到平等、亲切,也显得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明智的领导会欢迎这样的称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开会、与外单位接洽、谈工作时,称领导为“王经理”、“许厂长”、“胡校长”、“孙局长”等,常常是必要的,因为这能体现工作的严肃性、领导的权威性和法人资格,是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

总之,称呼是人际交往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对你能否有好人缘也有很大影响。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教导他的学生说:“记住,称呼别人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而不是满足你自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