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同仁(1 / 1)

佛法扬善弃恶,却不执著,若想达到真正的慈悲,就需要一视同仁。

有一位年轻和尚不论晴天或风雨天,不论早晨或黄昏,总是默默地站在大树下托钵化缘。尽管路口霓虹闪烁,车马喧嚣,他总是紧闭双目,纹丝不动地伫立着,他的神态与毅力,深深地令人折服。

树下常有两三位蓬头垢面、敝衣褴褛的小孩在追逐嬉戏。有一次,两个小孩竟公然窃取和尚钵里化来的钱,而和尚却视若无睹。

其实,小孩的偷窃行为并非“偶然”,而是一种“习惯”。和尚化来的钱竟成了他们固定的一种收入。

几天后,那位和尚仍然默默地站在那儿化缘,但旁边多了两位小沙弥。原来竟是那两位偷窃的小孩。

儒家讲求“有教无类”,佛教则主张“普度众生”。与其惩治恶徒,不如以善缘感化。

因为善恶只不过是因缘的变化而已,没有永远的善,也没有永远的恶,都是不长久的,都会变化,在禅者眼里只不过是世人空幻的名相罢了。他那里只讲众生平等,不论贤愚。

所以,我们不要妄加指责谁恶谁愚。在佛性中造出的一切念头,所产生的果报都得自己承受。

那种旁人“业力大业力小”的议论既不见容于社会其他人群,也是违背了佛法本意的邪行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