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地提醒对方的错误(1 / 1)

想要使一个人改正不足而又不伤感情,不引起憎恨,你可以遵循这样一条准则:“间接地提醒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就像成功学大事戴尔·卡耐基所说的那样:“对那些对直接的批评会非常愤怒的人,间接地让他们去面对自己的错误,会有非常神奇的效果。”

暗示是指不直截了当地把批评意见讲给被批评者听,而是借用其他委婉的语言形式说此及彼,有弦外之音,巧妙地表情达意,让人思而得之,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含蓄委婉的暗示方法,较直来直去地呵斥,批评的气氛和谐,有利于保护他人的自尊心。

当面指责别人,会造成对方顽强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他会真诚地改正错误。

华纳梅克每天都到他费城的大商店去巡视一遍。有一次他看见一名顾客站在台前等待,没有一个人对她稍加注意。那些售货员在柜台远处的另一头挤成一堆,彼此又说又笑。华纳梅克不说一句话,默默站到柜台后面,亲自招呼那位女顾客,然后把货品交给售货员包装,接着他就走开了。这件事让售货员感触颇深,他们及时改正了服务态度。

官员们常被批评不接待民众。他们非常忙碌,但有时候,是由于助理们过度保护他的主管,为了不使主管见太多的访客而造成负担。卡尔·兰福特,在迪斯尼世界所在地——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布,当了许多年的市长。他时常告诫他的部属,要让民众来见他。他宣称施行“开门政策”。然而他所在社区的民众来拜访他时,都被他的秘书和行政官员挡在了门外。

这位市长知道这件事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把办公室的大门拆了。这位市长真正做到了“行政公开”。

若要不惹火人而改变他,只要换一种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确实那些直接的批评会令人非常愤怒,间接地让别人去面对自己的错误,会有非常神奇的效果。就如玛姬·杰各提到她如何使得一群懒惰的建筑工人,在帮她盖房子之后清理干净现场的那样。

最初几天,当杰各太太下班回家之后,发现满院子都是锯木屑等。她不想去跟工人们抗议,因为他们工程做得很好。所以等工人走了之后,她跟孩子们把这些碎木块捡起来,并整整齐齐地堆放在屋角。次日早晨,她把领班叫到旁边说:“我很高兴昨天晚上草地上这么干净,又没有冒犯到邻居。”从那天起,工人每天都把木屑收起来堆好放在一边,领班也每天都来察看草地的状况。

上述案例中,华纳梅克先生、卡尔·兰福特市长、杰各太太所使用的便是巧妙暗示,其效果显然要比直接批评更好。直接批评在更多时候,只会激起对方的逆反心理,即便他们表面看上去接受了你的建议。

毋庸置疑,当目睹我们的亲人、朋友或是下属、晚辈出现错误时,几乎没有人能够平心静气,当作无事发生一样,除非你并不关心他。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狂风暴雨一般发作了,这便是沟通技巧上的差异。

举例说明一下,其实很多职业经理人在批评下属时,都严格遵守“对事不对人”的原则,那种情绪化、以下属为出气筒、颐指气使的领导者往往只是少数。但事实上,有80%的人都表示接受不了上司的批评,甚至会为此怨恨自己的上司。究其根由,就是因为绝大多数领导者还没有切实掌握批评的技巧,他们惯于面对面的直接批评,其结果往往是令下属难堪又达不到预期效果。

其实,如果他们能换一种方法,像上述案例中那几位一样,以一种平和的姿态、巧妙的方式,潜移默化之中完成批评,效果肯定会更好。如此一来,他们既能达成自己的批评目的,又能激发下属的自尊心,岂不是一箭双雕?

要知道,每个人包括你我,或多或少都有些理想主义,都习惯于为自己所作之事找个动听的理由。基于此,倘若你希望自己的批评能够起到作用,能够让对方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激起他的高尚动机。

那些深谙沟通之道的人,往往在批评之时,都会先扬后抑,譬如:要改变下属工作不认真的态度,我们可以这样说:“小刘,你最近的表现不错,工作上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如果你能再认真点的话,一定会更好。”在这里,小刘在听到“而且”之前,一定会很高兴,他会认为这是一种赞许,但在听到“而且”之后,他会明白这是意指他工作中有所不足。不过,这种暗示他是能够接受的,因为这并没有令他感到尴尬,他能理解我们的苦心,更重要的是,他会尽力达成我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