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高明的批评于人于己都会大有裨益,所以我们在批评他人之时,一定要尽量做到“批”他还要把他“批“舒服了。
没有人愿意受批评,无论你说得有多正确,所以批评经常会引发一些负面效应。但是,有些人却能够恰当地掌控批评的方法与尺度,使批评达到春风化雨、“甜”口良药也治病的效果。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属下向林肯总统打听敌人的兵力数量,林肯不假思索地答道:“120万~160万之间。”下属又问其依据何在,林肯说:“敌人多于我们三四倍。我军40万,敌人不就是120万~160万吗?”
为了对军官夸大敌情、开脱责任提出批评,林肯巧妙地开了个玩笑,借调侃之语嘲笑了谎报军情的军官。这种批评显然比直言不讳地斥责要好多了。
其实,很多时候批评的效果往往并不在于言语的尖刻,恰恰在于形式的巧妙,正如一片药加上一层糖衣,不但可以减轻吃药者的痛苦,而且使人很愿意接受。批评也一样,如果我们能在必要的时候给其加上一层“外衣”,也同样可以达到“甜口良药也治病”的目的。
故事一:
某日中午,张爽来到自己的钢铁厂“微服私访”,正巧撞见几个工人在吸烟,而在那些工人头顶,正悬着一面“禁止吸烟”的牌子,但张爽并没有直接批评工人。
他走到那些工人面前,拿出烟盒,给了每人一支烟,然后请他们到外边去抽。那些工人知道自己破坏了规定,可是他们钦佩张爽的宽容,而且还给他们每人一烟,工人们觉得受到了尊重,很高兴地走到了外面。
故事二:
最善于布道的彼德牧师去世了。下一周的星期日,艾鲍德牧师被邀登台讲演。他尽其所能,想使这次讲演有完美的效果,所以他事前写了一篇演讲稿,准备到时宣读。他一再修改、润色,才把那篇稿子完成,然后,读给他太太听。可是这篇布道的演讲稿并不理想,就像普通演讲稿一样。
如果他太太没有足够的修养和见解,一定会直接说出这篇稿子糟透了,绝对不能用,因为它听起来就像百科全书一样枯燥无味。
但艾鲍德太太知道间接批评别人的好处,所以她巧妙地暗示丈夫,如果把那篇演讲稿拿到《北美评论》去发表,确实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也就是说,她边赞美丈夫的杰作,同时却又向丈夫巧妙地进行了暗示,他这篇演讲稿,并不适合讲演时用。艾鲍德明白了妻子的暗示,就把他那篇绞尽脑汁完成的刻板的演讲稿放在一边,像平时说话那样自然地演讲,结果大受欢迎。
我们要劝阻一件事,应避免正面批评,这是必须要记住的。如果有这个必要的话,我们不妨旁敲侧击地去暗示对方,对人正面的批评,会毁损他的自信,伤害他的自尊,如果你旁敲侧击,对方知道你用心良苦,他不但会接受,而且还会感激你。
当老板、上司、权位高于你的人,做出一些貌似有理但似是而非的举动时,直言不讳显然是不妥的,这样做得罪人不说,甚至还有可能给你的前途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采取迂回的策略,指东唱西,曲折地指出对方的错误,这样往往会让他们更乐于接受。
某排长指示战士将部队的石料拉出去送人情,战士不从。排长当即说道:“这是命令,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要是在战场……”
战士马上打断排长的话:“排长,你的话不错,不过我能问您个问题吗?”
“你问吧。”排长表示同意。
“若是在战场上,有人命令我们向敌人投降,我们是不是应该照做呢?
“废话!当然不行!”
“是的,执行命令首先要看命令错对与否。如果命令有误,我们不但可以不执行,还可以向上级反映,这是入伍时排长您教导我们的,我们一直牢记在心。”
排长听后苦笑了一下,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做法。
这个战士就非常聪明,他没有直接指出排长的不当之处,而是画了个圈,最后才将重点引到原来的问题上。这种做法不但给自己留下了一定的余地,而且有效地切断了对方的后路,使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同时又保留了颜面。这样的批评方法,我们在实际沟通中,应该多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