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女人的六种说服技巧(1 / 1)

生活中,我们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他们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顾客、你的朋友、你应聘的主考官……我们倘若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那么是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的。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风与太阳为了谁的威力大而争论不休,它们终于协商进行一次比赛:看看谁能令游客脱掉斗篷,谁的威力就比较大。“我会把他的斗篷吹掉而赢得比赛。”风夸口说。于是,它就使劲儿地吹,但是每当风一吹过,游客就拼命地抓住斗篷。显然,风夸下的海口没能兑现。太阳走出云层,开始照耀那位游客,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游客就脱掉了斗篷并去树荫底下纳凉。伊索的结论是:说服的威力远大于强迫的威力。

相信,没有哪一位女士不知道林肯总统吧,他是被公认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是,在他第一次当选总统的那一刻,整个美国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总统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贵族,自认为是上等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于是,林肯在参议院首度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谋划要羞辱他。在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却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林肯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后,说道:“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里,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是我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哪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转化成了赞叹的掌声。

林肯总统仅用寥寥数语便感化了那些敌视他的人,他说的有情有理,即便是我们读来,也不免为之动容,这就是一种艺术,咱们女人行走社会,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倘若说我们希望大部分事情都能依照自己的意愿发展,那么就不得不掌握一些说服的技巧。

事实上,说服口才的培养不是一项纯语言的工作,而是一个人洞察力、理解力、感受力和反应力的综合性工程,一般来说我们若想很好地说服别人,就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创造和谐的谈话环境,低调行事

说服环境是展开说服的前奏。对游说人来说,在说服时应该想方设法调节谈话的气氛。如果我们能以和颜悦色的提问方式代替命令方式,并给人以维护自尊和荣誉的机会,气氛往往就会是友好而和谐的,说服也就容易成功;反之,我们在说服时若是不尊重他人,拿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那么说服多半是要失败的。毕竟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谁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毫不费力地说服而受其支配。

有一位女士刚刚被提升为业务主管,就正好赶上公司安排各个业务部门进行文艺会演,这对于新业务主管而言无疑是个挑战。对于未能提升的职员来说,他们选择的发泄方式唯有消极怠工、怠于听命。这位女士为了更好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并没有强调自己的权力和不服从命令的后果,而是和各位职员亲切地交流,还煞费苦心地宴请了自己的下属。就这样,各位职员感到心里有愧、过意不去,就纷纷配合这位女士展开文艺会演的排练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位女士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关键在于她对团队气氛的调动和激励机制的应用,她排除了以权压人、以势压人的不良作风,最终得到了自己下属的支持。

2.争取同情之心,赢得援助之手

渴望同情是人的天性,大家在说服比较强大的对手时,不妨采用争取同情的技巧,从而以弱克强,达到说服目的。

美国加州有一位保险核定员被指控诈骗保险金,拘押期间被人保释,由于心虚,他在罪行未定期间想尽办法逃避法律制裁。他认为自己逃避法律惩罚的唯一机会就是说服他的速记员,让速记员提供他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这位速记员是一位优秀的年轻女子,受雇于他已有多年。

开始的时候,她拒绝为自己的上司作伪证,可是后来又禁不住上司的妻子和孩子的苦苦哀求。她便决定帮助他,于是就向法官说:“布鲁克(她上司的名字)那一天在加州,并没有到犯罪现场去。”

结果,布鲁克因伪造犯罪证据被判有罪,而这位可怜的女子也被认为有罪。她当然不愿因此身陷囹圄,于是委托一位著名女律师帮她辩护,这位女律师被她的苦求感动,答应替她出庭辩护。

后来,这名女律师亲自带着她去拜见州长大人,当她委婉述说当事人的不幸和服刑可能出现的悲惨结局时,那位州长听后热泪盈眶。

“可怜的小姐,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做。”州长边擦眼泪边说。

“州长,我希望你能原谅她,她家全靠她一个人赚钱养活。”女律师趁机又补上一句。

州长犹豫了一下问:“她被判几年刑?”

“法庭还没有判决,要下星期才开庭审判。”

州长微笑着,然后喃喃地说:“既然这样,我会等到这位小姐判刑后再宽赦她。”

最后,那位女速记员笑容满面地走出了法庭。

就这样,这位女律师圆满地完成了艰巨的任务,而且靠的就是一张嘴,用的就是“攻心术”——以对方的同情之心加重了自己胜利的砝码。

3.消除戒备,以情动人

一般来说,在你和被说服的对象进行周旋较量时,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尤其是在危急关头。这时候,要想使说服成功,你就要注意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如何消除戒备心理呢?从潜意识来说,戒备心理的产生是一种自卫,也就是当人们把对方当作假想敌时产生的一种心理。那么,消除戒备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复给予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种暗示可以采用种种方法来进行,如嘘寒问暖、给予关心、表示愿意给予帮助等。

有位出租车女司机把一个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时,对方掏出尖刀逼她把钱都交出来,她装作害怕的样子交给歹徒300元钱说:“今天就挣这么点儿,要嫌少就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她又拿出20元找零用的钱。见到这位司机如此爽快,歹徒有些发愣。这位司机趁机说:“你家在哪儿住?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家人该等着急了。”见这位司机是个女子又未曾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来,让司机把他送到火车站去。在气氛渐渐缓和的情况下,司机又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里原来也非常困难,咱又没啥技术,后来就跟人家学开车,干起这一行来。虽然挣钱不算多,可日子过得也不错。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谁还能笑话我呢!”见歹徒沉默不语,司机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差不了,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毁了。”火车站到了,见歹徒要下车,司机又说:“我的钱就算帮助你的,用它干点正事,以后别再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一直不说话的歹徒听罢突然哭了,把300多元钱往“的姐”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他低着头走了。

在这个事例中,这位司机典型地运用了消除防范心理的技巧,最终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4.善意威胁,科学警示

说服不等于放弃威胁,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一定的威胁是成功实现说服的必要条件。科学的威胁方法可以使对方产生一定的恐惧感,从而增强说服力,达到说服目的。

一次,一个由某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当各位旅客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先预订的旅馆时,却被告知因工作失误,原来订好的套房(有单独浴室)中竟没有热水。为了此事,旅行团女领队约见了旅馆经理。

女领队说:“对不起,这么晚还把您从家里请来。但大家满身是汗,不洗洗澡怎么行呢?何况我们预订时说好供应热水的呀!这事只有请您来解决了。”

经理说:“这事我也没有办法。锅炉工回家去了,他忘了放水,我已叫他们开了集体浴室,你们可以去洗。”

女领队说:“好的,我们大家可以到集体浴室去洗澡,不过话要讲清,50元一晚的套房是有单独浴室的。现在到集体浴室洗澡,那就等于降低到普通水平,我们只能照普通标准间付费,每人降到15元了。”

经理赶紧说:“那不行,那不行的!”

女领队接着说:“那只有供应套房浴室热水。”

经理无奈地说:“我没有办法。”

女领队马上反驳道:“您有办法!”

经理疑惑地说:“你说有什么办法?”

女领队说:“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失职的锅炉工召回来;二是您可以给每个房间拎两桶热水。当然我会配合您,劝大家耐心等待。”

这次交涉的结果是经理派人找回了锅炉工,40分钟后每间套房的浴室都有了热水。

当然,我们在实用威胁手段时要注意分寸的,一方面我们的态度要友善大度,否则会容易诱发纷争;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说话技巧,以理服人、掌握分寸,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

5.严谨分析,以理服人

如果接受了你的建议,会有什么样的利益得失?——这是被说服人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说,被说服人因为接受了你的建议而获得多少利益,或者会蒙受多少损失。作为游说人,我们必须在这两方面加以说明。打个比方,你要说服下属老张去开拓新市场,你可以这样说:“张经理,我了解放弃现有的市场而去开拓新的市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如果你接受了我的建议,你肯定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并且在初期,你的收入还会减少,这些都是不利的方面。但是在我看来,从长远看新市场的开发对你更加有利,因为旧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新市场的潜力无可限量。假如你有意向新市场进军的话,我相信你的收获将超过现在。”

与此同时,为了让对方接受你的建议,你必须讲明为什么在芸芸众生之中选择他作为说服对象,在很多情况下,这可能也是被说服者内心的疑虑。接着上面的例子,你就需要对张经理说明为什么你不向“李经理”或“王经理”提出建议。这时候,你可以这样说:“张经理,我之所以建议你去开辟新市场,而不向其他人提出建议,主要是因为你过去在新客户开发方面是最好的,这说明在开辟新市场方面你具有克服各种难题的能力。”

此外,你还要说明对方接受你的建议后,你会得到什么样的好处。可能在有些情况下,你是完全出于“利他”的动机提出建议,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包含“利己”成分的。在包含“利己”成分时,千万不要掩饰,让对方了解,接纳你的建议双方都会获得好处,有利于对方理解你的真诚用心。继续刚才的例子,你要让老张了解你的利己动机:“张经理,我曾经多次向老板建议开辟新市场,他终于勉强表示同意,但他要求必须让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负责这项工作。所以,如果你能接受建议,并有良好表现的话——这一点我绝对相信,我在老板面前也会加分。”

6.投其所好,激发共鸣

立场是一个人说话的出发点,如果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就能给他们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知彼知己”十分重要,唯先知彼,而后方能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那么,怎样了解对方呢?首先是需要衡量对方的实力与处境,其次是察言观色,最后是揣摩对方的心态。做到了这三点,才能顺利地达到说服的目的。

以导游为例,如果要说服游客,一定要先考察游客们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引导游客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掌握了游客的真实想法就等于掌握了说服游客的主动权,就可以对症下药地选择恰当的说服角度和特定的说服方法,从而有效地说服游客。设想:一个旅游团“十一”国庆节的时候游览北京,在去长城的路上遇到塞车,一堵就是几个小时。这时游客们等得不耐烦了,导游知道游客一肚子的火将要向她发出来,但是这时候也没有可能说服游客。于是导游赶快下车,努力地在车外面前后跑,认真地将查看到的塞车情况向游客们汇报。遇到其他车的导游时就大声抱怨:“真倒霉!我们的时间都给耽搁了。汽车要是能飞起来就好了!早知道这样,真不该安排大家今天上长城!什么?你说上哪里都堵车,真是的,我的游客们怎么办呢?”面对忙前忙后气喘吁吁的导游,面对导游的满腹牢骚,有的游客甚至安慰起导游来。这时候再来说服游客,或组织游客搞一些打发时间的活动就容易了。其实,这位导游的做法就是顺着游客的思路,巧妙地借自己的口说出了游客们的想法,当然游客们会想,既然已经这样了,那也就再没办法,只有等待了,只有按照导游的安排搞一些有益的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