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是欲成大事者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局势明显不利或形势不明时,宜保持谨慎,一方面积极准备必要条件,一方面静候时机。如果为眼前利益驱使,企图侥幸取胜,很可能招致败局。
李嘉诚深有体会地说:局势如何,应以大势而定,如自身实力强弱、市场低潮或景气等,而不能被一时困难所迷惑。在大势有利于我时,如果实力稍弱,也可一拼;在大势不利于我时,唯有忍耐才是上策。
嘉湖山庄原名天水围村,是李嘉诚的另一浩大的屋村计划。天水围位于新界元朗以北,与深圳西区仅隔一条狭长的深圳海湾。耐人寻味的是,嘉湖山庄计划的推出,也同样历经了10年之久。早在1978年,长实与会德丰洋行共同出资购得天水围的土地。第二年下半年,中资华润集团等购得其大部分股权,共同组建了巍城公司,决定共同开发天水围。巍城公司51%的股权属中资华润集团所有,长实集团仅占股权的12.5%,为第三大股东。大股东华润集团踌躇满志,雄心勃勃,计划在15年内将天水围建成一座可容纳50万人口的新城市。
当时,李嘉诚正忙于收购和黄公司,并未直接参与天水围的策划。整个开发计划,都是由华润来主持的。但是华润是一家国家外贸部驻港的贸易集团公司,缺乏地产发展经验,并不熟悉香港地产业的游戏规则。结果,计划进行不久,便遇到了挫折。
1982年7月,香港当局宣布动用22.58亿港元,收回天水围488公顷土地,而将其中的40公顷作价8亿港元批给巍城公司,要求巍城公司在12年内,在这块40公顷的土地上完成价值14.58亿港元以上的建筑,并负责清理318公顷土地,以交付香港当局作土地储备。如果巍城公司达不到要求的话,那么,这些土地及8亿港元就要充公。
另外,香港当局于1983年底宣布:计划投资40亿港元用于市政工程。其中,整理地盘工程预计投入16.2亿港元,基本建设预计投入9.6亿港元。香港当局将这两项共25.8亿港元的工程批给巍城公司承包,并要求确保15%的利润。
事情已成定局,华润集团兴建50万人口新城市的庞大计划基本泡汤,并且已有些心灰意冷,其他一些股东眼见前景不妙,均想退出。然而,李嘉诚依然看好天水围的前景。他丝毫不动声色,稳坐钓鱼台,采取了慢功吸股、后来居上的策略。
李嘉诚按部就班,丝毫不着急,逐年从其他股东手中,购入他们急待抛出的“垃圾”股票。到1988年,李嘉诚最终控得除华润外的49%的股权,成为与华润并列的两家股东(有人估计李嘉诚与华润事先是否达成默契,这样丧失信心的华润并未抛股)之一。
1988年12月,长实与华润签订了协议,其主要内容如下:长实保证华润在天水围发展中,可获纯利7.52亿港元,并即付3/4~5.64亿元给华润;如果将来楼宇售价超过协议范围,其超额盈利部分由长实与华润共享,华润得51%;今后天水围发展计划及后期销售工作均由长实负责,费用由长实支付,等以后在收入中扣回。此时,距规定的12年期限只剩下一半时间了。按该协议规定,完成这一浩大工程,风险完全由长实承担,而华润不用劳神费力,即可坐收渔利。很明显,风险大,收益也大。若能如期完成计划,则长实按协议售价,约可获利43亿港元。但据业内人士估计,将来实际获利数可能达到70亿港元。但是,如果不能如期完成工程,损失将会是十分惊人的。如此庞大的工程,仅用不到7年时间完成,大概唯有长实具备这个经验及实力。对此,李嘉诚有充分的自信。
果然,工程投入兴建后,进展神速,天水围大型屋村很快便矗立在了人们面前。天水围大型屋村定名为嘉湖山庄,共建58幢住宅及商业楼宇,总楼面积1136万平方英尺。共有住宅单位16728个,可容纳6.5万人口,总投资63亿港元,分七期于1995年中完成。天水围屋村又一次创下了一项屋村新纪录,直到目前,天水围屋村仍然是香港最大的私人屋村。第一期发售的7幢,税后利润共计10.86亿港元,其中长实得6.23亿港元,华润得4.63亿港元。另外7幢,华润可赢得协议范围中的7.52亿港元利润。以后六期华润所分得的利润,完全等于是“额外”所得,而长实的利润所得,更是难以估计。这样华润与长实都得到了回报。比较符合现在企业合作中的双赢模式。李嘉诚的独具慧眼,不仅为自己带来了财富,也让华润尝到了甜头。
在这个项目中,李嘉诚自己大赚特赚,又让陷入绝境的华润集团坐享其成,等于是挽救了华润,这又进一步为长实集团与中资的关系奠定了良好合作基础。
正是因为李嘉诚能忍,能够耐得住时间的考验,制定详尽计划,胸有成竹,不多花冤枉费用,才能在机会合适时顺利接手,取得令人瞠目结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