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谁都想价格低些再低些,可如果整个市场一片低迷,人参吆喝成萝卜价,这时的人参你还敢不敢买?做生意跟做其他事一样,人们喜欢随大流,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有可能清醒:人参再便宜也是人参,这时候敢出手准能获大利。
1998年长实集团周年晚宴上,李嘉诚曾说过:“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事实上,当别人把事情看得很坏时,他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不会被一时世局之变所迷惑。
随着1973年的大股灾,地产业也被拉下水。深谙香港经济兴衰规律的李嘉诚认定,低潮过后,又是新一轮**。因此,股市地产低潮,正是大展宏图的有利时机。
拓展就需要资金。于是,李嘉诚就想到发行新股集资。1974年,长实发行1700万股新股票,用以购买“都市地产投资有限公司”50%的股权。实际上,是换取其励精大厦和环球大厦。两幢商业大厦,租金收入每年达800至900万港元。
由于地产低潮,都市地产发生财政危机。李嘉诚正是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逆市而动,从而实现了低成本扩张。
1974年5月,长实与实力信誉卓著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怡东财务有限公司。李嘉诚任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为长实引进外资和拓展海外业务开了一扇门。
1974年到1975年间,李嘉诚两次发行新股集资约1.8亿港元。另外,李嘉诚在个人持有的长实股份中,拨出2000万股售予获多利公司,套取6800万港元现金。
这样,李嘉诚积聚了充裕的现金,使他得以在地产低潮地价偏低时,大量购入地盘。
此一时彼一时,随着形势的转变,李嘉诚打破过去只租不售的传统做法,重点转移到发展物业。这样就大大加速了资金周转速度。回笼的资金又可及时吸买地盘、兴建楼宇,可谓是一枪打两鸟。
李嘉诚的预见果然没有错,到了1976年,香港地产市场时来运转。人们这才惊奇地发现,在整个地产界沉睡的时候,李嘉诚一刻也没有懈怠,他那个小小的地产公司已经壮大成一个地产王国。1972年,长实上市时,拥有物业为35万平方英尺,而经过低潮期大量的购地建楼,到复苏的1976年,长实的物业和地盘面积迅速增至635万平方英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紧接着长实再发行新股5500万股,集资1.1亿港元,继续大举扩充物业和地盘面积。1977年,长实的物业和地盘面积一下子跃至1020万平方英尺。
曾几何时,被视为痴人说梦、天方夜谭的“赶超置地”(置地是当时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的目标,由遥不可及变成近在咫尺,伸手可触。李嘉诚在地产业界的眼光和气魄及其惊人的业绩,开始显示出他超人的风范。
我们来分析一下李嘉诚在这个故事里的精明之处,在于他熟悉市场兴衰规律,从衰退中看到希望,抓住契机,具体来说就是他首先在地产低潮中看到了地产的新**一定会到来,因此,他充分利用低潮的有利因素,人弃我取,大力拓展。
我们都知道,李嘉诚是靠地产从一个小商人成为大富豪的,而趁低吸纳正是他实现超速扩张的“绿色通道”,使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在别人为地产界的低迷而摇头叹息时,造就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