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好拳击手套上台(1 / 1)

做生意犹如在拳击台上比赛,总是此方一只手想扼住彼方另一只手,然后各自抽出另外的一只手相互攻守。这种道理,同样也被李嘉诚所认可,他认为在商场中总有“无形之手”,彼此控制。对于大商人来说,大商人的手法总是有一股扼制力,一是扼制住对手,二是扼住大局,从而能把生意做活做稳做大。李嘉诚“力助中资,合作收购”的经营策略就印证了他的“扼制之道。”

从1990年初,李嘉诚辅佐中信收购泰富起,香港中资和内地国企,纷纷扯超人衫尾,欲借超人之力购壳上市,合组联营公司,利用双方的优势,在香港和内地同时拓展业务。

首都钢铁企业总公司,是中国特大型钢铁基地之一,职工数27万人。经营多元化,包括钢铁、采矿、电子、建筑、航运、金融等18个行业;在国内拥有百多家大中型工厂和70家联营公司;在外拥有独资、合资企业18家。

李嘉诚选择首钢,还有一个机遇因素。香港有一家“东荣钢铁”上市公司。该公司业务以经销钢铁为主,1990年,光钢筋一项就进口33万吨,占香港同年市场进口量的1/3。东荣为李明治的联合系集团所控。李明治是香港股市著名的魔术师,不停地将全系各上市公司的股份倒来倒去,据说买家卖家都是他一人,害得小股东叫苦连天,不知所措。

李明治涉嫌触犯证券条例,招致证监会等机构的大调查,如证据成立,李明治及其联合系集团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在这种情况下,李明治走为上策,有意将旗下上市公司做壳出售。东荣钢铁与首钢的入港发展相吻合,它既可消化首钢的钢铁,还可将部分钢铁销往海外。

1992年10月23日,首都钢铁、长江实业、怡东财务、东荣钢铁在北京签订有关收购东荣的协议,收购价9.28角/股,涉资2.34亿港元。收购方的股权分配是,首钢51%,长实21%,怡东3%,一共为75%东荣股权。收购停牌前,东荣市价为9.2角/股。

东荣的市价及收购价均低于股票面额,可见东荣当时在股市信誉之低,东荣是一只没有肉的微型空壳。就这只小壳,并不可限制它的未来主人将其发展成大型中资企业。

首长(指首钢与长江实业)第二次合作,是收购三泰实业。1993年,李明治的联合系进一步斩缆,将旗下的上市公司出售。4月2日,首钢、长实、怡乐又一次联手,收购联合系的三泰实业67.8%股权,每股作价1.69元,共涉资金3.14亿港元。

三泰实业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收购后,三家的股权分配是首钢46%,长实19%,怡东2.7%。5月,东荣从长实和怡东手中购回三泰股份。

同月,东荣正式改名为首长国际。大股东仍是首钢、长实、怡东三家。三泰实业则挂在首长国际旗下。

1993年5月18日,首长国际收购开达投资,经重整后,将其改名为首长四方。

1993年8月12日,收购建筑公司海成集团,斥资1.74亿港元。

1993年9月12日,首长国际全面收购宝佳集团,涉及资金11亿港元,是首长国际金额最大的一次收购。宝佳的业务以黑色金属为主。

经过五次收购后,首长国际在香港站稳脚跟,实力大增,于是,调头向内地进军。与内地政府及企业合作的投资项目,累计资金达百亿以上。

美丽华酒店是杨氏家族的祖业,但创始人却是一批外籍神父。20世纪50年代初,九龙尖沙咀有一家教会小旅店,专门收容被驱逐的内地教堂的神职人员。1957年,中山籍商人杨志云,因一次偶然机会,购得这间小旅店。几经扩充,到20世纪70年代,美丽华已是拥有千余客房的一流酒店。20世纪80年代初,佳宁和置地联手购美丽华一翼,价高28亿元,轰动全港。后佳宁破产,置地债台高筑,致使交易未成,双方对簿公堂,再一次轰动全港。

1985年,杨志云逝世,其子继承父业,美丽华仍风生水起。到1989年,香港旅游业空前萧条,入住率到1991年还未突破50%。杨氏兄弟遭众股东指责,集团元老何添出任美丽华集团主席。

1992年,香港旅游业转旺。至1993年,美丽华已恢复元气,渐入佳状。然而,各大股东间的矛盾并未因此而消融。并且,杨氏兄弟也不是团结得如钢板一块,大哥杨秉正坚决不放弃祖业,而其弟杨秉梁则主张去美国发展。

这正是外强“入侵”的天赐良机。

外强之中,首推香港首富李超人与中资强豪荣公子合组的新财团。以长实的财力与中泰的背景,欲得美丽华,如瓮中捉鳖。一位财经评论家说:“满香港,再也找不到第二对这么强大的黄金拍档。”

市面上,原有关于李氏荣氏不会再合作的传闻,后来烟消云散。皆说:“美丽华算死定了。”

美丽华,非李超人、荣公子这样的“大粒佬”才吞得下。美丽华是恒生指数三只酒店蓝筹股中唯一的华资酒店股,该集团主要资产包括:

一是美丽华酒店,位于九龙尖沙咀商业旅游区,估值24亿港元;二是深圳蛇口南海酒店,估值12亿港元;三是柏丽广场,第一期估值10亿港元,第二期估值47.5亿港元。这三项加起来,总估值93.5亿港元。

1993年6月5日,长实与中泰各占一半股权的新财团,向美丽华提出收购建议,每股作价15.5元(认股权证8元),涉及资金87.88亿港元。

美丽华集团于9日申请停牌,停牌前市价为14.8元。李嘉诚15.5元的收购价,溢价不到一成,一般要溢价二成方可生效(即为众股东接受)。市场普遍认为,李氏荣氏的出价太低,估计美丽华的资产值为18元/股。

李嘉诚是股市收购老手高手,他应该深谙此理。也许他过于自信,认为不会再有强手跳出来与其角逐“猎物”。

据李嘉诚自己说,他们此番收购,是美丽华的一名大股东主动提出洽商,该股东有意出售其所持股权,并且持股数不少。

这会是谁呢?难道会是杨氏家族掌门人杨秉正?到6月14日,美丽华董事总经理杨秉正发表公开信,声称全部董事均未与长实、中信达成共识,美丽华物业发展潜质极佳,资产净值为20元/股。信中提到,6月8日晚才接到李嘉诚、荣智健财务顾问的电话意向,而次日早上9时,收购建议书就送到美丽华董事局,“这么庞大的收购行动,未给予当事人适当时间去了解,而突然采取行动,那当然算不得友好和善意”。

杨秉正显然对买主的15.5元/股的价格不满。市场传闻,主动与李嘉诚接洽的股东,很可能是美丽华董事局主席何添。估计,何添所持的股权不及杨家的零头。李氏、荣氏欲获成功,杨秉正方是关键。

6月22日,杨秉正又刊启事,称公开信可能有不适之辞,致使公众对李嘉诚、荣智健两先生产生误解,谨向两位先生深表歉意。结果,这则启事更使公众疑窦丛生。有人说,杨秉正到底是怕具有强大政治靠山和经济实力的李荣集团。对买方的揣测,更是人言人殊。有人道,李嘉诚有失一贯的君子之风,对方抗拒仍执意收购;亦有人言,李嘉诚仍是不抱买古董的心态,价码已出,不再随意更改,成则得,不成则弃。

杨氏家族只持有3成多股权,李荣集团全面收购,仍取胜有望。

半路上杀进个程咬金——李兆基的介入,使局势完全逆转了。

谁会想象李兆基会公开与李嘉诚“为敌”呢?二李交情之深,路人皆知。他们是地产老拍档,曾去温哥华,与郑氏等共同投得并发展世博会旧址,总投资百亿。他们是高尔夫俱乐部的“波(球)友”,每周相聚一次,形影不离。更令人称道的是,不久前,他们共同推出一个“嘉兆台”高级地盘,把两个人的名字合成物业名,成为两人友谊的永恒象征。

本来,未陷债务泥淖的杨秉正,完全可抓住所持的股权不放。他真的担心“怀璧惹祸”,就寻找第三者为其“藏璧”。这个人必须是先父的至交,并且财力在香港十强之列。

这只有李兆基了。

李兆基碍于李嘉诚的情面,开始非常为难。现在杨志云遗孤有难,不帮又说不过去。杨志云在商界名声卓著,深得同仁尊敬。眼看杨家祖业行将被外强“吞噬”,杨志云生前的世间挚友,必会遭外人指责。

真正促使李兆基下决心的,是杨秉正“送璧入怀”。美丽华前景广阔,谁不垂涎欲滴?商场无父子,就更不会有友谊。于是,李兆基就给密友李嘉诚致命一击,与杨秉正私下签订协议。

杨秉正以极优惠的条件,让李兆基保证只做股东,从杨氏家族购得略过三成的美丽华股权。李兆基保证只做股东,管理权仍为杨氏家族所控,从而解了杨秉正的心头之患,他最担心美丽华一旦被另一家财团控得,杨家将会被清扫出局。

李荣集团一时方寸大乱。一贯不抱买古董心理的李嘉诚,一反常态,把15.5元的收购价提高到17元,与李兆基的同等收购价对撼。一位证券经纪商称:“头脑冷静的李嘉诚,也会情绪冲动,在古董拍卖会上竞价了。”

到7月12日,以杨秉正为首的8名董事,仍拒绝百富勤(长实与中泰委托的财务顾问)的收购建议,他们手中还控有7.61%美丽华股权。以何添为首的5名董事持有5.37%股权,他们主张接受收购。

7月16日,百富勤宣布全面收购截止,仅购得13.7%股权及9.2%认股权证,股权未购满50%以上,承认收购失败。

而李兆基通过市场吸纳,使其所持股权增至34.8%。因未过35%全面收购触发点,无须发起全面收购,却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

证券分析员说:“李兆基攻守兼利。如果李嘉诚再要发动全面收购,李兆基可以从杨秉正等股东手中买入股份,超过半数不太难,李嘉诚又可能徒劳无功。如果李嘉诚按兵不动,他也不动,稳可控制整个集团。”

李兆基敢挡李超人,轰动全港。舆论一直认为:超人之势不可当,其锋不可争。

圈中人道:“一帆风顺的李嘉诚,在美丽华一役铩羽退守,是超人在本埠走下坡路的起点。”

事情真如这位预言家所说的那样吗?

此后的事实证明情况并非如此。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商场上你争我夺,硝烟弥漫,有闪失、有挫折都属正常状况。李嘉诚虽在收购美丽华酒店一役中失利,但他力助中资,与荣智健、首钢等企业的合作则又是他过人的精明之处,这一合作,必将为他事业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纵观全局,李嘉诚的事业不仅没有走下坡路,反而蒸蒸日上,锐不可当,前景十分良好。在做生意时,要学会“扼住法”——用另一种有效战术控制住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