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的快车隆隆驶过,谁能追得紧、扒得上谁就能到达目的地。在塑胶花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之际,谁能抓住机遇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丰厚的利润回报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李嘉诚以一次漂亮而惊险的速度战再一次在自己势单力薄的时候为自己赢得了良机。
美国和加拿大属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消费水平极高,其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额的1/4以上。李嘉诚以前也曾陆续承接过香港洋行销往北美的塑胶花订单,但纯属小打小闹,量小利微,根本就不是他所预期设想的。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守株待兔”是纯粹的机会主义,等于是坐以待毙;“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陈旧过时的经营理念,根本就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针对现实状况,李嘉诚决定主动出击,尽快占领更大的市场。他迅速抽调人力、物力,设计印制了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和宣传材料,通过香港当局有关机构和民间商会打听到北美各贸易公司的具体地址,然后分别寄了出去,静候佳音。
李嘉诚的努力果然没有白费,没过多久,果然就有了反馈。北美一家大贸易公司,在收到李嘉诚寄去的画册之后,对长江公司的塑胶花彩照样品及其报价都特别满意,而且回函告知,决定派购货部经理亲自来香港一趟,以便“选择样品,考察实力,洽谈入货”。
这家贸易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公司,其销售网遍布整个美洲大陆,对于李嘉诚来说是较大的客户。这是长江公司的一个机会。但李嘉诚很清楚地知道,香港有众多的塑胶厂,机会并不专属长江一家。因为对方来到香港之后,必定会全面考察香港的各个厂家,然后再挑选最满意的合作伙伴。
李嘉诚收到对方来函之后,立即通过越洋电话与对方取得了联系,表示“热忱欢迎贵公司派员来港”。交谈中,对方简单地询问了香港塑胶业其他厂家的情况,并表示,如果时间允许,希望李先生陪同他们的人走访一下其他厂家。
李嘉诚面临的又是一场非常激烈的竞争。这次竞争非同寻常,要比信誉,比质量,比规模,斗智斗力,方能确定究竟谁能赢得这笔业务。
李嘉诚心中最渴望的目标,就是使长江能够成为这家北美公司在港的独家供应商。虽然他相信自己的产品质量是全港一流的,但论起资金实力、生产规模来,在香港同业中,勉强只能算个中游水平。正是这一点对于和批发商的合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香港有数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塑胶公司,仅就工厂的外貌而言,就令人另眼相看。而长江公司的工厂格局,虽然已不是建厂初期那么破败不堪了,但依然令人难以恭维。李嘉诚知道,且不论生产规模,单看工厂的外在形象,就不会给来自先进工业国家的外商留下好印象;而能否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商业交往中,往往是极其重要的。
上次在与欧洲批发商接洽中,尽管李嘉诚胜利了,但应该说其中含有很大的侥幸成分,由于生产规模的不足,差点使李嘉诚的希望化为泡影。这给李嘉诚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他认识到,无论怎样,最终都要以实力和规模取胜,这才是最根本的。
于是,李嘉诚决定借着这个机会,彻底改变工厂形象,尽快扩大生产规模。
然而,根据事先约定,美方派遣人员一周后便将抵达香港。时间如此仓促,能对工厂动如此大手脚吗?公司上下都认为有点不可能,但是李嘉诚决定冒险。他没有多犹豫,马上召集公司高层会议,宣布了这个令人震惊而兴奋的计划:必须在一周之内,将塑胶花生产规模扩大到令外商满意的程度。
此时,李嘉诚正在港岛北角筹建一座工业大厦,原计划是等建成之后,留下两套标准厂房自己用。现在看来是等不及了,只能另外租别人的厂房应急。
为了抢时间,李嘉诚委托房产经纪商代租厂房,最后选定了位于北角最繁盛地段的一座工业大厦。李嘉诚看过楼后,当即拍板租下一套占地一万平方英尺的标准厂房。迁厂所需资金,除部分自筹外,大部分都是银行的大额贷款。这笔款子,李嘉诚是以正在筹建中的工业大厦的地产作抵押贷到手的。
他的部下都在心里犯嘀咕:做事一向沉稳的李嘉诚这次是怎么了?商人还没有来,生意的面儿还没见着呢,就已经把自己苦苦经营建起的工业大厦给抵押出去了。如果生意谈不成,岂不是鸡飞蛋打两头空吗?
但李嘉诚心里清楚,这个险值得冒!否则,就等于将这笔可能的大生意拱手让给竞争对手。面对这一难得的机会,具有远见卓识的李嘉诚又怎肯轻易放弃呢?
这几乎可以说是李嘉诚一生商业经营中最大最仓促的冒险,他孤注一掷,几乎是拿多年营建的事业来作赌注。李嘉诚一生作风稳健,可这一次,他决心全力搏命。事实是,有了这一次的赌注,才有了李嘉诚的将来。
决心是有了,但要真正做起来,其工作难度之大、程序之繁杂可想而知。
旧厂房的退租,可用设备的搬迁,新机器设备的购置,新厂房的承租改建,设备的安装调试,新聘进工人的培训及上岗,工厂进入新轨道后的正常运作……这一切,都要在一周内完成,真的可能吗?在别人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更何况,在迁厂过程中,无论在哪个环节出现小的失误,都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计划的失败,那样一来,不仅将使一切努力白费,而且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李嘉诚深知这次冒险性命攸关,所以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他紧张而不慌乱,哪组人该干什么,哪些工作请专业安装公司做,每一天的工作进展如何安排,全在日程安排表中标得清清楚楚。由此可见,李嘉诚虽然是在做一次冒险,但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并非一时冲动的草率行事。而且,在如此巨大的工程面前,李嘉诚有条不紊,调度有方,充分显示了他的协调能力和组织才能。
李嘉诚和全体员工一起,连续奋斗了七昼夜,每天只有不到三四个小时的睡眠。但大家都毫无怨言,他们也很希望自己公司能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当北美公司负责人到达香港时,设备调试工作刚刚完毕,李嘉诚连水也没顾上喝一口,就把余下的工作交副手负责,自己驱车赶往九龙启德机场迎接这位北美大客商。
港岛与九龙之间,隔着一条维多利亚海峡。那时还没有海底隧道,港岛到九龙不通汽车。为了表示诚意,李嘉诚便驱车乘汽轮渡过海峡前往启德机场。
就在这位大客商到来之前,李嘉诚早已在港岛希尔顿饭店为他预定了最好的房间。等客人上了车,李嘉诚就问:“您是先住下休息一下呢,还是到我们的工厂参观一下?”
这位美商也是个急性子,他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先去厂里看一下了。”
李嘉诚不得不调转车头,朝北角方向驶去。李嘉诚真有点后悔,不该多问这一句。他心中忐忑不安,设备刚刚调试完毕,员工刚刚上岗生产,会不会出问题?
汽车驶近工业大厦,李嘉诚停下车为美商开门,当他听到熟悉的机器声响以及芳香的塑胶气味时,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美商在李嘉诚的引领下,参观完了全部生产过程和样品陈列室之后,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地称赞道:
“我在动身前认真看了你的宣传画册,知道你有一家规模不小的工厂和较先进的设备,但想不到规模这么大,设备这么现代化,生产管理这么井井有序。我并不想恭维你,你的厂完全可以与欧美的同类厂家媲美!”
李嘉诚兴奋不已,对他说:“感谢你对本厂的赞誉。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和交货期限。你已经看过了我们的报价单,如购货批量大,价钱还可以更低。总之,我们的信誉,请你们绝对放心。”
“好,我们现在就签合同。”美国人就是这么性急而爽快。
双方在愉快而友好的气氛中签署完协议之后,李嘉诚又亲自驾车送他去希尔顿饭店休息。临别时,李嘉诚诚恳地对美商说:“明天我来接你,陪你去参观另几家塑胶公司。”
美商依然是直言快语:“不必去了,我倒想请你做我的向导,去参观中国寺庙。我知道在你的内心,其实并不希望我参观其他厂,你想做我们的独家供应商。”李嘉诚以笑意回答了美商。
李嘉诚的冒险换来了丰硕的回报。这家北美公司从此成了长江公司的大客户,每年的订单都以百万美元来计算,李嘉诚又在冒险中稳赚了一大笔。
更令李嘉诚感到高兴的是,正是通过这家北美公司,李嘉诚获得了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信任,并最终与其发展成为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也为长江公司进军海外架起了一道桥梁,并为其后来成立跨国公司准备了条件。
打开欧美市场后,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了数千万元港元的盈利,长江终于成为香港乃至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李嘉诚也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名,不仅蜚声全港,也为世界的塑胶同行所瞩目。
风险是与收益成正比的,大冒险有时确实可以获得大收益。然而,风险毕竟是风险,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既然决心冒险一搏,仅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像李嘉诚这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要计划周密,部署妥当,措施得力。
要知道,商场上的冒险虽然类似赌博,但毕竟不是赌博,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对胜算的判断和全身心的努力奋斗。李嘉诚能把看似一个天大的风险变成对当时的他而言天大的利益,正是以速度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