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智力(1 / 1)

在《孙子兵法》中讲究以智谋事。同样,商人最可贵的不是手中的钱,而是智商——智商可以把办不成的事办成,把挣不到的钱挣到。李嘉诚就主张以智取天下,所以在纷纭复杂的商海大战中能够挺立不败。这一点,值得学习。

和黄集团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和记洋行,二是黄埔船坞。和黄是当时香港第二大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财阀所控制的最大上市公司。

和记洋行成立于1860年,黄埔船坞则可追溯到1843年。100多年的发展壮大,和记黄埔变成资产庞大的商业巨人。

但是,和记黄埔在1973年受到股市大灾和世界性石油危机以及连带香港地产大滑坡的严重影响,加上和黄主人祈德尊家族经营不善,陷进了财政泥淖,接连两个财政年度亏损近2亿港元。

因此,1975年8月,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解救,条件是和记出让33.65%的股权。

汇丰于是成为和记集团的最大股东,黄埔公司也由此而脱离和记集团。和记成了一间非家族性集团公司。

1977年9月,和记再次与黄埔合并,改组为“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司”。

当时,汇丰表示,在和黄经济好转后,会选择适当机会,出让其大部分股份。

其实,李嘉诚在觊觎九龙仓的同时,也垂青着和记黄埔。他放弃九龙仓,必然要全力并吞和黄。

李嘉诚一直密切关注和黄的发展。与九龙仓一样,他通过充分的研究,认定这是一家极具发展潜力只是目前经营不善的集团公司。

另外,李嘉诚洞悉到汇丰不会长期持有和黄股,因为汇丰银行身为香港金融至尊,不会长期背上“银行操纵企业”的黑锅。也就是说,汇丰出售和黄股权势在必然。

事实上,李嘉诚知道汇丰一直在等待适当机会和合适人选出售和黄股权。

于是,在1978年的九龙仓大战中,当汇丰大班沈弼出面规劝李嘉诚时,李嘉诚果断地放弃九龙仓控制权的争夺,借以与汇丰增进友谊,为下一步收购和黄埋下伏笔。

之后,李嘉诚频频与沈弼接触,二人交情日深。李嘉诚又进一步知道汇丰急需扩大实力,增强储备资金。就是说,汇丰有可能急于抛出和黄股。

最后就不能不说是缘分和运气了。沈弼十分赞赏李嘉诚精明强干、诚实从商的作风及其如日中天的业绩,对李嘉诚情有独钟。

此外,沈弼慧眼识珠,认定李嘉诚堪托大任,可以重振和黄。

原来,汇丰出售和黄股权,不是单纯地卖出股票套利,而是希望和黄得遇明主,重振昔日雄风。

因此,汇丰银行于1979年9月以每股7.1港元的价格,将其手中持有占总股权22.4%的9000万和黄普通股售予长江实业。

当时,对汇丰手中的和黄股垂涎者甚众,但沈弼及汇丰根本没有考虑让别人角逐和竞争。

汇丰让售李嘉诚的和黄普通股价格只有市价的一半,并且同意李嘉诚暂付20%的现金,对李嘉诚真是优惠之极。

接下来,李嘉诚集中火力乘胜追击,继续在股市上大量吸纳和黄股票。

经过一年的集中吸纳,到1980年11月,李嘉诚成功地拥有39.6%的和记黄埔股权,控股权已十分牢固。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被选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资洋行的华人大班(注:包玉刚入主的怡和系九龙仓不属独立洋行),和黄集团也正式成为长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当时,长江实业实际资产是6.93亿港元,而和记黄埔的市价总值是62亿港元。李嘉诚以小博大,以弱胜强,成功控制巨型集团和黄,难怪被称为“蛇吞大象”。

匪夷所思,难以置信,然而这又是不争的现实。因此,李嘉诚被冠以“超人”之誉。

这与包玉刚夺得九龙仓的作风截然相反。包玉刚以其海派的气势,雷霆万钧重锤出击,怡和系殊死抵抗,因此两虎相斗,彼此都受重创。

而李嘉诚收购和黄则是和风细雨,兵不血刃,其间并没有遇到和黄大班韦理组织的反收购。

陈美华的《香港超人——李嘉诚传》(广州出版社出版)中,对李嘉诚此役中超人的战略战术做了透彻的分析。

其一,李嘉诚成全包玉刚收购九龙仓的心愿,实则是让出一块肉骨头让包氏去啃,自己留下一块瘦肉。因为九龙仓属于家族性公司的怡和系,凯瑟克家族及其代理人必会以牙还牙,殊死一搏反收购。

包氏收购九龙仓,代价沉重,实际上与怡和大班打了个平手。怡和在香港树大根深,收购九龙仓,自然是一番血战恶斗。

反之,沦为公众公司的和记黄埔,至少不会出现来自家族势力的顽强反击。身为香港第二大洋行的和记黄埔,各公司“归顺”的历史不长,控股结构一时还未理顺。各股东间利益意见不合,他们正企盼出现“明主”,力挽颓势,使和黄彻底摆脱危机。

只要能为股东带来利益,股东不会反感华人大班入主和黄洋行。这便是李嘉诚最初的出发点。

其二,和黄拥有大批地皮物业,还有收益稳定的连锁零售业,是一家极有潜质的集团公司,市值高达62亿港元。

李嘉诚频频与沈弼接触,吃透汇丰的意图:不是售股套利,而是指望放手后的和黄经营良好。另一方面,包氏出马敲边鼓,自然马到成功。

智商是经商的成功底牌,没有智商,或智商不足,一定难以始终坚守自己的经商应变底牌——“经商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