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得,先算失(1 / 1)

常人做生意,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马上就可以盈利,还没弄清楚市场就盲目投资,结果才遭遇一点点困难就临阵脱逃,赔得惨不忍睹;而李嘉诚则恰好相反,他投资讲求退出战略,未想得,先算失,做最坏的打算,仔细衡量之后才动手去做,就算遭遇不利,也知难而进,主动克服,披荆斩棘,辟出一条路来。

所谓投资退出战略就是,投资时就要考虑退出,投资退出并不限于项目亏损时的迫不得已,更应是主动的发展战略,在恰当的时候以退为进!李嘉诚无疑是这种策略的坚定拥护者,在一次采访中,他就坦言:“当我购入一件东西,会作最坏的打算,这是我在交易前做的99%的事情,只有1%的时间,是想会赚多少钱。”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在事前就预防危机的发生;另外,不做投机性操作,也是他的原则之一,而且他还公开呼吁民众不要借钱来炒股。

李嘉诚表示,“(投资人)都是要小心,如果投机性(股价)是在高位,怎样也都会有危险成分,香港、内地股票现在升到那么高,确实有可能发生问题。”

除了严格的风险控管之外,身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从来没有欠过债,因为采取分散投资策略,加上做生意时,都会考虑到能否在一个星期内拿到现金,因此现金流通顺畅,根本不需要借钱来周转。李嘉诚正是凭借这种未曾得、先算失的投资原则,才创造了经商六十余年无亏损的佳绩。

2002年1月28日,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宣布,将会同新加坡政府控制的科技企业,以现金7.5亿美元购入股权,鲸吞美国海底电缆巨擘环球电讯。此举可取得贯通全球200个城市的光纤网络,进一步扩大“和黄”的全球电信王国。李氏称霸全球电讯业务之心已昭然若揭。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002年5月12日,长江实业宣布,已于5月10日向香港联交所正式申请分拆旗下生化科技业务——长江生命科技集团,于创业板独立上市,74岁的李嘉诚开始在生化领域拓展业务。这个消息刚发布,便在香港股市上掀起了生化股的狂潮。

在全球经济形势明显大滑坡的大背景下,李嘉诚的生意却越做越大了。从香港到泰国,从亚洲到欧美,从能源到地产,从电信到港口,掀起一大串投资行动,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纵观李嘉诚的投资历史,逆大市而行,人退我进,人弃我取,是李嘉诚投资的诀窍之一。低谷过后是高峰,在低潮期以低价入市,而后在高峰期再以高价脱手,这是李嘉诚积累财富屡战屡胜的招数。在香港,市场人士往往把李嘉诚入市作为大市反弹的信号和标志,他就是用这种逆市投资理念,屡创投资经典个案。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英就香港前途展开谈判之际,香港资本市场受英资出走影响,为悲观情绪所笼罩。当时,英资“置地”集团急于出售“港灯”,李嘉诚在1985年1月果断出手,收购“港灯”34%的股权。6个月后,趁“港灯”股价回升,他出售10%股份,成功套现,净赚21.8亿港元!

1993年,李嘉诚购入英国移动电话公司Rabbit,并易名为Orange“橙”,开始艰难的经营,当时许多业内人士都不看好该项目。6年之后,李嘉诚把“橙”转手卖给一家欧洲电信公司,净赚1180亿港元,成为世界上赚钱最多的一笔单一交易。

1983年,李嘉诚通过“和黄”斥资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当时该公司日亏500万港元。10年后,该公司成为“长和系”中的一个“金手指”,日赚1500万港元,并成功在加拿大上市。不久前,曾传出有欧美公司欲收购该公司的股份。市场人士估计,如果“和黄”成功出售所持股份,至少能获利60亿港元,再次写下投资成功的经典个案。

但是,人们很少能注意到的是,这一系列辉煌和全球华人首富的光环背后,有赖于李嘉诚慎之又慎的投资退出战略。缩回的拳头才能更有力地出击,为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一个企业应对投资项目定期进行分析、排序,慎重布置投资退出。一般企业在投资时仅考虑日后如何经营,却很少考虑怎样在适当的条件下将投资兑现,更少想过如何收拾亏损残局。这便是他们和李嘉诚的差距。

一个从战术上考虑问题的人是强者,而一个从战略上考虑问题的人则是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