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经过财富洗礼的人,很少有人没有冒过险。李嘉诚也不例外,但是李嘉诚更清楚,哪些险可以冒,哪些险利润再高也不能冒。在他生意越来越大以后,他更是固守不能为高利润冒大风险的原则。
李嘉诚当初在欧洲诸国竞争到了多张3G(第二代移动电话)牌照。但是,不久,当3G如火如荼之时,和黄却将手中的大量3G优良资产出售。
2000年8月,在伦敦的一家酒店客房里,和记黄埔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身前摊着一札文稿。他全神贯注地思考着上面的数字:450亿美元。这笔令人目眩的巨额资金是包括和记黄埔在内6家国际财团用来竞投德国6份3G营业执照的,不一会儿,霍建宁的手机响了,打来电话的是李嘉诚和记黄埔72岁的董事长。当时,香港的天气正是山雨欲来,台风在摩天大厦间穿行呼啸,身处大厦顶层的李嘉诚可以看到自己正处在电闪雷鸣的乌云中。他给霍建宁发出指示:退出竞投!接到指示,霍建宁退出德国的拍卖,并且将和记黄埔在德国电信执照中所持有的股份卖给了两个合作伙伴:荷兰KPN NV公司以及日本NTT DoCoMo公司。
分析员大声疾呼,和记黄埔最后一刻退出,意味着它将失去建立遍及欧洲大陆的第三代移动电话网络的机遇。有人因此奋起批评和记黄埔的投资政策,批评者指出,和记黄埔会因为这次失误而丧失机会,无缘成为3G电信世界中举足轻重的一员,而在这新一代电信世界中,最普及的高速互联网工具将是移动电话。
从当时的背景来看,众人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如此激烈是很自然的。因为仅在一年半以前,和记黄埔在3G业务方面雄心勃勃。其麾下有许多市值很高的第二代移动电话(2G)运营商,如美国的声流公司(Voicestream),英国的Orange公司,这些公司都有可能成为3G业务的执牛耳者。而且李嘉诚与霍建宁也已拟定各种计划,准备在法国、比利时、瑞典和瑞士的3G营业执照的拍卖中一拼高下。然而,和记黄埔从德国突然退出,可能预示着这些计划将撤销,或者至少会将规模缩小。因此,这个决定在当时激起了种种疑问。《纽约时报》载文发问:“超人(香港人对李嘉诚的昵称)失去威力了吗?”
按照李嘉诚的“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这一指导思想,李嘉诚已经从火爆的股市上看到了泡沫的成分有多大,李嘉诚决定先退一步,再伺机做更多的业务拓展。也许是为了应验李嘉诚的投资退出正确与否,自从那一刻起,业界对在3G营业执照上花费的巨额资金疑虑重重。电信股的价格波动反映出人们的这一焦虑。德国电信的股价在过去9个月中猛然下挫了60%;法国电信下跌了40%;英国电话也下跌了45%。这三家公司都在3G业务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和记黄埔的股价只下跌了20%,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嘉诚与霍建宁售出了所持有的电信股,而不是买入。和记黄埔留下的是210万名用户,140万人在香港,其余的分布在印度、以色列等市场中。正如霍建宁所说的那样:“我们事后发现,投资者满意公司从德国市场退出的举动。”股价下跌20%并不代表投资者个个都是欢天喜地;不过,由于减少了更大的损失,所以也值得庆幸。
和黄股票没有像竞争对手那样大跌还得益于李嘉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和黄除了经营电信业务,出于稳健的投资策略,在传统行业领域仍有大量的投资。和记黄埔是镶嵌在李嘉诚王国桂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和黄拥有的港口遍及世界各地:赫斯基(Husky)是加拿大一家主要的能源供应商;百佳超级市场(Park N Shop)连锁店在全亚洲都有分店;另外,和记黄埔公司还经营着大量其他业务。在1999财政年度,集团的营业额为71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出售电信资产。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收益使和记黄埔成为全球经营业绩最佳的公司之一。
为了使和记黄埔继续赢利,李嘉诚迈出了果敢的一步。李嘉诚说过,不要和任何一项业务“谈恋爱”。根据他的判断,他断定电信市场的股份已经出现了虚商,因而果断地出售了手中大量的电信资产。且让我们来看看以下记录:1999年6月,和记黄埔将其在美国无线业务运营商声流公司中23%的股权售给德国电信,1999年底,和记黄埔售出在英国无线业务运营公司Orange中49%的股权。
从李嘉诚投资的战略来看,他首先看好了第三代通讯3G业务的前景,因此,和记黄埔在此之前获得在英国经营3G业务的执照,其后又获得意大利的执照(价格下跌之后),1999年12月又获得瑞典的执照。但是,李嘉诚所看重的仅仅是3G业务在股票上的前景,因此他先是将其在英国经营3G业务执照的大部分权利售给荷兰KPN NV公司和日本NTT DoCoMo公司,然后又逐渐放弃了德国、波兰和瑞士市场,而且强烈表示不会进入法国市场。所以,霍建宁道:“我们从未说过要创建一个泛欧的3G网络。就我们来看,这块市场风险太大。”但对这种风险太大的业务通过股票交易的方式却可以获得很高的利润,这就是李嘉诚投资3G的原因所在。
业务利润很高但风险也很大,放弃便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