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的眼里,李嘉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商业巨子,懂得如何赚大钱。但在他的两个儿子的心里,李嘉诚有另一种心灵上的追求,感觉很温馨。同样,李嘉诚也需要把赚钱与用钱的关系传授给他们,以便让他们明白真正的做人与赚钱之道。
小儿子李泽楷说:“我觉得我很幸运,可能是令人想不到的。我们生活是那样简单,不是说简单就非常好,而是简单原来就是非常幸福。”
李泽钜说:“爸爸是一个很懂得用钱的人,他知道生命中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如果在他一生中,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可以帮助不幸的人,那么他感觉更加富有了。”
李嘉诚说:“1957年、1958年,我赚了很多钱,那两年,我很快乐。”一年后,快乐换来迷惘,他想:有了金钱,人生是否就可以很快乐呢?左思右想,他终于想通了。“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
等到想通了金钱的意义,跳离了金钱的圈套,李嘉诚就把这一感悟传授给自己的儿子李泽钜、李泽楷。李嘉诚14岁丧父,今日的成就是依靠自己千辛万苦挣出来的。于是他明白,只有磨炼,方知做人、做事的艰辛,温室里的幼苗是不能够茁壮成长的,他带他们去看外面的困难,让他们去领会人生的艰辛,带他们坐电车坐巴士,又跑到路边报纸摊档,看那一边卖报纸一边还在温习功课的小女孩,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求学态度。他带着两个儿子,从身边的大众身上去接受、领悟人世的坎坷,品味该如何去做人。
每当星期天,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必定会跟父亲出海畅游,这已是多年的习惯,像一日三餐不可或缺。也许大家感到奇怪,不就是出海吗?人人都会,人人都去。但是,他们出海畅游的目的,在于他们要协力上演的一幕“压轴好戏”。
据李嘉诚所言:“他们一定要听我讲话。我带着书本,是文言文那种,解释给他们听,然后问他们问题。我想,到今天他们亦未必看得明白,但那却是中国人最宝贵的经验和做人的宗旨。”
做生意跟做人一样,李嘉诚有自己坚守的原则。“有些生意,给多少钱让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在滚滚红尘当中,可以辟一处地方安顿好自己的良心,身心亦舒坦。
李嘉诚给儿子们的“最高指示”是,凡事要低调,不可大张旗鼓,大肆渲染。但是在一些适当的场合里,他也会做一些巧妙的安排,让两个儿子曝光亮相,出现在众人面前。比如在1990年万博家园推出预售之前,长实集团公关精心安排,让当时的集团执行董事长李泽钜,出现在媒体面前,接受两本杂志的访问。但是在一些平时场面里,他总不让儿子“坦面”于众,以免树大招风,无助于心理成长。
1992年4月,李嘉诚在北京中南海的古典建筑物前,向中共总书记江泽民介绍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同年7月,新任港督彭定康参观葵涌四号货柜码头,李嘉诚亲率大军迎接。那天,李嘉诚要庆祝属下公司处理第2000万个货柜,李泽钜、李泽楷两人,和父亲一样佩戴公司名牌,上面简单地写着本人的名字。
回想起那一天,按有关规定欢迎彭督的男性要员,入场一律不允穿长衣,深色的长裤,但是唯独李泽楷穿着带过肩吊带的长裤,和父亲伴在“肥督”身边全体合照,李泽钜则远离此地,静静地站立在外围。
1992年10月,港督与商界午餐聚会,被称为“小超人”的李泽楷也来参加了。过了几日,在彭定康宣布“总督商务委员会”的名单当中,包含的成员就有香港18位主要的商界人士及3位官府议员,在这18位成员之中,就有长实集团执行董事李泽钜在内。成员任职期限是自1992年10月的那天起一直到1994年底结束。
李泽钜获总督总委(有说这是香港当局的“商政局”,成员有利国伟、荣智健等)后三个月,在长实集团荣升为副董事总经理,再过一个月后生效,取代长实“老臣子”周千和的位置。而在年前,李泽钜已趁父亲辞去汇丰董事时,就进入狮子银行的董事局内。
两项新委任,有没有关联?1994年底首届总督“商委”任满时,李泽钜是否已经接管李氏王国?这是后话。至于取代追随父亲打江山的老臣子在公司的地位,则应属李嘉诚精心部署的一招。
李嘉诚以念旧见称,周千和因年老而退下来,就变相担当“师傅”角色,让世侄李泽钜时时请教。
其实就在那时,周千和之子周年茂早已经是李氏的重臣了,在李氏集团里,主要是专门处理有关地产发展的问题。除此之外,多年来也是李泽钜的“指导员”,特别是在集团的重量级地产业务方面。
尽管1993年2月,李泽钜出任“旗舰”长实集团的副董事总经理,但上有“师傅”与“指导员”“看住”,而总司令李嘉诚又仍牢稳地坐在决策的位置上,并没有丝毫轻言放权之意。就是对在和记大厦办公的李泽楷,由于“鞭长莫及”,虽然放手让他打理卫视,但仍自任了卫星广播有限公司主席,实行以明星追踪“遥控”。李嘉诚对儿子再次下达“最高指示”,就是“凡事低调”,但搞电视、搞大众传媒,本身就是“曝光”行业,由于激烈的竞争,又不得不以高姿态行事,那么如何才能达到矛盾的统一呢?以李嘉诚的解数,相信亦非容易之事。
李氏兄弟二人,自出道以来,由于“高姿态”而受到老父的责骂、教训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有一次,李泽钜按照父亲交待,在用来迎送贵宾的劳斯莱斯车内装置一台镭射机,由于未做足一百分,而被父亲训斥两句。即使是这样的小事,李嘉诚还是训子从严,对其“接班”期望之殷切,由此可见。
李嘉诚联合信托公司的注册地在香港。如迁址,香港将会有1000多亿资产权益流到海外。香港的家族基金设立地点多在海外,如瑞士、加拿大、巴拿马、卢森堡等,这些地方不收遗产税,并为储户保密,被称为世界“洗钱黑窝”和“逃税天堂”。
正是因为这些,香港证券界对李嘉诚信托基金最终注册地的担忧,既有道理,又毫无道理可论——包氏基金在港注册,爱国爱港的李嘉诚也必将香港作为他永久的注册地。
1995年夏,《财富》杂志刊出一篇哗众取宠的攻击性文章,称“1997年后香港一回归都会改变,因而走向死亡”。
面对这种谬论,李嘉诚等香港各界的爱国人士,立即给予激烈的驳斥,这种谬论毫不希奇,事实证明那是毫无根据的“预测”。
事情发生之后,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邵逸夫、曾宪梓等几位富豪纷纷捐款筹建“香港明天会更好基金”。各人均捐出了一笔很可观的钱款。
9月29日,李嘉诚等22位基金会理事的合影照片,整版刊登在全港各报章。宣言标题是:“我们立场一致,全体一心为香港!”正文是:
香港未来的发展和繁荣是香港人的切身问题。今天我们坚持立场,携手创立“香港明天会更好基金”——一个非牟利和非政治性的组织,目的在凝聚力量,建立信心,使香港在1997年后继续维持国际商贸及金融中心的领导地位。
我们需要万众一心,商界、政府、劳工和各行各业以至每一个香港人都应各尽所能,为香港现在及未来的辉煌出一分力。
让我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更好的明天努力。
有关李嘉诚从政的传闻,由来已久。说李嘉诚与包玉刚一样“识做”(即会做),多年前,中国政府在港设立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包玉刚便拿出旗下连长佛大厦的两层来做会所,得到中方的赞誉。现在预委会香港秘书处则设在华人行,华人行又是李嘉诚的大本营,李氏也只不过象征性地收了一点租金而已。
李嘉诚完全否认他从政的传言,过去,曾传包玉刚将可能出任首任香港特区最高行政长官,但就算包氏能活过1997年,他的英国籍也同样地让他失去这次机会。李嘉诚同样也入了英国籍,与包玉刚的情况一模一样,这一点相信他比谁都清楚。香港舆论,常常把一个人的爱国行为与有意从政混为一谈,令李嘉诚啼笑皆非。难道做人就那么简单,每做一件事就非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吗?
就此我们不能不为李嘉诚的人品所打动,不得不为他的人格所感动,不仅他自己如此,他更教育自己的儿子也如此。
1993年8月,李嘉诚让其次子李泽楷任全系主力舰和黄集团的舵手。但是李泽楷却没接受父亲的安排,而是走上了一条独立创业发展的道路。
儿子自立门户,李嘉诚显得很豁达:“年轻人到底有自己的理想,和黄管理层有人手,我不会强迫他做。”
对儿子放单飞,李嘉诚送他两句话:
一是“树大招风,保持低调”。
二是“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李嘉诚的箴言,不仅是他对两个儿子的要求,这也是他一辈子经商心血所凝成的经验,同时也是他自己一生行商的准则。
就是这个最简单不过的准则,让李嘉诚结交了无数商界朋友,赢得了广大股东及职员的信赖和支持,树立崇高的形象,为他赢来了无数的财富,并一举登上香港首富、世界华人首富的宝座。
“靠自己”需要渗透到骨髓里面去,这样的意识一旦生根发芽,就有了做事成事的根本保障。